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市场正文

环保产业6大趋势——未来到底谁能吃到环保这块蛋糕?

2017-08-11 08:43来源:环保水圈作者:山少爷关键词:环境污染治理环保产业环境服务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政府积极推动环保PPP项目

环保PPP项目数量出现大幅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庞大的环保产业规模背后是力度空前的环保顶层设计。比如“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湿地管理”“环境保护税法”等。

同时,环保PPP项目还获得了发改委和财政部资产证券化的明确支持。财政部在文件中直接提出“优先支持水务、环境保护等市场化程度较高、公共服务需求稳定、现金流可预测性较强的行业开展资产证券化。”

据悉,环保行业作为国内最早推行PPP模式的行业之一,拥有众多优质的符合证券化条件的PPP项目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发改委首批4个PPP资产证券化项目中就有2个为环保项目。

环境治理的逐步推进也催热了PPP模式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目前环保项目比较成熟,能实现PPP物有所值的理念。环保产业和PPP模式相结合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发挥更大的积极性。PPP已经是环保产业主要模式。PPP模式出现之后,市场竞争会让产业集中程度增高,技术创新增多,整个行业标准也会相应提高。

随着PPP项目运作的不断成熟,未来将有更多的大型PPP项目产生。当然这就要求企业具有相当的资本实力。所以,资本进入也是未来环保产业的趋势。

趋势三

资本、国企跨界环保,外来和尚好念经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环保行业,正日益成为大型基建企业转型的重要领域。良好的前景吸引了大量工程公司,包括部分以前搞基建的央企,开始进入环保领域。

去年8月,中国建筑企业管理协会对中国建筑业11000家利润总额在4000万元至300亿元之间的建筑施工、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中国建筑企业进行排名,其中,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进入前十名。梳理发现,在前十大基建企业中,有8家已进军环保领域,且部分企业已成为环保PPP领域的佼佼者。

中国建筑全资子公司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参与组成联合体,在今年5月中标总投资21亿元的西安市小寨区域海绵城市PPP项目。今年5月25日,中国建筑旗下企业中建一局五公司中标中国最大水务环境整治工程——包头市城市水生态提升综合利用PPP项目,中标合同额约172.25亿元。今年6月,中国建筑作为牵头人,再次中标投资规模近20亿元的庄河市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

作为一家以水电投资建设与经营为主业的大型企业,葛洲坝在2016年的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其中仅环保业务就贡献营收138.73亿元,同比增长111.49%,成为经营的一大亮点。对于环保行业来说,葛洲坝只是赶来念经的“外来和尚”代表之一。

实际上,大型基建类央企几乎都已涉足环保产业。这在给业内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导致竞争异常剧烈。

对比多项数据后还发现,与今年上半年基建企业频繁中标水环境PPP项目明显比去年增多。基建工程类央企在(中标)环保PPP项目中占比逐步升高,环保PPP项目绝大多数被非环保企业拿去了。由于项目规模的限制,小企业要想搭上投资规模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环保PPP项目的车,几乎不可能。

随着环保市场的释放,资本逐渐演变成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角色。据了解,目前环保相关上市公司数量有近百家,差不多是2012年的2倍。与此同时,以环保PPP为项目驱动的行业龙头公司订单集中度不断提高,业绩也得以提振。

目前来看,国企、资本跨界环保领域业务的方式无外乎三种——并购环保企业或成立环保子公司;构建联合体中标环保项目;中标项目后再分包。

仍以葛洲坝为例,其通过收购凯丹水务75%的股权,并购海南海川达和北京中凯公司100%股权,从而实现进军水务领域;通过全资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绿园科技有限公司与宁波展慈金属工业有限公司合资设立葛洲坝展慈(宁波)金属工业有限公司,达到进军再生资源深加工领域的目的。在环保领域持续发力,让葛洲坝尝到甜头。2016年,葛洲坝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其中环保营收138.73亿元,同比增长111.49%,利润3.85亿元,同比增长176.88%。

2016年,由中国交建子公司中交疏浚发起,与中交机电工程局、中和物产株式会社共同出资成立了中交生态环保投资有限公司,以“水土”等流域性、区域性生态环境治理和综合开发为核心业务。

当前,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巨头正在向节能环保领域转型。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好现象。一方面,说明环保行业本身属性良好;另一方面,正常的竞争可以使环保行业的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运营能力。

延伸阅读:

2017年中国环保行业发展概况分析(图)

原标题:环保产业6大趋势——未来到底谁能吃到环保这块蛋糕?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污染治理查看更多>环保产业查看更多>环境服务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