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项目正文

117个 河北邯郸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项目

2018-03-13 15:56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河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建设富强邯郸、绿美邯郸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深入突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加速期。经济社会发展迈向和进入新常态,环境保护面临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面临形势

未来5年内,邯郸市正处于“爬陡坡、过深坎”的关键时期,长期形成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偏重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污染排放新增量仍将处于高位水平,新老环境问题叠加,应对难度明显加大。钢铁、焦化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艰巨,压减产能压力较重,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动力不足,高附加值产品、终端产品、知名品牌较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政府招商引资、推进项目、提速增长的意愿更加强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推进结构调整、治污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重了环境保护的压力。

但是国家政策的倾斜、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公众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为“十三五”期间邯郸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发展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进,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区域协同发展的率先突破领域之一。邯郸成为京津冀、环渤海、中原经济区三大国家战略的政策叠加区,为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将加快实施,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

各级政府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红利、法制红利逐步释放。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产业结构由低端迈向中高端,总量和结构都在向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

以新材料、新能源等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孕育突破,将催生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新产业,为邯郸市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活力。邯郸作为资源化发展城市,承担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转型升级的重大责任,国家高度关注,已经并将继续从各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公众生态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低碳环保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期待强烈,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这些都为邯郸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综合分析,“十三五”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环保系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要充分利用新机遇新条件,紧紧抓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在实现绿色崛起建设美丽邯郸的实践中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促进生态环境大改善。

三、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动力,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严密防控环境风险,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宜居邯郸。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大力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促进资源节约和永续利用。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的核心,将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等民生问题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实施生态补偿,建立生态保护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统筹抓好治污减排、生态建设、环保产业及风险管控等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大气、水、土壤等突出问题,运用结构优化、污染治理、达标排放、生态保护等多种治理方法,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提升环境治理的科学化水平。

信息公开,社会共治。加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推动落实。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环境决策、环境治理和环境监督。倡导绿色生活,着力提升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建成环境保护统一战线。

深化改革,制度创新。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落实规划,以规划部署改革,完善制度政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大力推进主体多元、手段多样的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强化市场驱动激励机制。

(三)规划目标

到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污染治理实现新突破,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力争退出全国空气质量后十位。重要河流、湖泊水体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5%,集中饮用水水源水质持续提升,地下水污染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逐步减少劣五类水体。全市土壤环境得到有效监管,重点区域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控制,总体土壤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生态建设获得新成效,生态区域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四)主要指标

共设定环境质量、生态状况、排放总量、污染控制等三类17项指标,具体见表3-1。

四、主要任务

(一)坚持绿色与持续发展、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1、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划定并严守邯郸市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遵循生态保护红线由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构成的基本思路,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到2020年进一步扩大和优化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做到“一线一策”,确保生态保护红线性质不转换、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责任不改变。红线划定预留适当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空间,切合实际确定红线面积规模并落到实处。严格环境准入、按照生态功能保育的要求,分区分类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建设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生态保护红线补偿机制。

划定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实现全域管控,明确空间划分。明确重点生态功能区管控边界,完善自然保护区管护设施和保护体系,构建“三区、七廊、多节点”的生态格局,保障区域生态廊道稳定,控制生态节点。

构建西部生态涵养区、中部生态修复区和东部生态协调区;打造浅山区生态走廊、漳河生态走廊、滏阳河生态走廊、洺河生态走廊、卫河生态走廊、东风渠生态走廊和民有渠生态走廊;营造湿地型生态节点(永年洼、溢泉湖、南湖、北湖等)。加强青崖寨等自然保护区保护,加快建设武安缘毛太行花等自然保护区,推进武安国家级森林公园科学开发和有效保护,谋划建设峰峰响堂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涉县九峰山省级森林公园。

2、加强环境分区管控,建设生态安全屏障

依据各类主体功能区的不同的发展要求,构建符合区域定位的环境政策支持体系,引导各类功能区的发展方向、控制开发力度、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邯郸西部生态涵养区的主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态休闲,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饮用水源地等区域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严控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因生态环境保护确需进行开发建设的项目,必须经环保、国土、规划等部门严格审批。中部生态修复区的主要生态功能是着力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搬迁污染企业生产场地土壤评估与修复工程,加强环境风险控制管理,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改善环境质量。东部生态协调区的主要生态功能是农田生态保护、农村宜居。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保障农产品主产区的环境安全,全面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恢复地下水战略储备与生态功能。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强湿地和农田环境保护。

3、坚持绿色与持续发展,推进绿美邯郸建设

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核心,持续开展绿美邯郸行动。建设环城水林生态网,结合河湖和人文景观,充分利用公共空间,加强中心城区公共场所、滨河区域、道路两侧绿色廊道、绿地公园、绿化小区生态建设,实施立体绿化,多渠道拓展绿色空间;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在环城区纵深10公里区域沿道路、河渠建设生态绿带网,打造林城相间、林水相嵌的生态绿城。到2020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全市60%以上行政村达到绿色村庄标准。

