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政策正文

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全文)

2016-09-26 08:17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VOCs环境保护广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强化资源环境调控

协同控制资源能源消耗。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合理设定资源能源消耗上限,全面实施水资源、建设用地、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对接近或达到警戒线的地区实行限制性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超过承载能力地区要调整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实行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责任管理,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煤炭消费控制在8545万吨以内。优化能源结构,建立完善风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水电等清洁低碳电力优先接入电网制度,实施火力发电绿色调度。

强化战略与规划环评引领作用。推进珠三角地区战略环评,加强城镇化、流域开发、能源资源开发和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规划环评。健全规划环评会商机制,加强战略、规划、建设项目环评联动,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落实战略和规划环评要求,进一步强化规划环评对项目环评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以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为重点,推进空间、总量和环境准入的清单管理,探索园区内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管理改革。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规划开展环评工作情况纳入全省环境保护督查。

第三节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倒逼作用,综合运用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阶梯电价、信贷投放等经济手段推动落后和过剩产能主动退出市场。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质量、能耗等标准,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责令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依法关停退出。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全面推进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有色、铅蓄电池等行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选择标杆企业,研究建立企业环保领跑者制度。强化节水减污,对造纸、印染、制糖、啤酒等重点行业实施行业取水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控制,到2020年,万元GDP用水量比2013年下降30%以上,电力、钢铁、纺织、造纸等高耗水行业达到先进定额标准。

专栏1广东省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要求

(一)纺织服装

发展符合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的特种动物纤维、麻纤维、竹原纤维等加工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生物精练、低温染色、低浴比染色、一浴法等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提升染料和碱回收利用效率。

(二)建筑材料

支持利用建筑垃圾等废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新型板材。推广应用树脂型人造石。发展新型高效煤气化(自)净化技术和装备,发展高效收尘、脱硫、脱硝技术与装备,推广窑炉节能及余热利用、窑炉废气污染治理、废瓷综合利用等技术。

(三)家用电器

推广节能、环保、变频、智能、新冷媒等绿色制造技术和工艺。推广易拆解、可回收材料的应用和有毒有害材料的替代。改造提升冲压、注塑、喷涂、焊接等高耗能重污染环节技术与装备。推广家电型式试验设备、在线检测系统等节能技术和家电工厂能源管理技术。

(四)家具制造

升级改造木家具涂装、金属家具静电粉末喷涂工艺及设备。推广应用水性涂料涂装,支持公共喷漆房建设。

(五)金属制品

支持开发节能环保、能循环利用的绿色钢结构产品,推广应用低毒低害、低温燃烧、强制换热、有线/无线遥控、网络控制、户外机型防冻等先进的铝合金型材表面处理工艺技术。

(六)轻工造纸

开发利用造纸废水厌氧产沼气发电技术。推广应用废纸清洁制浆造纸技术以及高效黑液提取、碱回收和废液资源化利用等非木材植物纤维清洁制浆技术。推广制浆造纸废水与污泥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应用造纸过程能量评估技术,发展高效节能打浆、压榨和干燥技术与装备。

(七)钢铁行业

开展干熄焦技术改造,升级改造烧结机头、机尾、高炉出铁场、转炉烟气除尘等设施,实施露天原料厂封闭改造,建设原料转运设施封闭皮带通廊,转运站和落料点配套抽风收尘装置。

(八)有色行业

加强富余烟气收集,对二氧化硫含量大于3.5%的烟气,采用两转两吸制酸等方式回收,规范冶炼企业废气排放口设置,取消脱硫设施旁路。

(九)石化行业

催化裂化装置实施催化剂再生烟气治理,焦炉煤气硫化氢去除效率达到99%以上,直接燃烧的应安装脱硫设施。

增加绿色产品有效供给。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推行节能低碳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有机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体系,增强绿色供给。建立绿色包装标准体系,推动包装减量化、无害化和材料回收利用,逐步淘汰污染严重、健康风险大的包装材料。开展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生态设计试点示范,建设一批绿色示范工厂和绿色示范园区。积极推广东莞市绿色供应链试点经验,鼓励各地选择排污量大、产业链长、绿色转型潜力大的行业和工业园区,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牵头作用,深入推进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完善绿色采购制度,制定政府绿色采购产品目录,统筹推行绿色产品标识、认证。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推进石化、钢铁、建材、再生资源等重点行业循环化发展。深入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工业“三废”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建设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示范工程,支持“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建筑垃圾、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旧金属、废旧塑料、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再制造产业化、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探索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鼓励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协同处理城市废弃物。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探索推广逆向物流回收渠道、“互联网+回收”智能回收等模式。加快建设循环型农业体系,建设一批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户用沼气和畜禽养殖沼气工程建设,促进有机肥料还田。到2020年,建设约100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基地)、40个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⑦]。

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大力发展以“低碳”为特征的节能环保、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形成以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低碳产业体系。实施节能环保产业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推动低碳循环、治污减排、监测监控等核心环保技术、成套产品、装备设备的研发。鼓励环保企业优化联合,尽快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品牌和龙头企业。推动节能环保技术咨询、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管理等专业化服务综合发展,推动环保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积极发展环境服务综合体。依托现有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循环经济工业园等平台,推动在珠三角地区形成以环保技术研发和总部基地为核心、在粤东西北地区形成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带,加快推动南海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肇庆环保科技城等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