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政策正文

科技部发布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度项目(课题)指南

2017-08-10 10:27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水体污染水专项科技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实施期限

2018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

五、经费来源及支持方式

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超过3.53亿元,采用前补助支持方式。课题1、2、3、4、5、6的地方配套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比例不低于1.5:1,相关地方配套资金由河北省协调落实,主要用于支持示范工程和管理平台等的建设;课题7的配套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比例不低于1.5:1,由产业化相关企业负责落实,主要用于支持产业技术联盟、水专项成果孵化器与产业化平台等建设。

六、组织实施方式

项目申报单位需具有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经历,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课题1、2、3、4、5、6以项目为单元整体申报(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超过2.3亿元),课题2、4、5优先支持企业牵头;课题7(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超过0.48亿元)和课题8(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超过0.75亿元)以课题为单元单独申报,其中课题8需具备与雄安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相关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

项目4、京津冀区域水环境质量综合管理与制度创新研究2018ZX07111

一、研究目标

以支撑京津冀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深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和水质目标管理,以永定河、北运河和大清河流域三个“山水林田湖”河流生态廊道为示范,开展基于水质的流域排放标准制定与排污许可管理、跨界水质-水量联合生态补偿等技术研究和跨区域综合水管理制度创新,开发京津冀水环境保护大数据智慧平台,集成京津冀水环境治理与管理技术,提出京津冀水生态系统健康、水资源配置、再生水利用以及产业结构布局的水环境保护中长期综合战略,支撑京津冀水生态环境管理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

二、考核指标

1、科技考核指标

提出京津冀水环境保护中长期实施战略和“十四五”水环境质量改善行动方案建议,覆盖水生态系统健康、水资源配置、再生水利用以及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完成京津冀分区目标制定,提出水生态功能分区管控方案,融入到“十四五”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体系;提出基于水质的流域排放标准-排污许可制度、跨界水质-水量联合生态补偿、再生水价格制定等技术方法3项;开发京津冀水环境保护大数据智慧平台并实现业务化运行,至少5年数据动态更新;完成永定河、北运河、大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体系设计与制度示范,重点覆盖污染源清单、水生态功能分区、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流域排放标准以及监测评估等;完成京津冀板块水环境治理技术和管理技术集成报告和标志性成果集成。

2、管理(治理)考核指标

建立实用化的京津冀地区水环境预测模拟平台,提出保障京津冀地区水环境保护目标的中长期战略;提出京津冀“十四五”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施方案;提出基于水质的流域排放标准制定技术规范和基于水质改善的排放许可证管理技术指南或规范;完成永定河、北运河和大清河流域水质目标综合管理制度与政策创新实施方案与示范;建成京津冀水环境管理系统平台,在相关管理部门得到应用。

三、研究内容

课题1、京津冀地区水环境保护战略及其管理政策研究

研究内容:结合流域水污染控制分区,研究提出融入“十四五”流域规划的京津冀地区四级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开展“水十条”京津冀地区实施效果评估和水专项“十一五”和“十二五”京津冀地区成果集成,建立业务化的京津冀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综合预测模拟平台,预测京津冀地区中长期水环境保护趋势;研究提出重点覆盖水生态系统健康、水资源配置、再生水利用以及产业结构布局的京津冀水环境保护中长期实施战略,以及“十四五”京津冀地区水质改善行动方案,特别是确保冬奥会区域、北京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的行动措施;针对京津冀地区重点行业污染源、畜禽养殖污染源,以及城市和农业面源等,开展京津冀地区污染源排放与水环境质量特征分析,研究基于水质目标的京津冀流域排放标准制定方法。结合当前的排污许可证实施方案,研究提出基于流域水质改善、与流域污染物排放标准相挂钩的排放许可证管理技术指南和管理工作机制;针对京津冀地区多水源特点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研究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及再生水定价方法,提出面向水环境保护的京津冀地区水价改革方案;结合目前京津冀流域水质生态补偿和水源地生态补偿实践,研究提出“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地区流域跨界生态补偿总体实施方案;系统研究林草湿地等土地不同生态服务价值、水体流量(水位)及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等对水环境容量的影响,研究提出京津冀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估技术方法,开展京津冀重点流域、重点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提出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建议方案;结合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以及国家环境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根据分区域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管理目标,研究提出京津冀地区水环境保护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方案。

