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硝政策正文

生态环境部:陶瓷工业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2018-09-26 12:50来源:北极星大气网关键词:烟气脱硝废气治理陶瓷工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 工艺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陶瓷废气治理工程应根据现行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评批复和排污许可的要求,明确废气治理目标,并结合陶瓷企业的规模、燃料种类、原料种类、烧成温度、废气量、废气成份和污染物浓度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理工艺。

6.1.2 陶瓷废气治理工艺应优先选用列入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中的废气治理工艺技术和装备。

6.1.3 陶瓷废气治理新工艺及装备应取得中试试验数据后方可使用。鼓励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

6.1.4 窑炉烟气应采取余热回收利用措施,设计时与废气治理系统一并考虑。

6.1.5 废气治理工程设计应兼顾职业卫生防护GBZ 1、GBZ 2.1、GBZ 2.2的污染物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6.2 废气治理工艺选择

6.2.1 应根据企业废气特性、排放规律及排放要求,综合考虑脱硫、脱硝药剂的来源、副产物的处置途径,优先采用成熟、先进、高效、安全、经济的处理工艺。

6.2.2 喷雾干燥塔烟气治理宜选择脱硝+除尘+湿法脱硫工艺。除尘应采用旋风除尘+袋式除尘,脱硝可采用SNCR 法或SCR 法,脱硫推荐采用石灰-石膏法。喷雾干燥塔烟气治理推荐工艺流程见图1。

6.2.3 窑炉烟气治理宜选用脱硝+湿法除尘脱硫工艺,脱硝可采用SNCR 法或SCR 法,脱硫推荐采用石灰-石膏法,兼顾氟化物、氯化物和重金属氧化物的协同脱除。窑炉烟气治理工艺推荐流程见图2。

6.2.4 含尘废气有组织排放污染源治理宜采用袋式除尘系统。含尘废气治理推荐工艺流程见图3。

6.2.5 无组织排放的原料库及其内部运输道路,应采取喷水降尘措施。

6.2.6 湿法脱硫烟气末端处理,可采用湿电除尘技术或同类效果的处理技术。

3.jpg

6.3 废气治理系统的划分

6.3.1 应在充分调查生产工艺、设备布置及运行控制方式、设备检修维护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废气污染源性质、废气管道及净化设施布置、热回收利用、回收粉尘及脱硫副产物的性质、综合利用等因素,进行净化系统的划分。

6.3.2 喷雾干燥塔、窑炉宜1 台设备配备1 套烟气治理系统。如确能保证2 台及以上设备同时运行,也可将废气合并为1 个治理系统。烟气净化系统中脱硫系统的吸收剂制备系统、副产物处理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共用或者单独设置。

6.3.3 建筑陶瓷的多台自动成型压机含尘废气,推荐采用1 套除尘系统。其他含尘废气根据产尘点位置、粉尘性质等参照HJ 2020 中的相关规定划分。

6.4 工艺设计要求

6.4.1 集气系统设计

6.4.1.1 集气罩的配置应与生产工艺协调一致,且不影响工艺操作,便于安装和维护管理。含尘废气集气罩应根据产尘点设备情况,尽可能设置密闭罩或者半密闭罩。产尘设备、集气罩设置位置及设计参数等应符合GB 13691 的规定。

6.4.1.2 建筑陶瓷的自动成型压机推荐采用密闭罩将设备整体密闭。密闭罩应设置观察孔和人员进出门,设计最小风量按照设备散热要求计算后确定。吸风口宜布置在密闭罩的顶部,进风口位置应满足罩内气流不短路,气流控制速度0.5~1.0 米/秒。

6.4.1.3 含尘废气管道气流控制速度,一般采用水平管≥14 米/秒,垂直管≥12 米/秒。含尘废气治理系统设计应符合GB 13691、HJ 2020 和GB 50019 的规定。

