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深度|海南湿地保护再思考

2017-09-20 15:47来源:瞭望作者:李金红 罗江关键词:湿地保护湿地资源湿地保护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调查,2014年海南湿地面积比2003年减少了4.11万公顷,减少率13.14%

一些湿地保护区保护能力滞后

一些部门管理权责不清

部分湿地资源处于“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状态

资金缺口大、百姓不理解成为“退塘还湿”“退塘还林”的主要阻力

城市发展中要有湿地专家的声音,因为保生态就是保未来

湿地,素有“地球之肾”之称。它不仅能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海南拥有河流、沼泽、海滨三大湿地类型,被业内誉为我国湿地的“天然博物馆”。据统计,海南湿地总面积32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为24.2万公顷,人工湿地面积7.8万公顷。红树林海岸更是我国最独特的湿地类型。

然而,海南湿地保护工作的进展却相对缓慢。《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海南岛湿地分布密集的地区走访发现,一些湿地保护区保护能力滞后,一些部门管理权责不清、部分湿地资源处于“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状态,亟须引起重视。

海南湿地保护再思考

“三无”状态亟待消除

8月中旬,海南东方市四更湾,海风腥咸。

位于四更镇的东方市黑脸琵鹭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大片椰林折地倒下;距此仅百米远处,是四更镇村民的连片鱼塘,记者甚至还看到,有村民划着船在此处撒网捕鱼。倘若不是有工作人员带领,很难想象,这里便是全球濒危物种黑脸琵鹭的栖息之地。

东方市黑脸琵鹭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保护区成立于2006年。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近海环境不断改善,前来越冬的黑脸琵鹭也在增多。然而,由于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未完全理顺、缺乏专业人才,开展黑脸琵鹭的科学监测、科普宣教等活动仍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位于海南临高县的白蝶贝自然保护区,建立至今一直处于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三无”状态。临高县渔政管理站工作人员许朝鹏向记者介绍说,保护区已成立31年,目前挂靠单位为临高县渔政管理站。由于长期以来没有机构编制,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以及专项的保护管理经费,保护区名存实亡。

而这种“尴尬处境”普遍存在于市县级的自然保护区中,没有稳定的财政支持,保护区的日常监督管理难免遭遇种种尴尬。分布着国家重点保护或珍稀濒危鸟类的文昌麒麟菜、琼海麒麟菜、陵水海草场、名人山鸟类等湿地自然保护区目前都处于“三无”状态,导致这些保护区中的水鸟保护工作难以有效进行。

“海南作为一个岛屿省份,湿地对于维持整个海南岛屿生态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环境基金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宣教专家卢刚介绍,目前,海南已建立各级以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或涉及湿地的自然保护区共25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2处,市县级10处,并且逐步将保护管理建设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开发与保护的博弈

“这里不能碰,红线谁敢碰谁就要坐牢。”小钟(化名)说。

位于海南文昌市的清澜港省级保护区,某地产开发项目正好涉及该保护区辖下一片320余亩的湿地。小钟是该地产开发项目的规划师,他指着规划图告诉记者。

如何保护这片湿地,也成为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头痛的事情。作为开发商,保护该片湿地对于提高项目附加值不言而喻,但没有政策批复,小钟表示他们有心无力。地方政府则担心项目对于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禁止开发商私自“保护”。

保护和开发的矛盾还只是冰山一角。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滨海酒店、房地产、养殖业的开发,滩涂围垦,围网养殖等因素,湿地资源不断被蚕食。不少海岸湿地逐渐被征占为建设用地,人工湿地因经济效益明显而被高强度开发。

原标题:海南湿地保护再思考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湿地保护查看更多>湿地资源查看更多>湿地保护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