考核指标:建立京津冀地区“三水”综合模拟与预测系统;提出保障京津冀地区水环境保护中长期战略及“十四五”水质改善行动路线图,重点覆盖水生态系统健康、水资源配置、再生水利用以及产业结构布局;提出基于水质目标的京津冀地区流域排放标准和许可证制定技术指南2项;提出基本符合管理部门需求的京津冀地区水价改革方案、区域水生态环境补偿方案、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案各1个;提出京津冀“十四五”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施方案1套。

课题2、永定河流域水质目标综合管理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研究和水生态健康评估,识别影响永定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的控制因素和永定河流域生态退化机制;围绕官厅水库水质保护目标,开展永定河流域污染来源解析与近10年污染源动态清单;建立水质与污染源响应关系,制定永定河流域综合排放标准,开展上下游统一的排污许可管理示范应用;围绕永定河流域绿色生态廊道恢复目标,提出永定河流域“山水林田湖”为核心全流域生态水量统一调度、河湖生态空间管控、水生态功能提升和环境污染风险防控等管理方案;提出永定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构建永定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研究永定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提出流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对永定河流域水质生态补偿机制进行评估,研究建立跨省界的水质水量生态补偿机制。

考核指标:完成永定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估;编制近10年流域污染源清单与动态数据库;发布永定河流域综合排放标准,进行基于流域排放标准的排污许可示范;提出永定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估与预警方案、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案;跨省界水量-水质双补偿方案及试点示范。

课题3、北运河流域水质目标综合管理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水环境、水生态、底质现状调查和时空演变趋势评估,结合“水十条”任务措施落实要求,预判北运河污染来源变化,建立近10年的污染源解析谱和动态清单;以氮磷等主要污染指标为研究对象,建立北运河水质与污染源响应关系,设计基于水环境质量目标需求的点源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和点源面源减排市场机制,开展上下游统一的排污许可管理应用示范;研究构建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估技术体系,动态评估北运河承载力动态变化,初步建立北运河水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根据北运河不同支流、河段使用功能,研究河流廊道重要节点生态修复路径、再生水补给量和水质改善需求,研究编制北运河水质持续改善方案;研究北运河水生态系统特征及改善目标,提出基于流域水资源优化的生态流量保障方案及机制建议;以跨界补偿、主体责任落实、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等内容为重点,构建基于流域精细化管理的“河长制”技术支撑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近10年的污染源解析谱和清单;提出北运河水环境承载力评估、预警技术方案体系;提出北运河“十四五”水质持续改善方案;提出北运河生态流量保障方案;提出北运河落实“河长制”的技术支撑方案;提出基于氮磷水质要求的北运河排污许可管理以及减排市场机制实施方案。

课题4、大清河流域(白洋淀)水质目标综合管理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大清河流域及白洋淀水环境、水生态、底质现状调查和时空演变趋势评估,结合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优化要求,确定中长期水质改善目标及其指标体系;开展流域污染源排放清单和解析,分析不同类型污染源排放特征及变化趋势,编制近10年的流域污染源动态清单和数据库;结合区域水环境功能要求,建立流域污染源与水环境质量的响应关系,研究制定达到水环境质量目标下的流域“十四五”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根据上述研究成果以及雄安新区、白洋淀等水环境质量保护目标,提出构建基于水质目标的淀区流域排放标准体系,开展基于流域排放标准的排污许可管理示范;构建涵盖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恢复等内容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承载力调控与功能提升方案,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构建水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在本项目课题五的总体设计框架下,开发流域水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物联网体系以及业务化管理系统,最终形成白洋淀流域环境风险预警系统和流域大数据智慧环境管理平台。

考核指标:提交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服务功能评估报告、区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管控方案;提出近10年的流域污染源清单和动态数据库;建立白洋淀流域控制单元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并由地方政府发布实施;提出白洋淀水环境承载力调控和功能提升总体方案、白洋淀流域产业与水环境保护发展模式,建立水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并由地方政府发布实施;完成白洋淀基于流域水质目标的排污许可管理示范;建成流域环境风险决策支持系统及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智慧平台。

