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报道正文

生态文明创建的“沙县模式” 构筑相融的自然生态

2015-07-10 14:32来源:三明日报关键词: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工业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山峦绵延起伏、林木郁郁葱葱,这是一个满眼皆绿的城市,森林覆盖率达75.5%,水、空气等生态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良等级的县份。这源于有一个——

福建沙县,在2014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中排名第14位,县城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优良率为99.5%。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为优,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宜业。一个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沙县,愈发清晰可见,魅力无限。

近年,沙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县情民情,确立大生态、大循环、大和谐的科学理念,坚持用大生态的发展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县乡村创建为抓手,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形成了经济高效、环境优美、文化开放、社会和谐“四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沙县模式”。

构筑相融的自然生态

近年来,沙县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原则,把加强自然生态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统筹规划城乡布局。

蓝天、碧水、青山、绿地。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沙县着力强化森林植被“润肺”功能、湿地“强肾”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免疫”功能,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目前,沙县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173.2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7.69%;拥有城市园林绿地面积1021.71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186.2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平方米。

沙县按照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社会和谐的海西中部一流休闲宜居地”的城市定位,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载体,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不断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大治山、治水、治污力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彰显“山水最美、生态最优、环境最好”的城市个性。

城区范围内大型综合公园、主题公园、生态公园、森林公园就有8个,面积约140.5万平方米。

积极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倡导以节能减排和低碳循环为特征的清洁生产、绿色生活和消费模式;大力推进省道和县乡公路沿线集中整治,建立完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着力形成风格各异的优美小镇、功能齐全的和谐社区、独具特色的小康庭院。

多年来,生态环境治理已经成效初显。

打造高效的经济生态

今年2月,金沙园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这是沙县打造高效经济生态交出的又一满意答卷。

按照“一核两带一圈”的区域发展战略,沙县整合资源,多业联动,推动产业转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建立起一个具有生态系统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生态工业方面,沙县着力打造金沙园、金古园等生态工业发展平台,培育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加快配套项目引进和产业集聚。运用环保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工业经济实现由传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目前,已基本完成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沙园18平方公里,沙县金古工业园6平方公里和一批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开发建设。金沙园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海西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金古园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

沙县将生态产业发展作为绿色经济圈乡镇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根据乡镇自然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特色,依托5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围绕蔬菜、毛竹、油茶、葡萄、水柿等特色农副产品等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

目前,沙县获得无公害食品认证36个,绿色食品认证13个,乐子鸡蛋获全省唯一、全国第二个蛋类有机品牌。全县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达24.56万亩,初步形成了粮食、蔬菜、花卉等绿色农业产业。

沙县积极打造小吃文化旅游目的地、生态休闲度假地和海西重要旅游集散地。依托生态资源,建成了一批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佛文化旅游等精品景区,实现了小吃与旅游的完美结合。积极发展沙县小吃文化城、淘金山森林公园、马岩生态园、柱源现代农业观光园等生态休闲项目,在南阳、大洛等乡镇,发展了以果园种植、采摘为主的农事体验旅游,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业。

原标题:生态文明创建的“沙县模式” 构筑相融的自然生态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减排查看更多>生态文明建设查看更多>工业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