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全城暴雨下 六百年历史的故宫为何安然如故

2018-07-23 14:39来源:海绵城市关键词:海绵城市水环境改善北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上周刷爆朋友圈的北京市刚刚过去的这场暴雨,被命名为“7˙16”暴雨,据气象局总结该场暴雨最大小时雨强仅次于2011年“6˙23暴雨”,已可跻身近八年北京市的极端暴雨事件。

海绵城市

从7月16号到7月17号,北京城区不少路段产生严重积水,地图上显示了大量“积水事件”。其中,上地东路、回龙观育知东路、回龙观建材城东路等路段因积水封路,另外,立水桥、霍营地铁站、西二旗地铁站、学院路机动车检测厂附近也有严重的道路积水。

暴雨过后,大家都会反思为什么在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也会存在暴雨后全城看海的窘境?其实原因也并不难分析:

管理机制分散

相比其他自然灾害,内涝常常属于“来得快去得也快”,具有周期短的特点,使得大部分城市的应对机制以局部“修修补补”“被动应对”为主,无论是整个排涝系统的“硬件”还是“软件”部分,目前都普遍存在政府财力、人力投入不足的问题。而且由于管理上的困难,政府对于老城区、老旧小区的地下管网数据掌握不完备;加之相关数据分散在城建、城市规划、水利等多个部门,很难形成有效统一的数据库。

而政府职能统一、相关法规条例的设立会对内涝治理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排涝是一套完备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多个部门协同工作,但目前因部门职责分割、归属不同,排涝责任的划分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因此,在管理上,我国还需要学习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形成针对雨水利用、排涝工作的统一法律法规,同时推进各部门之间形成协同工作机制。

灰绿结合理念贯彻不到位

在本次北京暴雨中,主要依靠北京市排水集团启动特级响应,共出动大、中、小型抢险单元229组,累计出动防汛人员3173人,启动73座雨水泵站,累计抽升雨水8.99万立方米。

但是,除了这些地上排水措施、排水系统和地下渠道的‘灰色设施’,‘绿色设施’对于防洪抗涝也必要。虽然“海绵城市”对于内涝的调控相对温和和长期,但“海绵城市”中的绿色植被、绿色屋顶等相关措施针对极端暴雨,绿化屋顶、下凹式绿地、储水广场等措施仍可以滞留部分雨水,减小洪峰压力,从而实现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收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在干旱缺水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其实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次北京大部分地区遭受了大雨袭击,但城中还有一片区域并没有受到暴雨的威胁,那就是故宫。在北京市中心,近600岁的故宫再次躲过雨水侵袭,凭借古老却有效的排水系统在暴雨中安然无恙。甚至还出现了只有在暴雨时才能看见的“千龙吐水”景象,引来游人驻足观看。

故宫排水系统有什么奥秘

「高地势-精密设计」

紫禁城建造之初,就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

整个地面顺应北京地区地理环境,整体走势亦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而且略有坡度,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积水能缓慢排泄。

据史料记载,故宫内的水都要排到内金水河里。内金水河与护城河相连,紫禁城排水系统是这个大排水系统的顶端,也是皇家地位的体现。紫禁城的排水有明暗两套系统。明排水是通过各种排水口、吐水嘴排到周边河中;暗排是通过地下排水道将水排到河里,而这条河就是内外金水河。

内金水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大半个故宫,在故宫东南角流出,汇入护城河,护城河又与北京城水系相连,消化吸纳故宫的雨水。故宫现有的排水系统是雨污分离的两套系统,污水系统同北京市市政管网单独相连,雨水系统还是采用原来的古雨水系统进行排放。

「傍水-蓝绿结合」

故宫内的排水沟渠全部通向内金水河,河水汇入52米宽的护城河,护城河又与北京城水系相连,消化故宫的雨水。

故宫之所以傍水而建,为的就是将雨存入湖中。“北海”、“中海”和“南海”,三者连成片合称“三海”。“三海”面积广阔,一共有82万平方米,可以容纳周围所有的雨水。

「挖沟-灰色设施」

故宫还设计了主次分明、明暗结合的庞大人工排水网络,疏通各个宫殿院落的排水系统有干沟、支沟,有明沟、暗沟,有涵洞、流水沟眼等众多排水设施。

在故宫建筑群中,前三殿的排水功能格外引人注目。

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坐落在8米多高的工字型台基上,台基面积2.5万平方米,分为三层。在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主要的排水口。

三层台基共有龙头1142个,在暴雨时,会呈现“千龙吐水”景象,蔚为壮观。三台雨水逐层向下流,在台阶下有石券涵洞接通干沟,使流水顺利通过,最后排入内金水河。

结语:城市降雨到了一定的程度,不可能仅仅依靠工程力量。在超大型城市中,绿色发展的涉水顶层设计,应该是一项保障城市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方案。而我们一直倡导的海绵城市要落实“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管控要求,做到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改善、水安全保障、水资源承载等各类保护。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水环境改善查看更多>北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