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率不少于60%。降低建筑物使用寿命内的能源消耗,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比例,进而减少各类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加快实施太行山绿化工程,以涉县、磁县、武安市、峰峰矿区、永年县为重点,按照“浅山提质、中山增效、深山扩量”原则,“封、飞、造”并举,强力推进山区造林绿化步伐。完善东部生态水网建设,推进林果基地建设;加强铁路、公路、河流等沿线生态廊道建设,推进南水北调干渠和生态水网生态防护林建设。强化农村村边、路边、河边、庭院等绿化建设,积极创建绿化示范村,打造绿树成荫的秀美乡村。每年造林绿化52万亩以上,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比2015年提高7.1个百分点。

4、落实矿山生态修复,全面推动西部山区由黑转绿

以峰峰矿区、武安市、涉县、磁县为重点,持续开展露天矿山环境治理攻坚行动,加强露天矿山环境治理,促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发展绿色矿业,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矿山复绿和复垦工程。对矿山压占、损毁的可复垦的土地进行复垦利用。在充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基础上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尾矿库整改,促进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尾矿总量,降低尾矿对周边环境破坏。到2020年,大中型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

5、健全空间治理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推进市、县、乡“多规合一”,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的统筹协调,逐步形成一个市县一个规划、一个蓝图。依法划定城镇建设区、工业农村居民区等开发边界,以及耕地、湿地、河流等保护边界,为实现一张蓝图奠定规划基础。

6、建立协调联动体制,实现区域协同治污

建立京津冀区域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体制,推进跨区域环境监测监察、跨界交叉执法、环评会商、区域污染联防联控,京津冀逐步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标准、联合执法。统一区域协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到2020年,京津冀区域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及燃煤锅炉执行特别排放限值或更加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针对秸秆焚烧、油品质量、机动车及非道路移动污染、跨界污染等区域性污染问题,开展联合执法,统一环保执法尺度。实施《京津冀周边地区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协同工作方案》,实现跨区域机动车排放超标处罚、机动车排放监管数据共享、新车环保一致性区域联合抽查。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高大气污染防止减排效果不同时空尺度定量化前评估和后评估能力,全市重污染行业于每年11月至次年1月采取生产调控措施。

(二)推进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1、协同控制资源能源消耗,加速淘汰过剩产能

合理设定我市资源能源消耗上线,实施水资源、建设用地、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健全能耗、水耗、地耗、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等地方标准,加强高耗能行业能效管控,协同推进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提高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深入落实河北省减煤政策,提高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在电力供应中的比例,到2020年,力争全市煤炭产能控制在2300万吨。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到2020年,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5%。严格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加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加大闲置土地处理力度。

加速淘汰过剩产能。从环保、能耗、质量、技术、安全等方面。严格制定产能退出标准,发挥金融、价格、土地等要素的杠杆作用,采取差异化、惩罚性措施,倒逼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退出。实施分类处置,依法破产、关闭退出一批,优化布局、调整退出一批,调整战略、转型发展一批,兼并重组、减量转化一批,转产搬迁、境外合作一批。逐步将重污染企业推出城市建成区,落实技术改造措施和污染防治措施,迁入合法设立、基础设施齐全、符合产业定位的工业园区。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心城区2017年7月1日起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2020年1月1日起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中心城区之外的县(市)2020年1月1日起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以上;积极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大型国有企业通过产业延伸、产品升级等方式,向装配式建筑部件生产企业转型。

2、建设清洁能源保障体系

“十三五”时期,邯郸市围绕提能效、控总量、转方式、调结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战略,构建经济、清洁、安全、稳定、高效的新型能源保障体系。加快智能电网和电源建设,全面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加速变电站战略布点,优化主干电网结构,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深入实施“县县通气,气化邯郸”工程,提升天然气保障能力。提高油气供应能力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完成天然气置换焦炉煤气25万户,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0万千瓦。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十三五”期间,邯郸市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为抓手,以冀南新区、冀津循环经济示范区等为载体,加快构建循环工业体系。以钢铁、水泥、化工、食品等行业为重点,加强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全面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打造一批清洁生产型示范企业。推进废钢渣、废油、石膏、粉煤灰、煤矸石、烧结粉尘等废弃物和副产品资源化利用,以魏县、曲周县等区域为重点,集中规范发展静脉产业。鼓励以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建筑垃圾、页岩及其他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生产新型墙体材料,促进相关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重点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到2020年,建设100家清洁生产示范单位。

4、打造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十三五”期间,邯郸市按照“龙头带动、品牌引领、园区(基地)支撑”的思路,围绕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三废”处理、环境监测、资源综合利用等需求,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材料产业,加快冀南新区卓达新型建材园、肥乡天津正东新材料产业园、邯郸聚力环保产业园等建设,重点发展低碳、环保、安全、健康的新型建筑材料和整体型、模块化、多功能装修产品。着力培育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重点推进冀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邯郸节能环保产业园、河北桑德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巩固壮大空气净化设备、环保监测设备,培育发展工业“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规范发展固废循环利用产业,加快磁县塑料循环产业基地、魏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国内知名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生态环境保护查看更多>河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