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环保宣教怎样才能更接地气?点开这条看看他们想了哪些招

2017-03-20 08:42来源:中国环境新闻关键词:环保宣教环境治理环保宣传教育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群众看得懂才能积极参与。比如黑臭水体,就是以群众感官判断为依据,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在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很多群众反映城市河道水环境问题,大多能准确使用黑臭这个词,说明这个概念深入人心。

群众看得懂才会全力支持。比如,山东省实行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虽然也是基于监测数据进行评判,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这样通俗的表达,方便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环境空气质量,拉近公众与环保的距离,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群众看得懂方能有效监督。离开群众监督,环保工作是自说自话。如河长制的实施,让公众知道党政领导对河道治理负责,这是对“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通俗诠释,也是发挥基层群众监督作用的有力措施。

有沟通才有良性互动

作者:赖正均(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

人是社会的人,讲自己和听别人都是不可或缺的社交,只有沟通才能真正做到良性互动、互相满足。生活如此,环保宣教也应如此。

要把环保宣教工作做实、做好,必须转变宣传教育的工作方式,在注重表达的同时,树立沟通理念。

表达和沟通是两种不同的宣教方式,表达只是单向意思的传达,而沟通则是表达和倾听的结合。表达往往是广播式的传授,说者强势,听者认同度低。沟通则是你来我往,说者有意,听者有心,互相认同度很高,信息传播效果极佳。

过去传统意义上的环保宣教,往往只是注重表达,用专业名词解释专业名词,公众看不看得懂全靠自身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的表达,往往让人感觉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笔者认为,环保宣教不应只是环保部门的广播站,而应该是一个沟通平台。不单要表达好环保部门的意思,还要充分倾听公众的声音,掌握公众的需求,并及时给予回应。在良好表达的基础上,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倾听。

一是用“心”倾听,即真正树立沟通的理念,拓宽倾听渠道,耐心听取诉求,用心搜集、整理、加工、反馈百姓需要的环保信息和知识。

二是用“数”倾听,即通过大数据了解百姓关注的是什么。大数据为环保宣教提供了精准读懂公众诉求的工具,只有精准听清公众诉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表达。比如,可以通过大数据掌握当前互联网上公众检索热度较高的环保词汇是哪些,点击访问某些环保宣教内容的网民有没有特定的人群分布,什么时段环境新闻阅读量最大等。

三是用“手”倾听,即要动手互动,而不是单纯地把环保部门要说的表达完就万事大吉了。如今已进入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都能及时留言,及时回复。且这些留言和回复都是点对点的,非常具体。如果能及时且通俗地回复,就能很好地增强受众的黏性,让公众喜欢跟你讲,喜欢跟你互动。

总体来讲,人是社会的人,讲自己和听别人都是不可或缺的社交,只有沟通才能真正做到良性互动、互相满足。生活如此,环保宣教也应如此。

开门话环保是宣教实招

作者:李学辉(湖北省巴东县环境监测站)

让公众参与一次监测活动,或者参加一次环保会议。这样可以切实参与到环保工作一线,更直接地接受环境保护教育。这样做的效果,要比单纯说教、强硬灌输好得多。

现在,不少地方的公众都可以预约参观当地卫生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等,且现场还配备了专业讲解员,对垃圾处理厂的作业流程、环境监测资料、污染治理措施等进行讲解。

笔者认为,这种开门话环保的方式,是推动公众参与环保工作、宣传环境保护的一个实招。

垃圾处理设施选址经常引起周围居民的抵触,开放的目的之一,是让市民了解垃圾处理的复杂过程,从而使市民自觉形成环境意识。另一个目的则是让市民实地监督,如果市民发现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出现污染问题,可随时提出异议或进行举报。

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打开大门,邀请公众参观,公开自己在加强污染综合治理中采取的有力措施,面对面解答公众忧虑,消除公众对企业的偏见。

当然,仅靠走马观花的参观还远远不够。现在,一些曾被视为污染大户的企业已敞开大门,面向社会推出工业旅游项目,让公众置身现场,体验环境优美的厂区厂貌,参观先进的设备、一流的生产线和完备的污染治理设施,此举值得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企业可以打开大门让公众参观,环保部门也可以向这些企业学习,采用新方式,开门话环保,让公众参与一些实际的环保工作,从中了解国家环保和产业政策,接受环保教育,为宣传环保工作、增强公众环境意识、全面推动环保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比如,让公众参与一次监测活动,或者参加一次环保会议。这样可以让公众切实参与到环保工作一线,更直接地接受环境保护教育。这样做的效果,要比单纯说教、强硬灌输好得多。

延伸阅读:

赴一场别样的旅行——参观吴江垃圾焚烧发电厂

小记者参观垃圾焚烧发电厂——探寻垃圾的秘密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地参观垃圾焚烧发电厂 看懂环保与科技(图)

原标题:环保宣教怎样才能更接地气?点开这条看看他们想了哪些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宣教查看更多>环境治理查看更多>环保宣传教育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