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数据正文

湘潭市22条黑臭水体实现消除黑臭、初见成效目标

2018-02-09 13:14来源:湘潭在线关键词:水环境治理黑臭水体湘潭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渠水河面上漂浮着死猪、树枝、旧衣物、塑料、包装纸、矿泉水瓶……这样的黑臭场景,市民们并不陌生。数年前,湘潭市城区的爱劳渠、护潭河等河道因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被一度戏称为“牛奶渠”“垃圾渠”,经常在各个媒体“上头条”。

2016年,精美湘潭专项行动拉开序幕,这些一度被诟病的24条黑臭水体第一时间被列为了全市水环境治理对象。两年来,市委市政府高位决策,分管领导高频调度,市住建局强力推进,两城区政府、园区和示范区管委会及市环保、水务等部门全力配合,平台公司大力攻坚,终于在2017年底,其中22条黑臭水体成功实现消除黑臭、初见成效目标。合计完成投资201493.98万元,超额完成部省规定的2017年底完成市城区60%(15条)黑臭水体整治的任务要求。

“变污水为清水,变河道为景观,变渠湖为生态公园,湘潭市黑臭水体治理是系统而综合的,但关键仍在‘水’字上。”市水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先急后缓,标本兼治,属地管理,部门指导”总体思路,湘潭市制定了《湘潭市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结合片区、流域、开发三大治理理念,明确了近、中、远三大目标,通过创新实施“一渠一策”治理策略,以及“封堵、拆违、截污、清淤、引流、治理、改建、管控”八大措施,彻底改善了水渠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成果 今非昔比,22条水体不再“黑臭”

作为黑臭水体治理专项行动的牵头单位,日前,市住建局发布消息:截至目前,全市24条黑臭水体中,争光渠、丰收渠2条已完成整治任务,正在进行整治效果评估;易家湖湖塘、南洋渠、阳塘渠、和平公园、雨湖湖塘、护潭河一级渠、护潭河二级渠、宋樟渠等20条水体已实现消除黑臭,初见成效的目标;仍在施工的江麓西干渠、胜利渠预计也将于今年2月不再“黑臭”。

今年初,在全省关于对2017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中,湘潭市黑臭水体治理光荣上榜,首次获得2050万元奖补资金,并多次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和省住建厅高度肯定。

而作为见证者和受益者,环保志愿者和市民们或许最能体味“今非昔比”的直观感受了。

2015年9月16日,环保志愿者“湘潭小武哥”带领记者来到爱劳渠,奶白色的渠水浑浊不堪,渠内垃圾淤积,恶臭熏天,一一被清晰记录下来。“这水不仅浇不了菜,还污染了井水,直排湘江……”

2018年1月8日,“湘潭小武哥”等志愿者再次邀约媒体赶赴爱劳渠。如今,渠水清澈见底,河岸石阶堆成梯形,两旁绿植分层错落。“岳塘村、和平村、顺江村的居民们换了‘水环境’,更换了心情,以后,这里还将变成水渠、水体、绿道、游廊一体化的城市休闲长廊……”

市住建局城建科负责人介绍,爱劳渠和百亩湖两大项目统称为“绿道项目”,不仅视觉上恢弘精美,水环境治理的专业技术更让人称道。百亩湖南端建有一个占地5800平方米大型调蓄池,设有专业净水设备和水生植物生态净化区,所有排放至爱劳渠的污水除在源头进行分类排放外,还将在这里得到高度净化。“净化后,水质已直逼饮用水标准。”

采访过程中,刚到护潭河,我们就遇到了一位有趣的大爷,名唤“伯哥”,家住富鑫园小区,今年65岁。

“今天我生日,河东的几个公园都看过了,特地带老朋友来看看现在的护潭河和碧泉湖公园。”伯哥和他的两位老朋友都不忍回忆之前护潭河脏乱差的模样。“河上旧衣服、烂鞋子、包装袋飘得起堆,捞干净了又丢。”“最恐怖的是河里面经常有死猪,喷臭的,一到夏天,腐臭味闻了后几天都不想吃饭呢!”而如今,除了清澈渠水和翠绿河岸护坡,附近的碧泉湖公园让他们三儿流连忘返,时不时拿起手机来个合影留念。“这里有竹林,亭阁,小桥,圆石路,还真的很美。”

保障 组织、摸底、施工、考核,一个都不能少

到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这是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对黑臭水体治理提出的明确要求。同时,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求,各地州市要于2017年底前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湘潭市需完成60%(15条)整治任务;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而事实是,截至2017年底,湘潭市在部省任务要求的15条基础上,还多完成了7条。

成果来之不易。前期摸查、专家会审、方案制定、科学施工、精准考核,一个都不能少。

一方面,市级层面成立了由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分管住建工作的副市长具体负责、每周一调度,形成了“市级把总,住建主抓,部门协作,园区和平台公司实施”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工作格局;另一方面,湘潭市秉承“用专业的人作专业的事”理念,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高效整合,打造黑臭水体治理的专业技术团队,对黑臭水体治理的技术环节进行全过程把关和指导,着重在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

