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硫评论正文

刘大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 全竞争突围

2018-12-11 09:19来源:英才杂志新媒体关键词:中国节能节能环保刘大山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深化务实合作

中国节能的官方网站中,出现最多的新闻,就是刘大山在全国各地进行调研,与各地政府主要领导开展合作洽谈。

近年来,中国节能紧跟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业务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综合服务优势,积极探索形成了雄安、西安、天津、肥城等多种中心城市和区域整体综合解决方案的合作模式。中国节能是雄安新区的第一批建设者,采用全新能源利用理念,提出“能源供应+环境治理”综合解决方案,完成了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综合能源供应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建设。

集团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天津市就垃圾焚烧、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科技研发、智慧照明、绿色基金等达成“一揽子”合作意向;加强与亚洲开发银行沟通,争取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支持,承接了利用5亿美元主权贷款设立并运营管理京津冀区域减排和污染防治基金的相关工作。

2018年9月,中国节能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高规格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生态环保节能健康等重点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务实合作,合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努力推动海南生态文明建设。

近两年,中国节能与省市合作的步伐明显加快。仅今年在长江大保护这一个方向,集团领导就和40多个省市主要领导开展了深入洽谈,与沿江11个省126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各种形式的对接,与浙江省和衡阳市、丽水市、湖州市、咸宁市等省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面对地方政府的迫切需求,面对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中国节能的技术实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中国节能深化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刘大山向记者表现了非常明确的积极态度。

虽然目前来看,大量的民营环保企业都遇了不同程度的困难,但这绝不意味着因此否定民营企业在环保领域的价值。相反,在刘大山看来,民营企业在环保领域的发展前景“绝对广阔”,并且能够和中国节能高度互补。特别是一些有雄厚技术实力的民营企业,更是中国节能理想的合作伙伴。

与那些专业能力强大、术业有专攻的民营企业合作,对中国节能的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也需要中国节能的助力,以更加适应环境保护产业越来越明显的综合化大趋势。

谈起推进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刘大山对《英才》记者表示,“没有强大的科技支撑,我们不可能做到世界一流的节能环保健康产业集团。”中国节能把今年确定为科技创新年,制定科技创新行动方案,确定18个重大科技攻关的项目,邀请十几位专家院士参与审核把关、提供支持,集团安排专项支持资金,统筹规划,分步推进,滚动支持。

刘大山说,“从项目入手抓科技创新,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就是盯着问题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逐步把集团的科技体系完善起来。而且这些科研项目一定不能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而是来自一线,我要求必须由专业子公司提出来。”

在刘大山亲自推动下,中国节能正在积极推进与中科院、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锻造更多利器。

牢记环保初心和本源

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各级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认识愈加重视,民众环境保护自觉性加快提升,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解决。

2018年,生态环境部正式组建,环境保护摆脱了此前被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的“九龙治水”格局,环境治理监管更加集中有力,之前受限于部门掣肘、地域差异造成的环保问题,如今都有了综合治理的政策基础。

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开始面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新的问题和挑战。在这种环境下,有人甚至开始质疑严格的环保政策是否成为经济更快发展的“阻碍因素”,甚至希望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放松环保政策对各种高污染产业的限制,以对冲经济震荡风险。

2018年8月,市场传言,50%的钢铁限产将被取消,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的空气质量指标PM2.5平均浓度及重度以上污染天数的要求将从5%下降到3%。

虽然这则消息最终被证伪,但确实有人相信环境保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发展,并希望打破环保“紧箍咒”,来换取对经济发展的刺激效果。

刘大山对此阐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最近两年前所未有的环保督查不仅正确,而且必须长期坚持,这是对子孙后代负责、对永续发展负责。中国的环保政策一定会指引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向着正确方持续发展。

在他看来,中央高层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出台,极大促进了中国生态环境整体状况的改善。但生态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在农村,量小、分散、广泛的垃圾处理还是一个难题,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痛点。在这些领域不仅有大量的事情去做,而且直接关系民生,一旦解决不好,甚至会导致各种类型的社会问题。

“要解决的事情太多了。”刘大山感慨。

在广大农村地区,垃圾随意堆放、河流污染、厕所等卫生问题仍然突出,一些城市很多设想非常好的垃圾分类、处理业务也并没有很好的执行,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环保基础设施和体系搭建的短板。

