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全了!国内煤制天然气项目发展全思考

2016-09-05 08:37来源:煤炭深加工现代煤化工关键词:煤制气煤制天然气煤炭清洁利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能源结构使得煤炭的高效、节能、综合利用已成为我国能源利用发展的趋势,我国能源供应“以我为主、以煤为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日渐短缺,煤炭的重要性逐渐提升,但由于煤炭的自然属性,常规的煤炭转化技术的资源、环境负荷大,且对运输能力要求高。为满足能源需求、促进节能减排,发展煤制天然气是未来煤炭清洁利用的必然选择。

目前,煤制天然气产业技术已比较成熟,世界上有多套煤制气工业化生产装置在稳定运行,技术风险小。因此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是有效补充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不足、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将有利于缓解我国天然气供需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均衡发展。但是,中国煤制气产业发展在业内一直存有争议。有企业人士分析指出,煤制气项目投资金额巨大,投资动辄一两百亿,且高耗煤、高耗水、高耗电。即使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煤制天然气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来看,似乎并不清洁。在目前国家天然气管网和市场被大型石油公司垄断的背景下,煤制天然气的后续销售也是问题。再加上,2015年开始全球经济下滑,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天然气价格也随之下跌,需求增速逐渐放缓。这些都导致煤制气项目投资回报预期不明朗,业内观望情绪浓烈。这也是现在项目批多建少,推进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1 我国天然气供应与需求分析

2014年中国天然气供应、进口和消费继续增长,天然气产量1279亿m³,同比增长5.7%;天然气进口量578亿m³,增长8.2%;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786亿m³,增长5.6%[1]。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相比之下,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比重却总体呈下降趋势。

2015年在环保压力及特殊的能源结构形势下,我国越来越重视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通过各种政策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使得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总量逐年增加,表1统计了我国2003—2015年12年内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和供应总量的对比情况(图1为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和生产增长趋势对比,源自源国家统计局)。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天然气供需在2009年以前处于平衡状态,从2010年开始天然气消费量增速加大,需求缺口逐年扩大,但从2014年开始天然气生产量增速开始增大,消费量增速放缓,需求缺口减小。从趋势来看,未来供需将趋于平衡,如果未来消费量增速持续下滑,生产量增速继续增大,供需矛盾很快就会出现逆转,供大于求的局面也可能会出现。

2 煤制天然气项目发展状况

2.1 煤制天然气项目现状

煤制天然气作为示范项目被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天然气能源的需要和对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的高度重视[2]。

进入21世纪,我国对能源需求日益明显,加之我国能源结构的特殊性,更加促进了我国煤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煤制天然气与其他煤化工技术相比,具有流程短、能效高、技术相对成熟、投资成本低、污染物排放少等优势,目前已经核准和拿到“路条”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总产能达851亿m³/a能达,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已经核准4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分别是内蒙古大唐国际克什克腾旗40亿m³/a、辽宁大唐国际阜新40亿m³/a、新疆庆华55亿m³/a、内蒙古汇能16亿m³/a煤制天然气项目,产能达到151亿m³/a。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共有不同阶段煤制气项目55个(包含投产及在建、前期准备工作、计划、签约项目),涉及产能共计2410亿m³/a。但是,从项目布局来看,我国的煤制气项目存在分布不均,西多东少的状况;从项目推进来看,目前项目规划多,投产少。截至今日,全国煤制气项目投产数目仅为5个,涉及产能为38.03亿m³/a。仅占全部煤制气项目的1.58%。国内煤制气项目之所以规划多,投产少,与煤制气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关系密切。

2.2 项目运行存在的问题

2.2.1经济性较差

在煤制气生产成本构成中,煤炭所占比重达60%,煤炭价格的波动对煤制气的成本影响较大,风险性较高。另外,根据示范项目运行状况看,煤制气实际生产成本很高,仅低于进口气(进口气享受国家补贴),因此煤制气在生产成本方面几无优势。而在销售价格方面,目前管道输送及液化制LNG,煤制气的销售价格均高于当地天然气门站价格,竞争力较小。

2.2.2 气化技术选择存在问题

目前已投产煤制气项目气化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碎煤加压气化技术以及水煤浆气化技术。其中,碎煤加压气化技术应用较为普遍,占比达89.48%;水煤浆气化技术占比为10.52%。两种技术各有优劣势,但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问题。碎煤加压气化技术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废水处理困难、污染环境,而水煤浆气化技术的问题则是气化工艺能耗不符合示范项目指标标准。可见,单一气化技术的应用给项目运行带来风险。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制气查看更多>煤制天然气查看更多>煤炭清洁利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