6.4.2 脱硝系统设计

6.4.2.1 喷雾干燥塔烟气脱硝,应根据热风炉的结构形式、燃烧方式、温度分布等确定脱硝剂的喷嘴安装位置。

6.4.2.2 窑炉烟气脱硝剂的喷嘴安装位置,应设置在温度不低于850℃的高温段,喷射的脱硝剂尽量避免直接喷射到产品上。

6.4.2.3 SNCR 和SCR 工艺脱硝系统的设计,分别参照HJ 563 和HJ 562 执行。

6.4.3 除尘系统设计

6.4.3.1 除尘设备布置在车间内的,净化后的废气应设计管道接到室外高空排放,且排气筒高度不得低于15 米,并满足环评批复的要求。

6.4.3.2 袋式除尘工艺的设计参照HJ 2020 执行。

6.4.3.3 湿电除尘工艺的设计参照JB/T 11638 和HJ2028 执行。

6.4.3.4 含尘废气治理工艺的设计参照GB 13691、HJ 2020 执行。

6.4.4 脱硫系统设计

6.4.4.1 脱硫吸收塔前的烟气温度超过170℃时,应设置烟气降温预处理系统。

6.4.4.2 脱硫吸收塔出口的烟气通过排气筒排放应采取避免产生“石膏雨”的措施。

6.4.4.3 脱硫系统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的设置和运行符合HJ/T75、HJ/T76 的规定和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要求。

6.4.4.4 石灰-石膏法工艺脱硫系统的设计参照HJ 179 执行。

6.4.5 二次污染控制

6.4.5.1 陶瓷工业企业应从工艺、制度和管理上防止二次污染的产生,并按要求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6.4.5.2 陶瓷工业废气治理系统应按照环评和相关规范要求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妥善收集、集中预处理,确保废水不堵塞管道,综合处理后尽量回用于生产工艺过程,外排时应满足GB25464 的规定。

6.4.5.3 除尘收集后不能利用的含重金属烟(粉)尘、设备维护产生的废油等危险固废应按照GB 18597 要求收集、暂存,最终按管理要求送有资质单位妥善处置;其他一般固废按照GB18599 要求暂存处置。

6.4.5.4 原辅料、中间物料、各种泥、收尘灰等的转运、装卸、贮存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洒落、扬尘及渗水等泄漏情况。

6.4.5.5 袋式除尘器卸灰宜采取粉尘加湿、气力输送或干粉密闭罐车等措施。

6.4.5.6 废气治理系统的风机、空气压缩机等高噪声源宜设置隔声性能良好的独立机房,机房宜设计机械通风和消声系统,室内布置吸声体,噪声控制应满足GB/T 50087 和GB 12348的规定。

6.4.5.7 当风机及排气筒距厂界较近,且后端无废气治理设备时,风机出口应安装消声器,排气筒不得安装伞形防雨风帽,确保厂界噪声达标。

6.4.5.8 脱硫装置的浆液、清液以及冷却水等应循环利用。少量外排废水应送全厂废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

6.4.5.9 吸收剂制备系统,应按照HJ 179 设计除尘系统。

6.4.5.10 采用SNCR 或SCR 法脱硝时,应严格控制脱硝系统产生的氨逃逸,SNCR 脱硝系统氨逃逸质量浓度应控制在8 mg/m3 以下,SCR 脱硝系统氨逃逸质量浓度宜小于2.5 mg/ m3。

7 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

7.1 主要工艺设备

7.1.1 废气治理设备的使用寿命应与工艺设备的使用寿命相匹配。

7.1.2 窑炉烟气脱硫设备的选择除考虑脱硫效率外,还应兼顾陶瓷企业的重金属及其化合物、氯化物和氟化物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脱硫设备的制造应符合HJ/T 288、HJ/T 319的规定。

脱硫系统的吸收液循环系统、副产物处理系统的设备选择、制造应符合HJ 179的规定。

7.1.3 喷雾干燥塔烟气宜采用耐高温、高湿度的脉冲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的设计要求、制造应符合HJ 2020、GB/T 6719 的规定。

