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报道正文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发布 绿色理念贯穿未来环保发展

2016-03-21 09:36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水源地保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3月17日,“纲要”正式发布。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份长达6.6万字、共分为20篇的“纲要”对未来5年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与以往相比,绿色发展成为贯彻“纲要”通篇的主基调,无论是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确定,还是各篇章内容的阐述,以及在“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篇章进行专门论述,都无一不体现出绿色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

■首次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

“纲要”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纲要”提出了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作为目标之一首次提出,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根据“纲要”,“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和“资源环境”等四大主要指标,又在此基础上分为25个具体指标。“纲要”提出,到2020年,万元GDP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23%,单位GDP能源消耗较2015年降低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15年降低1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消费能源比重要达到15%。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达到165亿立方米。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较2015年下降18%。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70%,劣Ⅴ类水体比例小于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2015年减少10%、10%、15%、15%。

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纲要”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纲要”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必须贯穿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

■绿色发展贯穿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

“纲要”长达6.6万字,共分为20篇,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中,无不体现着绿色发展理念。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纲要”指出要围绕环境治理制定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在构建发展新体制方面,“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性权益交易制度和平台。开征环境保护税。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纲要”提出,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并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在“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篇章中,“纲要”提出要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要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在提升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方面,提出要支持绿色低碳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中,提出要发展储能与分布式能源,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使用新能源汽车。

在“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篇章中,“纲要”提出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加快完善安全高效、智能绿色、互联互通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更好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国家能源安全涉及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纲要”提出通过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也同样体现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纲要”提出在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推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实现城市群一体化高效发展。

如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绿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纲要”提出,科学规划村镇建设等空间布局,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建设新型城镇和美丽宜居乡村,需要有重大工程来支撑。“纲要”列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开展的重大工程,其中就包括了建设绿色、森林城市和海绵城市。在建设绿色、森林城市方面,提出要推广绿色建筑,普及绿色交通,推广分布式能源等新型能源供应体系,加快推进公共交通电动化,开展绿色新生活行动,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提出要对13万个行政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实现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绿色发展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纲要”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除了“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之外,还明确提出要“主体功能约束有效”、“资源环境可承载”。

针对不同区域,绿色发展的理念也不尽相同,如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方面,“纲要”提出,要“依托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地区,提高资源就地加工转化比重。加强水资源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在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方面,“纲要”提出,要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方面,“纲要”提出,要“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并要“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鄱阳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汉江、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在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方面,“纲要”提出,要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并要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走在前列。

“纲要”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而“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构建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协调联动机制,还是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以及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都离不开京津冀三地的全面合作。

“纲要”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部署中,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

“纲要”对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实施陆源污染物达标排海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

■浓墨重彩阐述“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是“纲要”提出今后5年发展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纲要”专门列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篇进行阐述,这一篇章篇幅近6000字,占整个“纲要”全文字数的近1/10,可谓是浓墨重彩。

“纲要”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围绕“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纲要”分别从“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7个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

在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方面,“纲要”提出,要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推动形成以“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以及可持续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

在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纲要”提出,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

在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方面,“纲要”提出,要创新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形成全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方面,“纲要”提出,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纲要”提出,要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在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方面,“纲要”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生态风险防控体系,提升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对能力,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在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方面,“纲要”提出,要培育服务主体,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支持技术装备和服务模式创新,完善政策机制,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

围绕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环境治理保护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纲要”规划了一批重点工程。

原标题:绿色理念成未来5年发展主基调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查看更多>绿色发展查看更多>水源地保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