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报道正文

技术评估建立环境技术管理体系顶层框架

2014-10-14 13:02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污染物排放水体污染环境质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3年11月,“十一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评审会在北京召开,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评估体系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任务验收。

“529项目对环境管理来说非常重要,它不是进行简单的技术研发,而是更高层次的关于技术管理方法的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技术总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如是评价。

据悉,通过在轻工、纺织、化工、冶金、制药等重污染领域为期4年的试点研究,项目已经初步建立了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顶层框架,使我国成为继欧盟之后唯一系统构建了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BAT)体系的国家,同时全面建立了环境新技术验证制度(ETV)方法学,初步形成了轻工、纺织、化工、冶金、制药等重点行业水污染防治技术管理体系。研究成果为国家环境技术评估制度建设、重点行业水污染物减排、重点流域水质改善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圆满完成了项目设立任务和目标。

“529项目紧密围绕国家宏观需求的总体目标,围绕重污染行业、热点环境问题首先开展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围绕国家需求在重污染行业取得突破。”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教授王凯军介绍说,“项目中两个课题由企业牵头,充分考虑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机制,调动了企业参与积极性。”

环境管理问题多多

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然成为上至政府,下至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却在我国20多年里集中出现,且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经济发展总量增加;另一方面,要求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目标控制,到2020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环境保护工作受到双重压力的夹击。

“解决水环境问题,既要通过清洁生产、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同时要充分意识到,对技术的管理不到位、不科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孟伟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得到快速推进。如针对环境污染的预防,我国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注重从“前端”防止污染产生;同时,排污收费制度和排污申报登记及排污许可证制度更加注重从“末端”控制污染排放;而集中控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环境目标责任制度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则更多地体现出行政管理的责任与管理模式。

然而,虽然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研发投入很大,形成的技术也很多,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管理手段,使得我国出现了水污染控制技术种类繁多和无序发展,而国家重大需求和企业发展对于如何选择有效技术却相对困惑的局面,最终导致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高效发挥,技术这一要素在环境保护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大众对其所寄予的希望出现了较大偏差。

在工业行业的污染方面,由于部门的取消,在某些程度上削弱了对项目的管理,而环保部门更注重末端监管。同时,由于缺乏技术依据,在监督执法中只能针对污染物末端的排放量进行检查。“标准制定和配套管理不力、企业的污染治理缺乏技术指导、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这是目前管理上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孟伟表示。

标准制定和配套管理不力。目前,标准制订缺乏前期对控制技术系统科学的评估,常常是依靠标准编制组少数专业人员进行判断,科学性和技术可行性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所编制的排放标准达到污染控制要求和技术可行的统一,从而影响了排放标准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进而影响了对污染源控制的有效性,影响了排放标准的权威性。

另外,由于没有建立污染控制技术的常规评估机制,排放标准的制订进度缓慢,为实施达标排放的配套技术政策和管理标准、技术指南、规范不完善,造成环境管理目标难以实施。

“一方面,治污企业找不到有效的最佳技术;另一方面,各类劣质环保技术和产品充斥市场,使企业无所适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易斌表示,由于政府缺乏对技术选择的指导和要求,加上环境工程设计单位技术能力良莠不齐,在设计时也心中无数,造成企业虽然建有污染治理设施,但运转不起来或达标困难等现象。

企业的污染治理缺乏技术指导。据了解,污染治理技术及工艺的选择不同于一般技术,企业一般不会选“最好”,只选“够用”就行。

“我国的很多技术规范没法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宋乾武举例说,如A2/O工艺,当遇到一个具体的水处理工艺设计的时候,参数怎么取、设备怎么选、怎么操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的技术规范中没有。为什么没有?因为环保部门将COD仪安装在排污口上,只看COD合格不合格就行了,中间运行效果怎么样却不知道。很多污染源污染控制效果不佳、不达标的原因就是技术路线选择错误引起的,严重浪费了宝贵的财力和时间,挫伤了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原标题:以技术评估促进环境管理创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染物排放查看更多>水体污染查看更多>环境质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