环保领域的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收益率偏低,公益性特增显著,如果以纯市场化运作的思维去考虑,就很难把现实问题解决好。拿基础设施建设来说,初始投入金额特别大,时间特别长,但在大额度的资金投入之后,需要漫长的回报周期,甚至不会形成明显的经济回报。

再比如,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虽然较过去有了很大提升,但仍有较大差距,真正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节能近年来依托旗下32个垃圾发电厂、污水处理厂、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厂建立环保公益宣传平台,积极开展“节能环保社会宣传日”活动,目的就是促进爱护环境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按照过去的传统环保产业发展模式,往往是盈利的业务企业抢着做,但站在地方政府和群众的角度来看,却不能产生最佳的治理效果;不赚钱的项目没人问,但是又会真真切切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

诚如刘大山所说,环保是一个公益性特征突出的行业。如果所有环保企业都忽视生态环境的复杂程度,忽视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一味大干快上“抢肥肉”,靠一两项优势做简单的复制扩张,这对生态环境保护来讲是不可持续的,对企业自身发展来讲也是不可持续的。

2018年冬天到了。或许节能环保产业也确实需要一些冷思考,是否应该回归环保事业的初心和本源,去接受它重资产、长周期、低收益、综合统筹、公益特征突出、责任与市场并重的客观现实。

独家高端领袖访谈

环保高维度

最大优势是综合

《英才》:中国节能面对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

刘大山:聚焦主业、突出主业,是国家对中央企业的一贯要求。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是唯一的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节能环保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可以说竞争无处不在。除了数量庞大的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环保类企业,在中央企业范围内也有1000余家专业子公司从事节能环保业务。

适当的竞争当然对一个行业的发展是有益的。但如果单纯为了拓展新业务领域,盲目跟风,就容易造成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一些企业对节能环保的行业特征理解并不深刻,试想一下,除环保行业外,还有哪个竞争性行业的投资回收期能达到15年?现金净流出持续10-15年?所以说,节能环保是一个公益性特征突出的行业。

《英才》:你认为环保行业高度竞争的局面怎么改变?

刘大山:节能环保领域的充分竞争、产业集中度不高是客观现实。很多行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从无序到有序、从分散到集中这样一个过程,这是行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只有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才能更加专业、更有效率地推进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当然也是节能环保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外发达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在美国固废领域,3%的节能环保企业承担了其国内90%的业务量。

推进重组并购是提升产业集中度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国节能已经把推进重组并购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举措,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我相信很快就会能见到实质性效果。

《英才》:中国节能相比竞争对手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刘大山:中国节能成立已经30多年了,是国内最早从事节能环保业务的企业之一。目前集团主业基本覆盖节能环保各主要细分领域,这为提供环境治理综合解决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是中国节能的最大优势所在。比如在参与长江大保护污染治理工作中,集团就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沿江11个省市、126个地市对接,一地一策、一城一策为政府提供环境治理综合解决方案。

国内许多城市都面临多种污染问题。作为中央企业,我们不能挑肥拣瘦,只捡好做的做,只捡容易挣钱的项目去做。既要做好城市的固废处理,也要解决农村垃圾量小、面广、分散的难题。统筹规划、系统推进,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责任担当,也考验企业的综合治理能力。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综合优势,区分轻重缓急、先易后难,把长远规划和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污染问题解决好。

综合治理是中国节能的优势,同时也是未来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唯一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必须努力打造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主体平台,为推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最佳解决方案。

调结构

《英才》:现在环保产业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不少企业面临着流动性危机,对此你怎么看?

刘大山:企业的发展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由内外部环境变化所决定的。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面临着“成长中的烦恼”。比如,集团主业结构、营收结构、利润结构都需要不断优化调整。去年,中国节能在镇江句容组织召开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暨改革发展战略研讨会,我们称之为“句容会议”,对推进集团改革发展做出了总体战略部署。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各业务板块实现更加均衡发展。

现在集团的“4+1”主业板块中,其中一个就是大健康板块。大健康每年的净利润在集团利润总额中占了相当比重,现金流也很好,为发展其他主业板块提供了有力支持。所以你刚才提到的流动性困难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不同业务间的相互支持中加以缓解。但这绝非治本之策,最根本的还是要练好“内功”,要让各个主业板块均衡发展。

《英才》:有哪些领域是中国节能较少考虑去运作的?

