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市场正文

观察|2017 碳市场来了

2017-11-17 13:09来源:中国石油石化作者:马爱民关键词:碳市场温室气体排放碳排放权交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即将启动的碳交易市场,应该按照政府积极引导、尊重市场规律、统一制度规范、逐步扩大完善的原则建立。

今年,我国将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将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发展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此前,我国参与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开展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在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进行了多方面尝试。

总结回顾我国应对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历程,吸取国内外碳市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制度设计和完善,保障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顺利启动和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碳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始于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我国制定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管理办法,开发了方法学,组织了能力建设活动。我国的企业表现出参与碳减排的热情,截至2017年7月,全球共注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7777个,其中来自中国的项目数量占比接近50%。

为鼓励、支持有关企业和社会组织,特别是没有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任务的企业主动参与减排活动,2012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自愿减排交易登记注册系统和信息发布制度,推动自愿减排交易活动。截至2017年6月,中国共备案了1047个自愿减排项目,其中超过85%来自可再生能源项目,累计备案减排量超过7000万吨。

从2011年起,我国在7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通过试点探索了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政策制度设计,初步形成了相关政策、交易体系和碳排放交易市场,初步发挥了发现碳价格作用。通过在碳排放交易试点地区建立抵消机制,允许企业使用部分自愿减排量完成履约义务,降低了控排企业的减排成本。

碳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应用提高了政府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设计和运用市场机制的能力,激发了了企业界参与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积极性、主动性,增进了企业的碳减排和碳资产意识,培育了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咨询、核查、交易等方面的第三方机构;市场机制的运用,还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筹集了部分资金。

目前,碳排放交易市场已经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应用,其中既有像欧盟这样的跨国市场,也有像北美这样的区域性市场。实践证明,碳排放交易可以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

启动全国碳市场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的运行实践,充分表明在我国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是可行的、有效的。在取得成效的同时,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运行也存在一些问题,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在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

首先,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不能过多依赖传统的行政命令手段,要更多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在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下,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从过去的行政审批向放、管、服转变。在此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利用市场机制建设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其次,在建设全国碳市场进程中,必须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包括经济发展与减碳的关系,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试点市场与全国市场的关系等等。

再次,从现有建设全国碳市场的基础和条件来看,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对于一个由政府政策创建的市场,政府的引导作用既体现在对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设计上,也体现在对市场运行的监管上;二是要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发挥市场机制在碳排放空间配置方面的作用,尽量减少政府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作的直接干预;三是要遵守统一的制度规范,在政策法规、制度框架、技术规范、支撑体系等方面形成统一的市场;四是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自建立起十多年来仍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国建立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范围会更广,交易规模会更大,市场复杂性也会加深。因此,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将是一个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按照分步实施、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途径分阶段来实施。

还有,建设和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府、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都面临多方面、大量而艰巨的任务。在基本制度建设方面,要建设和完善稳定的政策法规体系、良好的政策环境、严格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具体的技术规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建设和完善碳排放交易系统、注册登记系统、清算系统和交易平台,建设和完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报告制度;在基础体系建设方面,要建设和完善交易体系、监管体系、市场服务体系、碳金融体系等;在基础能力建设方面,要提升企业、政府、第三方机构等相关方参与和管理碳市场的能力。

石化企业亟待提高碳交易能力

我国即将启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我国能源企业将迎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对准备参与碳排放交易的企业来说,最担心的是企业成本会不会增加,会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而碳排放交易手段恰好可以解决企业的关注,赋予企业更大的灵活性,使企业以比较小的成本完成减排任务。同时,碳排放市场还可以促进生产要素和市场要素从高碳企业向低碳企业流动,促进能源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说,碳金融的发展也可以成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助推企业发展的手段。

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7个省市来看,石化企业积极参与了试点,不少企业建立了专门的碳交易部门负责碳交易和碳资产管理相关工作,在碳市场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我国已经开展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建设。根据规定,年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石油化工企业被纳入国家碳排放报告体系,需要每年对自己的排放情况进行统计、核算。

低碳发展是能源转型的方向。尽管目前全国碳市场尚未正式启动,还未公布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和企业名单,但对石油化工企业来说,仍应在主动参与全国碳市场相关政策和制度设计的同时,理解和把握碳排放交易相关制度,积极建立企业内部碳排放和碳资产管理制度支持系统,加快培养专业人员,管好和用好碳资产,提升企业在碳排放交易和碳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便未来能够积极利用碳市场提供的机遇,进一步做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

(作者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

原标题:【观察】2017,碳市场来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市场查看更多>温室气体排放查看更多>碳排放权交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