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市场正文

引入市场机制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成趋势

2014-11-25 11:33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作者:刘继峰关键词:环境监测第三方治理污染治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谁污染谁治理”是人们经常听到的污染治理模式。不过,随着第三方治理的出现,这种模式可能会很快被取代。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环境监测服务。这表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作为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途径,已经获得了中央政府的认可。

“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指排污企业与专业环境服务公司签订合同协议,通过付费购买污染减排服务,以实现达标排放的目的,并与环保监管部门共同对治理效果进行监督。”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向记者表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环境污染治理的专业化、社会化,对于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环境管理转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企业自行治污存弊端

环境污染治理已成为近年来的焦点,环保投入年年增加,各类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加速建设,为何环境质量却不见明显提升?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原因在于很多治理设施没有发挥效力,因为缺乏社会责任和有效监管,工业企业自觉控污减排的意识淡薄,“谁污染谁治理”的思路已经很难行得通。

根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提供的数据,我国工业污染占总污染的70%以上,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今年发布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2013年我国雾霾发生面积大、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更高、危害程度加大,中国要根治雾霾问题最快至少需要15-20年左右。水体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表示,中国污水排放总量远超过环境容量,仅化学需氧量(COD)就超出环境容量4倍多。土壤污染方面,《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污染严重总超标率达16.1%,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多年来,我国工业污染防治一直走的是“谁污染谁治理”的分散治污之路。这样的管理模式虽然对我国工业污染治理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谁污染谁治理”的管理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很多企业想方设法地降低防治成本,总是为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减少对环保的各种投入,难以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自我约束机制。”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文一波表示,由于受自身规模、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每个企业都自建污染治理设施处理自身排放的污染物,实际上很难做到。

即使建了污染治理设施也常处于半开半关状态,给监督管理增加了难度。另外,污染治理设施实行非专业化、非社会化管理,运行效率低下,结果导致一些地区污染治理设施因缺乏资金而无力兴建,即使有的地方建得起也无力运行,造成建得越多包袱越重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污染治理效果。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率低下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谁污染谁治理’的模式。”骆建华表示,要求污染企业自行解决治理问题,而企业本身又缺少这样的技术储备和人才。更有甚者,“谁污染谁治理”还为企业偷排超排等不法行为提供了便利,也给行政部门严格执法带来难题,增加了执法成本和执法难度。

原标题:引入市场机制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成趋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监测查看更多>第三方治理查看更多>污染治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