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图文案例分析 | 玉溪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东风广场生态景观设计

2018-03-19 11:35来源:海绵城市关键词: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径流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座多彩的生态城市客厅,不是乌托邦式的画卷,而是自然过程和日常生活的舞台。建立在雨水适应性基础上的景观和市民空间,体现了海绵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多重积极意义,一体化环境设计方式和跨学科协同的有益探索。

项目名称: 东风广场生态景观项目

项目位置: 玉溪红塔区红塔大道东风广场

项目规模: 43,624㎡

业主单位:玉溪中建海绵城市建设运营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瓦地工程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主设计师:吴昊 曹冰 李亮 庞宇 田锦

开始时间:2016年10月

竣工时间:2017年2月

概况和总结

东风广场位于玉溪市红塔区红塔大道与东风中路交叉口,改造前是玉溪人民的"大广场",人流聚集和使用量较密集但是缺乏清晰的空间结构和活动吸引力。2016年开始设计的东风广场项目是玉溪市打造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整体要求,场地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需要达到92.9%,通过构建生态缓冲及雨水调蓄控制体系,使项目建成后具有推广性以及示范性。同时业主要求不仅解决雨水径流污染问题,同时需要提升景观环境品质,改善交通组织,使陈旧的老广场重新焕发活力,生态性、公益性和文化性并重。


建成鸟瞰图

理念和策略

本次工程内容包括:活动广场、中心水景、自然式种植群落、动线组织、生态湿塘、雨水花园、景观廊架、艺术构筑物、展示牌设计等。设计团队坚持"低影响开发和最小化干扰"、"生态审美下的城市空间"、和"回归人的海绵城市"的三项策略来构筑新的广场肌理和景观。主要的挑战有:怎样较好的处理功能和形式的关系、现有资源和改造干扰的关系、海绵对绿地的占用和种植提升的关系,并且为市民增加更为舒适的活动场地。

策略一、低影响开发和最小化干扰:

改造前广场铺装大多数为不透水铺装,产生径流量较大。现状绿地大部分高出道路广场,造成雨水难以进入绿地;表层红土之下的粘土透水性一般,不利于雨水滞留渗排。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严谨的计算和布局,项目共建设雨水花园462平方米,植草沟165平方米,生态滞留带791平方米,湿塘和湿地180平方米,地下蓄水回用池300立方米,使用生态透水铺装1076平方米。实现了以下综合目标:

实现90%的径流控制率,设计降雨32.4mm不直接外排,减少了场地积水风险;

特征因子TSS削减率达到45%,减少了对水系统的污染;

雨水资源化利用率12%。


原标题:【案例】玉溪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东风广场生态景观设计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海绵城市建设查看更多>雨水径流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