刘大山:中国节能是中央企业,在选择项目方面首先考虑的一定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一定是企业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历史使命。同时,作为中央企业,也必须确保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比如说流域治理这类项目,集团在决策时就格外慎重,控制比较严格,相比其他传统项目要更加精打细算,要有更高的投资回报要求,而且必须风险可控。这其实也是对国有资本负责,是对业主方负责。

《英才》:中国节能的资产负债情况怎么样?

刘大山:刚才我谈到了调结构是集团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调结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工作重点就是在向节能环保领域,向主业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把资产结构由“重”向“轻”上调。传统的节能环保产业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规模增长基本依靠投资拉动。在当前降杠杆、减负债的大背景下,必须通过结构调整降低带息负债,这也是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

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一样。中国节能将坚定不移结合自身实际推动资产结构调整。我们强调向轻资产调整,并不代表不做重资产业务,而是力图让轻资产业务发展的更快一点,让主业领域内的咨询规划、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提供综合解决方案能力等业务壮大起来。

前景光明

《英才》:相比目前主流的BOT和PPP模式,什么样的环保业务模式更健康?

刘大山:不论是从哪个角度讲,企业投资总要讲回报。企业经营当然有风险。每一个项目都会受到方方面面的条件限制,这些都需要企业经营管理层统筹考虑,否则就会埋下风险。

就拿中国节能参与长江大保护污染治理这项工作来讲,作为中央企业既要提供环境治理综合解决方案,又要积极探索形成新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真正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我在很多场合都讲到,推进长江大保护面临的一个现实情况就是,仅靠财政资金、靠企业投入,是远远不能满足数以万亿计的资金需要的。必须想办法把社会资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可持续、可市场化的商业模式,这样才有助于形成长江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的长效机制。

《英才》:中国节能的研究院和研究机构未来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刘大山:中国节能旗下有专业的节能环保研究院等多家研究机构。我们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节能环保健康产业集团,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强大的科技支撑。中国节能的研究院和研究机构,将在集团新发展战略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担当更重要的角色。

实际上,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动。2018年是中国节能的“科技创新年”,集团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制定了三年科技创新行动方案,确定的18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这些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我要求不能由集团总部来定,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必须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由子公司从具体项目实施和运营工作实践中提出来,再由集团把关审批。

《英才》:现阶段有些民营环保公司遇到了一些困难,你怎么看?

刘大山: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前不久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会议再次重申了我们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一贯方针,一是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一是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给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大家都对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国有企业当然也有责任加强与民营企业深入合作,这对双方都有好处。前一阶段社会上有人发表“国进民退”的言论,其实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是“国民共进”。近年来,中国节能认真贯彻国务院国资委决策部署,大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旗下民营企业参股的子公司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中国节能将进一步加强与节能环保行业内的优秀民营企业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英才》:科技、大数据也在环保领域渗透,中国节能是否有布局或探索?

刘大山: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让节能环保更高效、更精准,也更智慧。环境指标的实时变化、对健康的影响评价等,都可以做到同步采集、动态分析,并通过数据处理中心及时呈现。

中国节能旗下就有从事水环境监测、土壤监测、大气监测的专业公司,在智慧城市、智慧环境方面也已经开始布局。我们在西安建设了智慧环境监测中心,在污染源、排放点设立监测点并组网,哪个地方出现异常或超标,马上把信息传递给信息处理中心、发送给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第一时间准确查处,大大提高了处置效率。在长江流域环境监测信息集成方面,集团也正在积极布局。

信息技术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政府来讲是管理效率和能力的提高,对企业来讲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环境监测需要有高度灵敏的传感器、需要精密的分析设备、要有强大数据处理计算等,这些都是巨大的市场,存在着许多商业机会。我们相信,在进一步推动环境监测信息采集、集成和深度分析业务拓展过程中,一定会给集团带来更多新的业务增长点。

延伸阅读:

中国节能董事长刘大山:污染排放标准仍有提高空间 环保产业不能只靠国企

原标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 全竞争突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节能查看更多>节能环保查看更多>刘大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