课题5、京津冀区域水环境管理大数据平台开发研究

研究内容:结合环境保护部门管理需求和现有水环境管理系统平台调查,开展京津冀地区水环境综合管理平台的标准体系研究与总体框架设计,建立面向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等省级水环境管理的数据共享平台;根据水环境管理综合业务的需求,制定主要业务数据的采集入库规范、数据清洗、数据交换与共享规范、功能服务模块接口规范,为平台数据扩容与功能添加预留可扩展空间;研究京津冀区域水环境非结构化大数据收集、结构化异源异构数据融合等技术标准,提出大数据库建设方案,收集和整理基于控制单元的京津冀地区5年以上的地区水环境保护数据,实现水环境管理各空间数据(行政区划、控制单元、河流水系、数字高程、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等)与业务数据(水质、水文、气象、社会经济、污染源、饮用水水源地等)间的有机融合;研究水环境大数据深度挖掘技术,建立新型智慧水环境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基于控制单元的水质动态分析和模拟、饮用水水源地风险评估、治理方案的绩效评估、排污许可证管理、突发性水环境风险预警、重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等综合决策功能;设计京津冀区域水环境公众参与网络平台,实现水质、工程项目、区域水环境质量排名、污染物排放、执法检查结果、处罚等监督管理信息的公众查询及实施反馈。

考核指标:完成京津冀区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平台和公众监督投诉举报与信息公开平台各1个,以及对应两个平台的需求分析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制定主要业务数据的采集入库规范、数据清洗、数据交换与共享规范、功能服务模块接口规范,提出京津冀区域水环境非结构化大数据收集、结构化异源异构数据融合等技术标准;实现与北京市智慧水务、白洋淀智慧水务平台和天津市相关平台的衔接与数据交换;实现京津冀地区重点区域水质、污染源在线监控,水环境相关数据的实时接入,确保基于控制单元的5年数据动态更新;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0篇,申请发明专利号、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8项。

课题6、京津冀水环境治理与管理关键技术综合集成研究

研究内容:系统集成“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海河流域及京津冀水专项研究成果,开展水污染防治实施绩效评估,形成京津冀水专项实施绩效评估报告;开展城市水系统(雨水、污水、再生水)投资效益综合评估和绩效评估,提出京津冀水污染治理技术模式,形成缺水地区城市水循环适宜性最佳技术组合方案;针对京津冀地区流域特征和差异化的水质目标管理和环境管理制度要求,集成水生态功能分区、水环境标准、排污许可管理、水环境承载力预警和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提出水质目标管理实施指导方案和政策制度改革路线图;集成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提出京津冀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方案与模式;建立市场化的水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构建京津冀区域水污染防治PPP模式;完成京津冀板块标志性成果管理和板块成果集成报告以及相关宣传技术支持。

考核指标:提出京津冀北方缺水地区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位一体”的流域治理模式,编制针对北方缺水地区城市水系统多目标处理和多层级补给的综合优化技术方案;集成京津冀地区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低污染河道水超净处理技术体系,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编制高含盐工业废水和园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处理技术最佳技术指南1部(征求意见稿);集成京津冀地区水质目标管理体系,提出分类实施指导方案以及面向水质目标管理的政策制度改革路线图;集成京津冀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编制水专项京津冀版块的集成报告;提出京津冀区域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方案和京津冀区域水污染防治PPP模式设计方案。

四、实施期限

2018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

五、经费来源及支持方式

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超过1.8亿元,采用前补助支持方式。

六、组织实施方式

项目申报单位需具有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经历,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二)太湖流域综合调控重点示范

项目1、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集成与业务化运行2018ZX07208

一、研究目标

进一步完善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制定基于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的水环境质量监控、考核与管理制度,完善太湖流域水环境跨界与多部门协调机制;构建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污染源管理体系,创新流域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建设太湖流域“互联网+绿色生态”智慧环保平台,并实现业务化运行;制定地方政府在流域水环境管理中可操作、可应用的政策工具包,集成太湖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

二、考核指标

1、科技考核指标

突破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应用、水生生物快速监测、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估预警、基于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排污许可管理等关键技术20项,并在太湖流域实现成果应用;形成大型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理论与方法,制定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考核、水生生物快速监测、排污许可管理等政策、技术规范、指南10项以上;形成太湖流域5-10种重点优控污染物的保护水生生物水质长期与短期标准值;突破支撑水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大数据分析的相关模型、技术5项以上;建立水专项技术成果产业化评估筛选体系1套;在废水深度脱氮除磷、再生利用及毒性减排、水环境安全智能监测等方面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材料与新设备3套以上,提交规范化技术工艺包2个以上。

