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启动重金属污染修复综合治理 中国打响耕地保卫战

2016-07-25 11:35来源:中国食品报作者:白田田 史卫燕关键词:重金属污染镉污染土壤修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7月,湖南省湘潭县杨基村的水稻田结出沉甸甸的稻穗。稍显特别的是,在一片100亩田地旁边的标牌上印有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便可以获取土壤中重金属镉的含量等数据。这里是中国第一个针对稻米镉污染区域性协同创新项目的示范基地。通过这些数据的变化,科研人员正在试图“破译”重金属镉从土壤到根茎,再到籽粒的迁移奥秘。

自2013年“湖南镉大米”事件之后,公众谈“镉”色变,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时隔三年,湖南等地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正在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发展为融合多部门、多学科的协同创新,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诞生,并且逐步由实验室科研转向大面积推广,一场针对耕地重金属污染的战争已悄然打响。

科研技术协同攻关

经了解,这个针对稻米镉污染的区域性协同创新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于2015年3月启动实施。经过一年多时间,项目从重金属镉污染特征与迁转规律、稻米重金属污染过程防控、末端治理、综合防控技术等四个方面开展研究,采用技术集成、新技术应用与验证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年多以来,项目参与人安毅博士几乎每个月都要来基地一次。他介绍,这个项目最大亮点是,它属于“开放式平台”,不论是科研机构还是企业,只要有好的技术和产品,都可以进入。“稻米中的镉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项目负责人、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刘仲齐认为,长期以来,镉污染研究大多是针对“土、肥、水、种”等不同方面的“单兵作战”,科研人员的说法五花八门。协同创新项目正是要打破不同领域的限制,来共同解决稻米镉污染防控的关键问题。事实上,“开放式平台”在互联网软件开发上广泛运用,农业领域里却算是新鲜事物。据统计,目前协同创新项目的示范基地已进驻和确定进驻的科研团队有14个,重金属治理的相关企业有9家。示范基地被划分为6大功能区,科研人员在此进行技术验证、示范、集成和创新。每个功能区的边界种植些蔬菜或作物,形成“植物围墙”,避免交叉影响。

在“技术落地适应区”50号田的展板上显示,入驻的企业提供了5种土壤修复材料,包括生物肥料、离子矿化稳定剂、土壤调理剂等。每块小田地分别对应一个“二维码”,研究人员和参观者可以方便地获取有关技术参数。在耕地重金属治理领域,类似中国农科院这样的协同创新日益成为一种常态。农业专家认为,南方地区重金属污染是一项来源复杂、机理隐蔽、极难治理的“世界性难题”。只有组织跨学科、跨部门的科研力量进行“协同攻关”,才能拿出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方案”。

原标题:启动重金属污染修复综合治理 中国打响耕地保卫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重金属污染查看更多>镉污染查看更多>土壤修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