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硫市场正文

2019年中国环保行业发展概况、行业盈利能力分析及细分子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图]

2019-05-28 15:33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关键词:环保行业环保公司环保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鉴于我国土壤污染的严峻情况,从事土壤修复产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据统计,2013-2016年,土壤修复企业数量呈翻倍增长态势,2017年达到2800家。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技术的持续升级以及修复标准的逐步细化,行业壁垒提升,预计未来企业数量增速将放缓,先期进入土壤修复行业的龙头企业具备较强竞争力。

土壤修复订单金额涨幅较大。据统计,2016年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订单总额为62.9亿元,2017年激增至240亿元,大幅增长281.56%。近年,中央对土壤修复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土壤修复需求较为迫切,随着政策进一步细化,行业运作模式不断完善,土壤修复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期。

近年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内企业数量(家)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我国土壤修复产业订单总额(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政策不断完善。2016年5月,国务院颁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要求到2020年土壤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2050年土壤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2018年1月,《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增加了采样布点密度,保证了地块调查的资金投入,提高了地块调查和修复的精度。此后,我国陆续完善了与土壤修复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度。

基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土壤污染本身具有滞后性强、地域差别大、治理困难、周期较长等特点,现有土壤治理商业模式包括污染方付费模式、受益方付费模式和财政直接出资模式,均存在污染责任人无法确认或资金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行业发展,亟需出台系统性的法律制度。

2018年8月31日,生态环境部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从法律责任和资金来源双管齐下,建立土壤污染责任人制度,明确政府责任;建立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制度;建立土壤污染环评、监测制度;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从根源上缓解商业模式困境,提升土壤修复和土壤监测行业景气度。预计未来将推出土壤修复各细分领域的相关实施细则等,土壤修复市场有望持续释放。

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分三大类。土壤修复技术种类众多,相较于欧美40年的发展,我国土壤修复技术起步较晚,仍属于新兴行业。2008-2016年,我国177个土壤修复项目中,污染介质治理技术占比68%,污染途径阻断技术占比32%。在污染介质治理技术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成为主要技术,分别占比32%和27%;物理、化学单一类技术应用占比相对较小,分别为2%和7%。从具体修复技术种类来看,填埋/阻控、固化/稳定化是土壤修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氧化还原、微生物与植物修复技术也是主要应用的技术,土壤淋洗、热解析、气相抽提与高温焚烧技术市场应用占比较低。

国内土壤修复主流技术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市场集中度较高,行业前三成交金额占比近半。176家企业承接的334个土壤修复项目累计成交金额726,167.3万元,其中成交金额低于1亿元的共计162家,占比92%,成交金额5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3家,占比2%。该三家累计成交金额共计332,017万元,占全部金额的45.7%,其中建工修复227,361万元,高能环境53,174万元,中节能大地51,482万元。数据说明,目前小型土壤修复企业居多,成交金额普遍偏低,但市场集中度较高,行业前三名成交金额占全行业近一半,龙头优势显著。我国土壤修复龙头企业可分为两类,一是专业土壤修复龙头公司,如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建工修复、技术体系完善的高能环境;二是涉足土壤修复业务的区域性龙头,如注重重金属治理的永清环境、以固化稳定化和化学淋洗技术为核心的博世科。

未来3年土壤修复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目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土壤修复产业产值尚不足环保产业总产值的2%,而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已达到30%以上,提升空间较大。我国土壤修复类型主要包括:场地、耕地和矿山,污染面积分别为2.5万块、1000万亩和8万公顷。目前,土壤修复项目以场地修复为主,耕地修复将带来较大的市场增量。随着《土壤法》的落地,行业制度体系逐步规范,土壤修复项目需求有望提升,市场空间广阔。2016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为42.09亿元,2017年增长至151.45亿元,涨幅高达259.98%,预计2018-2020年土壤修复市场规模总计将超千亿。

2012-2024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工业环境:危废行业实际负荷率过低,未来复合增长率预计在12%左右

无害化危废处置模式是主要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危废处置方式主要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为主,无害化处置主要包括焚烧、填埋、医废处置和水泥窑协同处置,毛利率普遍偏高,焚烧毛利率达40%以上,填埋毛利率达50%以上,其中焚烧处置可大幅减量,同时更节省土地,因此是我国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资源化利用主要通过收取有价值废物,提纯生产为资源化产品并销售,盈利能力受上游废物和下游金属价格影响较大。

危废处置类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危废处置方法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危废产生量和处置能力仍有较大上升空间。2017年我国危废产生量为6937万吨,同比增长近30%,其中综合利用率和处置率合计约为95%,且均实现近年来最高增速,分别达到58%和37%,处置率增长迅速,自2012年提升了17个百分点。由此看来,我国危废处置需求高增,随着工业量的提升以及危废统计口径的逐步规范和增加,市场存量和增量均将大幅提升,预计近几年行业释放速度将逐步加快。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危废产生量占固废比重仍存在较大差距。2016年我国固废产生量为31.46亿吨,危废产生量为5347万吨,危废占固废比重仅为1.7%,远低于发达国家至少4%的水平,其中英国最高达到10%,我国危废产生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此外,2016年危废实际经营规模为1629万吨,而核准经营规模高达6471万吨/年,两者差值较大,企业实际负荷率过低(实际与核准经营规模之比),未来上升空间较大。

从市场格局来看,危废处置行业呈现“散、小、弱”的特点。(1)“散”:市场集中度较低。前五大危废处置企业市占率不足8%,东江环保作为绝对龙头市占率不足4%,高能环境已跻身第一梯队。主要原因是行业区域性较强,处理半径短,且技术标准尚不完善。(2)“小”:危废处置能力较低。大部分危废企业年危废处置能力低于2万吨,仅9家企业危废处置能力大于20万吨,东江环保是唯一一家危废年处置能力过百万吨的企业。(3)“弱”:企业危废处置资质单一。危废处置共有46大类资质,具有25种以上资质的公司仅为2%,59%的公司仅拥有一种资质,显示出可提供综合性处置服务的企业严重不足。

危废产生量、综合利用量和处置量(万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各国危废产生量占固废产生量比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工业危废核准及实际规模(万吨/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Q3上市公司已投产危废产能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危废企业设计处理规模(个)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全国企业处理危废资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计未来几年行业复合增长率在12%左右。以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数据为基础,假设未来几年危废产生量保持过去十年复合增长率12%的增速,单位处置成本约为2500元/吨,则预计2020年危废处置市场规模在600亿元左右,预计2018-2023年危废处置市场空间增长近500亿元。考虑到“清废行动2018”正当时,叠加政策不断支持,且危废统计口径有望逐步完善,市场空间还将进一步提升。

危废行业市场规模预测(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原标题:019年中国环保行业发展概况、行业盈利能力分析及细分子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图]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行业查看更多>环保公司查看更多>环保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