“一开始,我们就进行了分类梳理,以便制定更为精准、科学的治理方案。”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一是区分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等污染源,湘潭市黑臭水体主要包含生活污水排放,沿线养殖场污水和小型工业污水排入三类;二是理清水体污染程度和方式,其中2条属于重度污染,其余22条属于轻污染。水体污染方式主要是生活污染,只有其中3条存在局部轻度重金属污染,南阳渠中部存在钢渣重金属污染,长城二级渠中部存在铅污染,护潭一级渠存在锰污染;三是摸清河道线型和形状、截面大小、水体流量、明渠和暗渠的具体位置及长度,以及流经的区域和地形,全市黑臭水体基本无补充水源。

“而开工前,最让我们困惑的就是非常挑剔的环保施工工艺。”作为湘潭市黑臭水体技术顾问,中交天津航道局喻志红告诉我们,传统的治理方法是单纯将脏水抽离,再将淤泥挖出放至堆场晒干后再拖运深埋至其他地区。不仅受天气制约,还直接造成了二次污染。

经过反复考证,湘潭市最终大胆引进了国家“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水环境治理的“水力疏挖+土工管袋脱水减容固化”工艺,全省首创。喻志红介绍,这项工艺是目前全国最先进的黑臭水体处理技术,具有环保无泄漏、资源再利用、自动化程度高、水土分离与淤泥脱水固化同时进行、占地面积小五大特点。

拿护潭河治理来说,湘潭市根据其沿线污水受纳点多的现状,采用源头治理,切断和削减污染来源,淘汰和关停了沿河30家工业企业。同时充分利用湿地净化工艺,在沿河主要汇水口处均设置小型净化区,利用自然生态湿地的处理功能对入渠汇水进行预处理,分片收集处理后通过管道排入护潭河,不让任何黑臭淤泥和脏水“跑冒漏滴”。

最终,为确保调度有力,湘潭市明确了市级、部门及实施主体三个层级的调度机制和考核机制。尤其市级调度层面,湘潭市制定了“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报告、一事一流程、一月一督查” 调度法,并制发了《湘潭市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分管副市长定期调度,深入一线及时解决整治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关键 一渠一策,“八步走”锁定“治黑”全程

“经过反复摸底我们发现,每一条黑臭水体均存在时间长、诱因复杂、富营养化程度不一的特殊情况,‘一渠一策’势在必行。”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彻底“治黑”,湘潭市确定了“封堵、拆违、截污、清淤、引流、治理、改建、管控” 八大整治举措。

其中,“封堵”即在湘潭市饮用水源保护地的排滞口增设封堵阀门,严防污水流入其中;“拆违”即拆除水上违章建筑,关闭沿线养殖场,减少污水排放;“截污”即在市城区水域全线增设截污管网,实现雨污分流,防止污水流入水渠之中;“清淤”即采用专利技术,运用机械和人工操作,对全域黑臭水体淤泥进行清理并外运,提升河道防洪功能。

“引流”即通过提高水位改变水系流动方向,让原排入湘江的污水流入污水处理厂;“治理”即通过堤岸修复,水生植物修复及黑臭水体深化处理等手段,加强水体自净功能;“改建”即在原有水系功能不齐全的黑臭水体增设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和调蓄水池,让无法雨污分流的水体得到净化;“管控”即关注长效治理,如建立水体水质监测、预警应对机制, 按照“河(湖)长制”要求,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管养标准以及管养职责、绩效评估机制等长远措施等。

尊重循环力,做活水文章。

在“治”的同时,还要做好“管”,尤其是水环境的管理。该负责人介绍,去年至今,根据各条水渠具体情况,湘潭市还综合引进了多项生态治理先进技术。

“大多黑臭沟渠附近都有湖泊或公园,渠湖一体的水环境治理结构,更需要我们在顶层设计时考虑其整体性和科技性。”市水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黑臭水体均存在淤泥厚、重金属含量高、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等问题,湘潭市特意引进了砾间水质处理技术、生态驳岸科技及大型调蓄净水设备,从源头和水质上营造活水环境,如护潭河(韶山灌渠—湘江)流域就采用了其中两项。

“今后,流域内的碧泉湖公园将设置地埋式的砾间处理设备,流水流经砾石净化区,再通过物理截流过滤污染物后,再经微生物降解污染物,达到曝氧净化水质效果。”该负责人介绍,砾间接触氧化法是一种成熟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广泛运用于河川水质处理,每公顷每天可处理3至8万吨污水,且操作维护成本低。

而对于护潭河的渠道,湘潭市则采用了生态驳岸科技。简单来说,就是将现有自然河岸的生态恢复及新建人工护岸设计成“可渗透”生态恢复工程,通过扩大水面和绿地、设置生物的生长区域、设置水边景观设施、采用天然材料的多孔性构造等措施进行水土交换,既实现了生态效应,也打造了景观工程。

目前,湘潭市正加快编制《湘潭市水景规划》和《湘潭市城区黑臭水体整治项目长效管理办法》,重点建立河、湖、渠一体的联动机制及水系长效管控机制,同时尽快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湘潭市具备条件的黑臭水体开展整治效果评估,成功永久销号,实现全市水系“长治久清”。

原标题:湘潭市22条黑臭水体实现消除黑臭、初见成效目标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环境治理查看更多>黑臭水体查看更多>湘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