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综合会展正文

聚焦 | 探寻建筑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之路-- 优秀案例分享

2017-12-29 09:55来源:中国环联关键词: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张益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2月28日下午,由中国环联主办的2017(第四期)技术交流---建筑垃圾处理典型案例分享活动在上海顺利进行。进行专题分享的有浦塔(POTA)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加隆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南通天楹建筑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寿光环卫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傲江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政策体系引领缺乏、顶层设计拉动不足、产业模式固化、监管等全过程管理缺位等问题都有待突破,与会代表们表示,真正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综合利用仍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因此更需要业内众多人士的群策群力,以共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背景介绍

在今年10月,中国环联面向国内征集了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典型案例,经过对资料的审核评审,邀请到了五家有代表性的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就成功案例进行现场专业分享。

在这个建筑垃圾处理市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时刻,聚焦和探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交流会正式开始前,中国环联理事长张益提出了目前建筑垃圾行业的五大难题和瓶颈:第一,建筑垃圾面临和生活垃圾同样的用地选址问题;第二,建筑垃圾来料的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第三,受垃圾分类程度制约,建筑拆迁装修装潢混杂在一起,加大后续处理难度;  第四,价格与质量上都没有竞争优势,表现在再利用加工成本较高,而市场对再生骨料、再生产品的需求有限,供需不平衡;第五,商业模式、投资回报、收费机制等仍处于过渡期。这些问题和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的良性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环联组织此次交流活动,邀请到了浦塔(POTA)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加隆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南通天楹建筑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寿光环卫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傲江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代表,针对目前的现状、瓶颈问题和产业的培育问题,一起来群策群力。

同时,张理事长补充,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标准规范相对生活垃圾处理行业未成体系,目前,住建部只有《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正在修订中,相关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导则的编制来补充行业标准的不足。

优秀案例分享

浦塔(POTA)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华岭楠 浦塔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经理

浦塔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POTA)源于英国工业之都-北爱尔兰,其引进的制剂抑尘技术,活性干雾技术、负压收尘技术和MANI双层封闭处理技术都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POTA除尘将全世界最先进的环保技术元素卓有成效地植入到产品中,形成了以四大除尘技术为核心,数十种系列产品为支撑,从粉尘产生,扩散途径,二次扬尘,区域控制,后续回收等各个工艺点进行全面分析、设计、处理、维护,“一场一案”的定制化综合除尘方案为治理效果提供了保证。

华岭楠先生指出,粉尘处理的主要对象是150μm以下的粉尘颗粒,特别是直径5μm以下的可吸入粉尘颗粒,这种粉尘颗粒会对人身造成不可复原性伤害,浦塔(POTA)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进行了长时间的科技实践攻关,开发研制出干雾抑尘技术,产生的水雾颗粒大小主要集中在1~10μm左右,对5μm以下可吸入性粉尘具有极强的除尘效果。

与传统除尘装置对比,干雾抑尘装置优势明显:

(1)在污染的源头——起尘点进行粉尘治理,有效解决无组织排放粉尘污染;

(2)针对5μm以下可吸入性粉尘治理效果较好,避免职业病危害;

(3)除尘装置设备投入少,操作方便,全自动控制,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煤)无热值损失,物料含水量几乎不增加,无二次污染;

(4)除尘装置操作压力及耗水量小,冬季结冻时仍可正常使用。

典型案例---北京首钢移动式破碎筛分生产线粉尘治理项目

上图为使用雾化的现场,下面二张为使用前筛分机和破碎机现场情况

处理规模:约200吨/小时 处理物料成分:建筑废弃物 混凝土含量较高;

运行情况及结果:总悬浮颗粒物检测结果抑尘率平均值为90%以上;

设备/技术适用范围:在常温状态下,物料的堆放、倾倒、破碎、筛分、装卸、运输等环节过程中的粉尘问题。

原标题:聚焦 | 中国环联技术交流:探寻建筑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之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处理查看更多>资源化利用查看更多>张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