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有色烟羽治理其实更省钱——论有色烟羽治理的法经济学意义

2018-01-03 13:55来源:懒橙庄园作者:陈燕辉关键词:有色烟羽治理超低排放大气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核心观点:政策的执行成本越低,越容易被执行好,越容易实现政策制定的初衷。超低排放政策越执行越偏离政策制定初衷,渐渐沦为骗取政府补贴的生意;有色烟羽治理政策容易执行,容易监督,因此容易实现政策制定的初衷,对环境改善有实际的积极影响,周边群众更有环境改善的获得感。

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一个新动向就是有色烟羽治理。在很多人认为2017-2018年度只不过是一个超低排放政策提速扩围的过程时候,半路杀出一个有色烟羽治理。很奇怪吧!中央的政策从来没有有色烟羽治理的要求,但是一些地方主动提出,而且很快就有星星之火燎原之势,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它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暂且不说超低排放是否对空气质量改善有真实效果,但很显然很多人不愿去相信,仅仅有超低排放能够解决雾霾问题。

超低排放政策的提速扩围本身已经在加大排污企业的污染防治成本,尤其是对于一些刚刚改造满足了2011年排放标准的企业来说,在前期改造投资还没有完全收回的时候,又要投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而现在又要投资进行有色烟羽治理改造,很多企业已经在大喊不堪重负。

我曾与一位国内知名的环保专家探讨过有色烟羽治理标准的问题。这位专家提出,有色烟羽治理大多数采用的是烟气加热方案,实际上是降低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每一份被消耗的能源背后都是煤耗和污染排放增加。因此,从污染排放总量来说,有色烟羽治理实际上是在走回头路,准确地说是完全没有环境效益的。打个比方说,提高烟气排放温度,就会提高机组发电煤耗,而每度电增加1克煤耗,对于全国来说,煤耗的增加带来的污染远比有色烟羽治理所减少的污染不会更少,只会更多。另外,有色烟羽治理增加了环境治理成本,加剧了中国制造业的困境。

这样的计算看似有道理,而且在能源环保领域很有市场,但我认为值得商榷。

为什么?原因有二:

首先,从环保的角度看,有色烟羽治理的环保意义除了直接减少污染排放之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保证了污染物排放监管的有效性。这个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就是现在的污染物排放监管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嘛。我国的工业烟气脱硫工艺主要采用湿法脱硫工艺,而湿法脱硫后饱和烟气对烟气监测系统存在干扰。有色烟羽治理过程中采用烟气水回收和加热方案,实际上是消除了烟气中的液态水,不仅仅直接消除了液态水内含物质对大气的影响,而且消除了液态水对监测系统的干扰,让污染物达标排放有了有效的监督,减排数据更加真实可信。

归纳起来就一句话:有色烟羽治理的环境效益是正的。

(注: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一般情况被直接排入大气,造成空气质量下降;消除有色烟羽就能够消除此类污染物排放)

其次,有色烟羽治理要求作为一项政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项制度创新。技术问题主要考虑的技术实现的成本,而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就不仅仅是考虑技术实现成本,而是制度执行的全口径成本——也就是我们在法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制度成本”。有色烟羽制度成本包括了烟羽治理成本、监测系统成本、政府执法成本、监督成本等等。从烟气治理角度来看,增加了设备投入、增加了运行费用成本、增加了能耗,短期看烟气治理的成本是增加的。

但从长远来看,烟气治理成本是增加还是降低,与技术创新进步有直接的关联。目前的烟气治理工艺路线是一个以湿法脱硫为核心构建的庞大系统,脱硝、除尘、脱硫、再除尘、加热,中间过程还有可能要增加汞脱除系统和废水处理系统,如郝吉民院士的话说,简直是个“羊肉串”。这种羊肉串式的工艺路线本身就建设成本随污染因子控制需要的增加而增加的内在基因,甚至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又制造出另外一个问题。因此,业内人士一直呼吁,要坚持一厂一策、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和开发多种污染一体化协同治理的技术,从烟气治理技术范式上创新。如果这个创新成功并得到推广,烟气治理系统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总体来说,要比现在的工艺路线至少降低30-50%。

除了烟气治理系统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同时我们要看到的是其他成本几乎都是减少的。消除了有色烟羽之后,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实际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也是降低的。

另外,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执法监督还是社会监督的成本是降低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问题,消除了有色烟羽,也消除了液态水对在线监测系统的干扰,在线监测系统本身的设备投资、维护成本就自然下降了。而且在线系统的可靠性增加,既降低了执法监督的表面成本,也降低了隐性成本,比如日常性抽检过程中对检测技术人员的行贿成本。另外,有色烟羽政策落实对政府人员配置和装备配置没有新的要求,执法成本不会增加。

原标题:有色烟羽治理其实更省钱——论有色烟羽治理的法经济学意义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有色烟羽治理查看更多>超低排放查看更多>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