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政策正文

湖北 “十三五”产业创新能力发展和建设规划 推进环保装备制造发展

2018-01-16 09:19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环保装备湖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湖北省“十三五”产业创新能力发展和建设规划》已经印发。根据规划,武汉将发展以环保装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环保装备将发展水污染治理关键技术和装备、大气污染治理关键技术和装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关键技术和装备、废旧汽车拆分及废钢加工技术和装备、碳捕捉技术和设备、湖泊景观污水处理技术与装备等。重点在武汉、宜昌、襄阳、黄石、荆州、荆门等地布局环保装备制造。全文如下:

湖北省“十三五”产业创新能力发展和建设规划

产业创新能力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的迫切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各项任务,依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专项规划的部署要求,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以来,湖北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壮大产业创新主体,推进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营造技术创新良好生态环境,全省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一)发展成效

1.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大量涌现

“十二五”期间,全省围绕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生物育种、新材料、卫星导航等领域,加大项目策划和投入力度,组织实施了信息技术、生物、工业机器人、北斗卫星导航、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专项。烽火通信刷新了光传输世界纪录,一根每秒传输560Tb的光纤可供135亿人同时通话;武汉锐科研制的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用特种光纤,突破了国际特种光纤产业垄断格局;华中科技大学研发的“智能微铸锻”金属3D打印技术,成功制造出世界首批3D打印锻件,改变了长期以来由西方引领的“铸锻铣分离”的制造历史;扬子江汽车集团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作研制的全球首款以液态氢为驱动能源的客车“泰歌号”成功下线,将极大地推动氢能在汽车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进程;铁四院研发的高速动车组安全运行保障技术成功运用于武汉动车段,全面提升了我国高铁动车组运维保障高端装备设计制造水平。

2.创新支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期间,围绕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我省鼓励和引导骨干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企业技术研发平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全省规模以上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比例呈明显上升态势,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共达502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56个。全省共有1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4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不断推进,有力推动了全省创新创业的发展。

3.研发费用投入强度明显加大

“十二五”以来,湖北的研发投入逐步加大,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9%,比2014年增加0.03个百分点。政府持续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财政支持,2015年,省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0.94%,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3/4。

4.产业创新效益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省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2015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5676.92亿元,比上年增长7.63%,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3.15%。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为22532项,比上年增长4.77%,位居全国第三位;技术成交额为789.34亿元,比上年增长35.94%,位居全国第二位。电子信息、机械、石油化工、有色金属、钢铁、食品、汽车和纺织等八大行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达到7119件,比上年同比增长了24.09%。

5.产业创新环境日益优化

我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继出台了《湖北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纲要》、《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关于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设立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湖北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湖北省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建立省级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汽车、装备等重点产业发展。启动实施了工业强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制造业国际化、服务型制造等工程,深入推进服务业提速升级行动计划,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引导技术、成果、人才、平台和资金等资源向创新创业一线聚集,技术创新生态环境正日益完善。

尽管“十二五”时期我省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省产业创新能力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成果转化机制不灵活,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较低,许多研发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或中试阶段;创新平台建设分散重复,功能定位不明晰,在若干新兴、交叉和战略性领域布局较薄弱;产业创新基础设施能力建设相对不足,对产业创新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创新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协同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创业支撑服务体系不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

1.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汇融合,对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提出新挑战。当前,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呈现革命性突破先兆。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技术领域交叉融合,群体性突破和颠覆性创新不断加快,科技与产业向“智能、泛在、互联、绿色、健康”方向融合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创新方式更加多样化,技术创新周期缩短。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重组,价值链面临重构,多节点、多中心、多层级的全球创新网络正在形成,主要国家纷纷推出创新战略,谋求和巩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有利地位。我国既面临着赶超跨越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被拉大差距的严峻挑战。

2.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提出新要求。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只有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开辟发展新空间,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标。

3.创新平台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竞争的新焦点和政府优先支持的重要环节。产业创新平台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集聚高水平科技人才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创新平台作为自主创新的有力载体,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不仅可以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和人才,增加专业化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提升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能级和水平,还能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增强可持续创新发展动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4.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新要求,为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树立新目标。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是我省抓住发展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自身发展瓶颈、重构发展动力的必然选择。湖北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又是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两大战略落地的重要节点,要抢抓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按照“在创新发展和动能转换上走在前列”、“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打造内陆地区新一轮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三个定位”,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之路,推动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能力发展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经济新体系的重要任务,以突破重点领域前沿引领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化技术为导向,以产业创新平台和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和多元化创新资源,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贯通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网络,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打造“创新湖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二)基本原则

1.顶层设计,优化布局。以提升我省产业创新能力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突出重大需求和问题导向,明晰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方向和产业平台培育方向,着重加强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

2.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研发投入主体、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强化市场需求侧政策引导,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服务的应用示范,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供给,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

3.集聚资源,重点突破。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效应,把创新贯穿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引导创新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重点企业等集中布局,选择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具备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领域和优势产业的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实现率先发展。

4.创新机制,规范运行。推动管理机制体制和制度创新,强化公共服务、监管评估等责任,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统筹规范产业平台建设,激励原创突破和成果转化,形成充满活力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为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三)建设目标

1.创新投入进一步提高

到2020年,全省产业创新投入强度进一步增强,全社会R&D支出达到1000亿元左右,全社会R&D支出占GDP的比重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政府支持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投入力度继续加大。

2.创新产出持续增加

到2020年,全省产业创新产出显著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在全省GDP中的比重持续增加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达到17%左右,发明专利拥有量明显提升达到每万人均10件左右,创新成果转化效率明显提升,创新成果对产业的贡献能力进一步凸显。

3.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更加合理

到2020年,全省产业创新平台布局进一步优化,建成一批分布重点领域的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多层次技术创新平台,布局总量和运行效率都得到明显提升,创新平台对产业创新能力的支撑作用得到明显增强。

4.创新主体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到2020年,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省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创新主体的各类创新能力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成长起一批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品牌和标准。产业创新人才进一步集聚,人才创新活力充分激发。

表1湖北省“十三五”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目标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治理查看更多>环保装备查看更多>湖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