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市场正文

那考河:一个PPP项目的实践样本

2017-05-04 15:29来源:中国财经报作者:于丽关键词:PPP项目流域治理项目那考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年磨一剑,新景入画来。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之后,越来越多的南宁市民追随总书记的脚步,从四面八方赶来一睹那考河新颜,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考察团也多了起来。

蝶变的那考河,总书记来了“流连忘返”,百姓也感叹“很舒服”。那考河何以迎来如此地覆天翻之变?

近日,本报记者跟随财政部PPP中心调研了这个国内首个实施并投入运营的城市水环境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

——“站在这桥上,真的很舒服”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百姓受益

那考河新貌资料图片

那考河是南宁市18条城市内河之一,从前是老百姓眼里的“臭河”,更是该市在实现“中国水城”战略之下必须要“治好”的一条河。2015年3月,项目开工建设。两年后,那考河旧貌换新颜。

在横跨那考河的一座新建木桥上,记者与陈阿姨及她的老姐妹们攀谈起来。除了赏景拍照,陈阿姨说她已经在这座桥上逗留许久,“因为站在这桥上,真的很舒服!”。

和风丽日,站在桥上望去,一侧水面平静,两岸遍布娇艳的美人蕉丛及梯田状浓淡相宜的桂花、朱槿和绿植,另一侧则是一挂如清泉激荡的小瀑布,水声伴着人们的细语,显得恬淡闲适。此刻,陈阿姨所说的“舒服”大抵也就是习总书记所讲的“百姓的获得感”吧。

PPP作为一项由财政部牵头的改革,已经在多地、多领域掀起了一场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致力于提供更好公共服务”的热潮,改革推进三年有余,项目落地率持续提高,成效斐然。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这条“臭河”与PPP又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那考河治理的花费不菲,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1.9亿元。如果按照政府投资建设运营的传统模式来操作,这笔支出对于南宁市的财力而言并不轻松,而采取了PPP模式,情况却有了大不同。

作为“掌门人”,南宁市财政局局长边作新对财政资金是否花得“物有所值”格外关注。

边作新介绍,在该项目中,政府与社会投资方签订了10年协议,两年建设所需的11.9亿元的资金,除了由政府方出资代表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注册成立项目公司的2亿元外,所需其他项目资金均由社会资本负责筹措。建成后初期8年的运营,由社会投资方负责并获得合理的收益。政府需要做的是,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按照此前确定的水质、水量、防洪等考核指标体系对项目定期监测考核,按效果付费。单从财力节省的意义上来看,PPP带来的“物有所值”效应比咨询报告上的数字更有说服力。

另一个非同以往的变化在于,在之前的流域治理项目之中,政府投入的财力不少,却很难获得老百姓的认可,而那考河PPP项目的实施效果不仅得到了百姓的“好评”,还迎来了总书记的考察。

同样的公共服务,不一样的提供方式,竟然会带来百姓对政府工作效能评价如此巨大的改观。

南宁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沛组织并参与过多个市政工程及河道整治项目,也听到过很多民众对于项目实施效果的反馈。张沛说,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本就是政府的职责所在,通过那考河的实践,让他开始重新思考更加有效的公共服务和产品的提供方式。

事实上,这并不是南宁第一次向城市黑臭水体“宣战”。据介绍,南宁有多条城市内河都面临着水质污染、环境不佳等问题,为了治理好这些河流,南宁市一直在想办法。传统的河道清淤、堤坡绿化、景观提升,甚至是加盖防臭的办法都尝试过,但“九龙治水”的管理模式、各方资金“撒胡椒面”式的投入弊端,也折射在治理效果并未让百姓满意的现实之上。

谈到内河整治难题,南宁市海绵城市与水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彭奠安也感触颇深:“受限于资金和治理技术等因素,以往内河水环境整治只能分段分期从市区向郊外推进,分项目招标,建设和管理也脱节,往往投入大量财力仍无法有效改善水质。”

原标题:那考河:一个PPP项目的实践样本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PPP项目查看更多>流域治理项目查看更多>那考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