7.1.4 罗茨鼓风机应符合HJ/T 251 要求。离心通风机的选型,应满足所处理介质的要求。

7.1.5 湿法脱硫系统的其他设备,还应符合HJ 179 的相关要求。SNCR 脱硝系统的设备,还应符合HJ 563 的相关要求。SCR 脱硝系统的设备,还应符合HJ 562 的相关要求。

7.2 材料

7.2.1 脱硫系统对于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部位,应择优选取耐腐蚀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选择参照HJ 179 的相关要求执行。对含氟较高的废气,防腐材料中不得含有二氧化硅的成份。

7.2.2 SNCR 脱硝系统的材料,应符合HJ 563 的相关要求。SCR 脱硝系统的材料,应符合HJ 562 的相关要求。

7.2.3 含尘废气治理系统一般采用碳钢材料Q235,应符合HJ 2020 的规定。

7.2.4 袋式除尘系统的材料,还应符合HJ 2020 的相关要求;湿法脱硫系统的材料,还应符合HJ 179 的相关要求。

8 检测与过程控制

8.1 检测

8.1.1 陶瓷企业废气治理工程应在喷雾干燥塔和窑炉出口烟道、除尘器、引风机、脱硫设备入口、排气筒等设备、设施处安装检测仪器仪表,并将分析检测数据引入控制室。仪表选型

应能适应废气温度、水分、含尘、含酸的环境。

8.1.2 除尘器、脱硝设施和脱硫设施前后应设置规范的永久性监测平台和采样孔,并符合GB/T 16157、HJ/T 397的相关规定。

8.1.3 应在喷雾干燥塔和窑炉烟气排放口设置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并符合HJ/T76的要求;连续监测应按HJ/T75执行。

8.1.4 脱硫设备、脱硫液及脱硝液储槽应安装液位计及配套的报警装置,安装密度计、pH 计等在线监测仪器,吸收循环泵出口应安装流量计和压力表。

8.1.5 检测项目主要包括:

a)废气各处理工段主要工艺参数:温度、流量、氧含量、含湿量等;

b)主要设备运行状态:压差、电流、轴承温度等;

c)主要污染物浓度: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NO2计)、铅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氟化物、氯化物(以HCl计);

d)脱硫液:pH值、密度、流量、成分等;

e)脱硝液:流量、成分等。

f)氨逃逸质量浓度。

8.1.6 袋式除尘系统的检测,还应符合HJ 2020 的相关要求。湿法脱硫系统的检测,还应符合HJ 179 的相关要求。SNCR 脱硝系统的检测,还应符合HJ 563 的相关要求。SCR 脱硝系统的检测,还应符合HJ562 的相关要求。

8.2 过程控制

8.2.1 在分析检测的基础上,宜设置控制系统对过程进行控制,宜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进行控制,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模拟量控制、顺序控制等;对参与控制的检测参数,应设报警上、下限值,设声光报警和必要的联锁保护;并配套必要的应急处理响应装置。应设脱硫系统旁路开闭路信号。

8.2.2 除尘、脱硫、脱硝控制室可结合系统和现场情况设控制室,并入主工艺控制系统统一监控。对于除尘、脱硫、脱硝系统控制室的烟道中的废气温度、压差、含湿量、废气流量、主要污染因子等重要参数也应引入主工艺控制室系统一并显示。

8.2.3 废气温度、含湿量、流量,除尘器压差、电压,引风机电流,电机绕组、轴承温度等废气检测参数发生异常,污染物分析检测值超过排放限值时,应及时检查物料变化、主工艺

工况、除尘系统、脱硫系统及脱硝系统等运行状况,并通过控制调整及时消除异常。

8.2.4 袋式除尘系统的过程控制,还应符合HJ 2020 的相关要求。湿法脱硫系统的过程控制,还应符合HJ 179 的相关要求。SNCR 脱硝系统的过程控制,还应符合HJ 563 的相关要求。

SCR 脱硝系统的过程控制,还应符合HJ562 的相关要求。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烟气脱硝查看更多>废气治理查看更多>陶瓷工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