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中国碳市场建设还需要从三方面进行完善

2016-12-20 17:09来源:中证网关键词:碳市场碳排放碳交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近日由中节能集团公司和IETA共同举办的“中央企业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培训研讨会上,国际碳交易协会IETA顾问黄杰夫表示,近年来中国碳市场快速发展,通过总结国内外发展问题和经验,我国碳市场建设还需要从三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是投行的定位。投行在碳市场中的主要角色是协助控排企业参与碳配额的价格发现,帮助企业定制和实施对冲策略。以履约为例,一个控排企业,为了如期履约,至少要控制由于时间、履约所需配额量和配额价格这些因素的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如何帮助企业管理好这些风险,是投行和金融机构的盈利点。其角色类似“做市商”,碳市场的流动性中,70%—80%来自控排企业和为控排企业直接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但碳市场价格发现的前提是有大量的控排企业参与,不鼓励投行机构大量的纯投机行为,因为这将偏离碳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宗旨。在欧、美大型能源(包括碳排放)期货交易所,来自纯投机机构的流动性,一般在25%左右,而且基本没有散户参与。绝大多数的流动性来自产业链上的企业和为这些企业提供风险买卖的金融机构。

其次是完善相关监管。远期、掉期、期货和期权这些衍生品合约,都是服务实体经济(包括能源、电力、农产品、金属、化工等)风险管理的基础工具。而这些金融工具真正发挥作用,并且维持低的交易成本,则需要国际化、规范、透明和完善的监管,以及交易平台之间的公平竞争。从欧、美碳交易成功的案例看,无论是现货,还是期货,交易所之间必须有良性竞争。竞争是交易所创新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唯一动力;而竞争最终获益者,是使用交易所进行风险对冲操作的控排企业。明年中国全国碳市场,要覆盖至少8000个控排企业;他们都需要一个包括持仓限额规则在内的完善、规范、透明的衍生品监管环境,来顺利进行对冲操作。

最后是增强排放数据的透明度。排放数据不透明,是抑制中国碳交易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由于部分企业能源计量水平和层级较低,无法做到设施层面的能耗统计,导致核查机构难以完全核实企业真实的排放情况。过去三年,全国有7个省、市陆续开始了地方碳交易的试点,覆盖了2000多家控排企业。这些企业应该做出表率,逐步开始公布设施层面的排放数据。从国外经验来看,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美国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到今天的欧盟碳市场、加利福尼亚-魁北克碳市场和韩国碳市场,公开透明的、高质量的设施层面的排放数据,是排放权交易成功的必要条件。公开透明、高质量的排放数据,是现货交易的基础;没有公开的排放数据,交易变成纯投机;而数据质量没有保证,市场将形同虚设。

延伸阅读:

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 企业该如何从容应对

原标题:黄杰夫:从三方面完善中国碳市场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市场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