2、管理(治理)考核指标

建立太湖流域重点污染源清单及数据库,并业务化应用;形成集评价、考核、评估、监测于一体的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技术体系,并实现业务化应用;建立基于水环境质量要求的太湖流域重点行业排污许可制度,并业务化应用;构建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并在管理部门实现业务化运行;制定1套包含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的创新制度体系,并实现管理应用;设计可为各级政府及水环境管理部门应用的未来十年太湖流域治理路线图、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管理技术工具包;在太湖等重点流域建成水专项成果产业化中试基地与绿色环保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各1个以上;建成废水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再生利用产业技术战略创新联盟1个以上;建设水专项成果孵化器及产业化推广平台1家以上,培育孵化企业10家以上;建成推广应用工程达20项以上,处理废水量达10万吨/天以上,产业化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

三、研究内容

课题1、太湖保护水生生物水质标准制定与应用

研究内容: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修订和试点要求,结合我国水生态保护要求,综合集成“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水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研究成果,开展保护水生生物水质标准制定和太湖应用。提出太湖保护水生生物优控污染物清单(包括营养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等);基于保护太湖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研发保护水生生物水质标准制定技术;形成5-10种重点污染物的保护水生生物水质标准基础数据库和相关技术文件;结合水生态保护目标和社会发展条件,提出相应的分级标准值;并在水生态环境功能区的生物监测、达标评估等水环境管理中业务化应用。

考核指标:筛选评估太湖区域高风险污染物,提出太湖保护水生生物优控污染物清单;针对太湖特征,提出5-10种太湖重点优控污染物的保护水生生物短期和长期水质标准值,实现水质标准在控制单元的环境质量评价、水质监测等管理中的业务应用。

课题2、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监测技术集成与业务化运行

研究内容:针对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管理的水生态监测需求,在“十二五”完成的水生生物传统监测技术规程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太湖流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鱼类快速水生生物鉴定技术方法,建立太湖流域水生生物物种分子生物学数据库;利用物种鉴定技术,与常规形态学生物监测方法相结合,形成水生生物快速监测技术;结合环境监测垂直管理试点,形成太湖流域水生生物监测业务化运行。

考核指标:建成太湖流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鱼类条形码库1套,其中本地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不少于240种(每个类群不少于80种),鱼类不少于40种;制定太湖流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鱼类生物条形码鉴定技术方法1套,并形成生物种群鉴定技术指南;制定太湖流域水生生物快速监测及质量保证技术体系1套;实现环境监测垂直管理体制下的太湖流域水生生物监测业务化运行。

课题3、基于水环境质量的太湖流域排污许可证管理技术及制度研究

研究内容:在“十二五”无锡市区、宜兴市和武进区开展排污许可证研究示范的基础上,以实现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选择重点行业(化工、印染),研究基于先进产业技术和污染防治技术的排污总量核定方法;基于重点行业对太湖水环境污染负荷的贡献,提出基于太湖水环境质量目标要求的重点行业排污许可值确定方法;颁布并实施基于水环境质量要求的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开展重点行业排污许可实施效果绩效评估,提出配套完善对策措施。

考核指标:形成基于水环境质量目标要求的重点行业排污许可量确定方法1项;形成基于先进产业技术和污染防治技术的排污总量核定方法1项;建立基于水环境质量要求的太湖流域重点行业排污许可制度,并业务化应用;形成太湖流域重点行业排污许可实施效果绩效评估报告1份。

课题4、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控策略研究与业务化运行

研究内容:综合“十一五”、“十二五”水生态功能分区相关研究成果,研究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建立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考核办法与实施机制并业务化运行;研究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考核评估技术,开展分区管理的实施效果评估,跟踪评价流域重要生态敏感区水生态变化趋势;集成“十一五”、“十二五”研究成果,对分区水生态修复的生境需求进行多维度诊断与分型,建立支撑不同类型区域生态改善的水生态修复整装成套技术方案;研究支撑“水十条”目标的太湖流域各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实施方案。

考核指标:形成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体系1套;针对《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试行)》,制定分区管理考核办法1套,实现省市两级管理部门业务化应用;形成“十三五”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实施效果评估报告及水生态变化态势分析报告;形成支撑“水十条”目标的太湖流域各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实施方案。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体污染查看更多>水专项查看更多>科技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