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城市变“海绵体” 让雨水从“包袱”变“财富”

2017-10-12 10:11来源:华龙网关键词:海绵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雨水可渗入的草地、水沟被硬化成马路,小区里的绿地也被修建成停车位,致使城市无法像“海绵”般舒畅地“呼吸”,雨水只能通过地下管道排出,不少地方遭遇每逢下雨就“看海”的尴尬。

去年,作为重庆市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璧山以绿岛新区作为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主战场,将城市打造成“会呼吸”的“海绵体”,让雨水从“包袱”变“财富”。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质,是增强大自然的调节功能。”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璧山通过合理规划,编制完成了《璧山区“十三五”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璧山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三年实施计划》,试点区域8.35平方公里,对城市绿地、河流、排水管网进行整合,形成“绿色海绵”。

事实上,打造“海绵城市”也是需要基础和优势的,不同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乃至城市规划等,都将影响着“海绵城市”的发展。在这方面,璧山有着先天自然优势,璧山是特有的“人人”型地层构造,这种天然的地层构造形态为地下水的积存和汇聚构建了一个理想的自然储水场所。

多年来,璧山一直将绿色生态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依托青山绿水打造了一批湿地生态公园,同时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彻底减少了降雨溢流对环境的影响。

今年是璧山“海绵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年,规划建设47个“海绵城市”项目,目前已完工项目2个,启动项目45个(其中,开工建设28个,方案设计17个)。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璧山通过三年时间计划建设72个项目将城市变成‘海绵体’。”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项目包含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水治理、自然生态系统绿色净化、亲水环境打造等,不仅能为城市居民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能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和灰色基础设施共存,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原标题:城市变“海绵体” 让雨水从“包袱”变“财富”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排水管网查看更多>雨污分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