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盐碱地改良的悖论

2016-09-21 11:10来源:科学网关键词:盐碱地改良盐碱地生态修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新疆,不同程度盐碱危害的耕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3;在黑龙江,盐碱地面积以每年30万亩的速度逐年增加;在甘肃,因土地盐渍化损失的粮食每年超过1亿公斤。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在上述地区调研后切实地感受到,盐碱地对农业发展以及粮食安全的重要影响。

让13亿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离不开国内粮食的有效供给。当前,在常规耕地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升面临瓶颈的情况下,增加耕地面积成为了增加粮食总量的主要途径,而其中的盐碱耕地被寄予厚望。

据统计,我国有近15亿亩盐碱地,占世界盐碱地的1/10,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其中,有2亿亩盐碱地被认为具有农业利用潜力。

然而,在当前粮食连年增产的情况下,改良盐碱地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有的地方仓库的粮食都装不下了,让政府支持盐碱地改良是很困难的。”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柳叁奎教授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应该从长远角度出发,将其纳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系。

一面是国家对盐碱地寄予厚望,一面是现实中对盐碱地转化为耕地的需求并不旺盛。盐碱地陷入了改良悖论之中。

盐碱地是畜牧业原料必要基地

站在新疆库尔勒市尉犁县兴平乡东干渠的大片盐碱地上,清华大学北京市盐碱及荒漠化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工程技术中心副教授王淑娟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的统称,是指含盐量在0.2%以上、碱化度在20%以上的土地,也称为盐渍土。

盐碱土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一个复杂过程,但人们在长期的盐碱地治理过程中发现和总结了盐碱土中水盐运行的规律,即“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水去汽散,汽散盐存”。受地形、气候、生物因素、地下水位、河流、海水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盐碱土的成因又有所不同。

据介绍,我国是盐碱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约有9913万公顷,尤其是西北地区的甘肃、宁夏、新疆等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盐碱化危害。

以甘肃省为例。据统计,目前甘肃省土壤盐碱地面积接近4500亩,受不合理灌溉所致,土壤盐碱化面积逐年扩大,已造成该区域土地生产能力减退,盐碱地区粮食产量大幅度降低,不足当地产量的60%。

与此同时,随着盐碱化程度的加剧,伴生的土壤沙化和荒漠化等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农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已成为限制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甘肃省的土地盐碱化情况更像是全国的缩影。随着人口增长、土地退化、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的出现,开发利用盐碱地被认为不但可以增加粮食产量,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盐碱地是畜牧业原料必要基地,也是生态系统重要载体,更是未来粮食增量的主要来源。”柳叁奎在写给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信中说道。

柳叁奎向记者解释道,国家粮食消费结构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直接消费,二是间接消费。人口增长因素使粮食的直接消费刚性增加;畜产品规模扩大、工业原料消耗量增加,将导致粮食间接消费量增加趋势严峻,目前我国饲料用粮已经成为粮食用途中主要部分。

毋庸置疑,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把盐碱地定义为后备耕地资源,即耕地战略储备资源,也许是我们为子孙万代作出的战略选择。”柳叁奎说。

原标题:盐碱地改良的悖论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盐碱地改良查看更多>盐碱地查看更多>生态修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