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保资本市场正文

绿色金融持续发展 两个关键让投资机构敢于“吃螃蟹”

2019-01-04 08:51来源:生态资本论作者:安野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环境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些行为带来的环境效益也是极为明显的。以湖州的特色产业童装业为例,经过绿色信贷的投资,其供水供热、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改善。

据统计,通过提供统一的供能供热、污水处理等服务,童装业每年减排污水100万吨,减少COD排放180吨,减少氨氮排放30吨,节电1300万千瓦时,节煤1.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7吨,减少烟尘排放12.6吨。

可见,绿色金融对环境改善的作用不言自明。

“自上而下”的隐患

不过王遥提到,尽管绿色金融蓬勃发展,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国际合作之中,有关何为“绿色”,其实在中国和外国之间存在着理念上的不同。

就煤化工产业而言,国外是不会将其相关产业列入“绿色”的范畴中的。但是在我国,由于产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对于可以减少煤化工污染排放的项目,我们仍然会将其列为绿色金融的考察范畴。

这和自身的国情有关,尽管在和国外的讨论中会存在分歧,不过还是属于小问题。

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很多投资机构来讲,他们依旧没有意识到新时期绿色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投资上依旧畏首畏尾。

王遥介绍道,目前在国外,ESG已经成为投资机构必不可少的考虑标准之一。而在我国很多证券、基金都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新的绿色金融的项目出来以后,很多机构都是先拿出少量资金试水,或是等国外资本出成果之后,再进行考虑是否投资。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往往做不成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只能看着螃蟹进入别人盘中。

这和我国推广绿色金融过程,属于“自上而下”模式有关。

以英国为例,不同于我国,英国绿色金融是通过“自下而上”发展的。即由企业发现绿色项目的重要性和机遇,倒逼政府推行支持绿色金融的政策,这种模式下,企业的积极性往往很高。

而在我国恰恰相反,是政府出台利好政策后,投资机构再跟进,的确远不如国外投资机构热情高涨。

另外,目前我国的企业绿色信息披露仍不完善,这导致很多绿色信息不能成为投资机构进行决策的标准之一。

信息公开和企业增信

在生态资本论看来,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有两个关键,就是让信息公开和为企业增信。

投资机构都是逐利的。对于他们来说,投资目标的信息的不确定,以及对其的不信任,是投资机构不敢吃螃蟹的最重要原因。

尽管国内已经有机构着手企业绿色信息的收集、研究、披露,但是目前仍没有实现标准化。如果这种平台可以成为投资机构的决策助手,并逐渐规范化、流行化,建立完整的绿色投资决策框架,相信投资机构对于绿色的信任会更上一层楼。

而关于增信的问题,在政府方面,要建立绿色信贷的贴息制度和担保制度,通过财政资金杠杆,放大对企业绿色项目的热情;企业方面,要地方绿色民营企业进行联合,通过政府增信、第三方增信或其他创新型增信方式,联合发行绿色企业债券等。

上靠国家大力扶持,下让企业相互配合,通过这种方式增强投资机构信心,可以实现长期、有效地发展。

同时,积极推进绿色保险工作,比如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重中之重的任务——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普及。以绿色保险增信绿色信贷,采用风险分担补偿机制,通过绿色信贷保证保险,协助解决“贷款贵、贷款难”问题,用保险促信贷的方式发展绿色金融。

原标题:绿色金融持续发展,两个关键让投资机构敢于“吃螃蟹”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色金融查看更多>绿色信贷查看更多>环境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