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硫评论正文

图文实录|提升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

2019-09-29 21:02来源:中国网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新社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

在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有一件特殊的展品,那就是1979年颁布的第一部环境保护法。这么多年来,国家又陆续出台了多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请问在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的法治建设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李干杰: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黄润秋副部长回答。

黄润秋:

我想借这个话题,和大家一起简单回顾一下70年来我们国家生态环境法治的进程。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早在41年前,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就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载入宪法。40年前,也就是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法(试行)》。十年以后,1989年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法》。由此,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逐步进入了法治化轨道。

黄润秋:

目前,经过努力,我们已经基本形成了以环境保护法为龙头,覆盖大气、水、土壤、自然生态、核安全等这样一些主要环境要素的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高质量立法、立改废并举,生态环境法治体系得到不断完善。这几年,我们先后制修订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核安全法和环境保护税法等9部生态环境法律。也就是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生态环境领域的主要法律都经过了一轮修订,过去没有的,我们也填补了空白,进行了新的制定,包括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和生态环境保护税法。我们也制修订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20余部生态环境行政法规。其中,尤其值得指出的是,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我们引入了按日连续罚款、查封扣押、限产停产、行政拘留、公益诉讼等措施,这被舆论评为“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应该说,新环保法自2015年实施以来,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这里有一组数据,2018年全国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8.6万件,2014年只有8.3万件,两相比较,增加了124%;罚款总数2018年已经达到152.8亿元,2014年只有31.7亿元,增加的比例是382%,这个比例还是相当可观的。

各位记者朋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整合体系、填补空白为重点,推动加快构建与美丽中国目标相适应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有法可依。

我们下一步准备在两个方面努力: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立法。配合立法机关抓紧制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长江保护法、排污许可条例、生态环境监测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另一方面,我们还会大力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的法治建设,包括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方面的立法,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同时,也确保各项改革措施于法有据、落地见效。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保护和治理提出了要求。我们知道,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许多支流污染也比较严重。我的问题是,应该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保障黄河的长治久安?谢谢。

李干杰: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亲自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中国人民的幸福河。我本人非常荣幸参加了这次座谈会,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特别受教育、特别有感触。后续我们将认真地把这次会议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因为黄河在七大流域中非常重要,近年来,我们会同沿黄9个省区以及相关部门,一起研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李干杰:

第一,积极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刚才给大家介绍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沿黄流域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2016年、2017年对沿黄9个省区开展了督察,去年对7个省开展了“回头看”,今年又开展了第二轮第一批督察,通过督察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的落实和推进。

第二,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包括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沿黄流域自然保护区、各类自然保护地也是重点,“绿盾”行动发现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还会同相关方面,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试点工程,包括把三江源、祁连山纳入支持范围,同时,还组织沿黄9个省区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这里我也补充一句,刚才黄润秋副部长提到我们国家的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区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5%,各类自然保护地加在一起占18%,这超过全球确定的2020年达到17%的目标,实际上这还没包括我们现在新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如果把这一块纳入进去,会大幅度超过全球17%的目标,当然这项工作我们还在推进。我继续给大家汇报围绕黄河流域,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李干杰:

第三,强化流域污染防治。这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尽管黄河没在七大标志性战役之中,不像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作为七大战役之一,黄河没有单列,但实际上黄河流域相关工作一直是我们的重点,包括饮用水水源地整治、黑臭水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说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第四,严格把好生态环境准入关口。我们组织沿黄相关省区、城市开展“三线一单”编制和实施工作,所谓“三线一单”,就是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这些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还开展了一些重点行业的战略环评、规划环评等。

李干杰:

通过开展这些工作,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地方,一起使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有了明显成效。比如说,黄河流域水质的改善,这两年是比较明显的。在这里我给大家报个数,大家知道,2018年全国好于III类水的比例,同比提高了3.1个百分点,劣V类水下降了1.6个百分点,黄河流域2018年好于III类水提高了8.7个百分点,大大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劣V类下降3.7个百分点。可见, 黄河流域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不仅仅是治污减排的结果,也是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结果。我们知道,水质的改善既要减排做减法,还可以通过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来扩容增容,二者相加效果会更好。按照中央的要求,也鉴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敏感,底子比较薄,后续我们要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对我们来讲,确实还要下更大的功夫、更大的力气来全力推动。

李干杰:

我想未来着力的方向有以下这几个方面:一是继续做好顶层设计。二是推动分区分类生态保护修复。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情况差别非常大,不能搞“一刀切”,还得因地制宜,上游是上游的问题、上游的办法;中游是中游的问题、中游的办法;下游是下游的问题、下游的办法,得分类指导。三是继续大力推进治污行动,尽管改善得比较快,但从绝对值来讲,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仍是比较差的,相对长江来说,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四是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相关能力建设。提升环境治理能力,为落实好中央要求,尤其是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求,继续作出努力、发挥作用,做出贡献。谢谢。

香港阳光杂志社和瞭望中国杂志社记者: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美国中国,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护战以来,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请问我们在沙漠治理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谢谢。

李干杰:

谢谢这位香港记者朋友的提问。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讲一般是两大方面: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修复。你提的问题是有关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我刚才给大家介绍和报告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的成绩,实际上就包括了沙漠的治理。黄河流域的沙漠,我记得大小有五个,包括大家熟知的腾格里、巴丹吉林、毛乌素、库布齐、乌兰布和,大概是五大沙漠。在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加强沙漠治理,并且取得了成效。

毛乌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沙漠治理方面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原来是一片沙漠,现在到处都是绿洲。最近我看延安市还播出了有关毛乌素治理的成效,看了以后很有感触,很受启发。另外一个是库布齐,库布齐沙漠治理最主要的一个主力就是亿利集团,亿利集团的董事长王文彪先生2017年获得了地球卫士奖,表彰亿利集团在沙漠治理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效以及创造的好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对中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对全球其他各地的沙漠治理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我几次到库布齐参观,确确实实感受非常深刻,也很受启发,并且也很感振奋。

我觉得只要是有毅力、有恒心,当然也要依靠科学、依靠技术,我们沙漠治理,沙漠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一定能取得更大更好的成效。当然要讲科学,找到一个好路子。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中评社记者:

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最近两年大家感觉是更加明显。但是进入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仍然不时发生。请问李部长,您如何评价这几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另外,您之前也提到过目前我们仍然处在一个“靠天吃饭”的阶段,今后将如何进一步采取措施来摆脱这种局面?谢谢。

李干杰: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看来这位记者朋友可能参加了今年3月份的两会新闻发布会,那个发布会我讲我们仍然处在一个“靠天吃饭”的阶段。当然之前我也讲过,也可能你参加的是其他场。就像刚才讲的督察问题一样,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生态环境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每场必问,每场我必答的问题。应该说,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这些年来一直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在全力推进,应该讲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我这里给大家报一些数据,以说明为什么讲取得了明显成效。以大家关心的PM2.5为例,2013年是我们向污染宣战“大气十条”实施的第一年,仅仅六年时间,第一批开展PM2.5监测的74个重点城市,2018年相对2013年,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41.7%。北京更为突出一些,下降了43%,尤其是这两三年更加明显,每年都是下降两位数,2017年同比下降了20.5%,2018年同比下降了12.1%,今年依然保持了比较好的势头,1-8月份同比下降14.3%。所以,大家感觉北京的空气质量变好了,确实跟我们的数据是相吻合的。这也说明我们治理还是有成效的。

另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是二氧化硫,因为过去我们的二氧化硫浓度是比较高的,由二氧化硫引发的酸雨区面积比较大,程度也是比较严重的。这几年二氧化硫下降幅度非常大,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二氧化硫浓度由2013年的3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了去年的14微克/立方米,下降了60%。另外,重污染天气影响的范围、发生的频次以及每次发生后的严重程度都明显减轻。

我们自己跟自己比,感觉到还是比较快的。我们也做了国际比较,和很多国家相比,我们这些年的重视程度之高、治理力度之大、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都是比较罕见的,在国际社会上很难找到这么一个先例。我们还是做得不错,也确确实实赢得了大家一致肯定和好评。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主要是做了这样一些工作。一是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和治理格局。2013年制定发布《大气十条》,五年过去,去年接续制定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建立了汾渭平原、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通过这些工作把我们的顶层设计、治理格局确定了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大力调整优化“四大结构”。治理大气污染“四大结构”是最为重要的,必须进行调整优化,不调整优化“四大结构”,大气污染治理肯定做不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这几年变化都非常大。比如说产业结构方面,火电超低排放改造比例已经达到80%以上,钢铁的超低排放改造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我们煤炭所占的比重过去一直很高,2011年、2012年是70%左右,去年降到59%,这是很不容易的。非化石能源比重去年提高到14.3%。另外,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比如运输结构方面,这些年我们淘汰了老旧车、黄标车2400多万辆,这方面大大减少了污染排放。

三是持续加强能力建设和科技支撑。这些年我们建立健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立1436个监测点位,基本上实现了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的有效监控,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使得数据和老百姓的感受是完全一致的,也解决了过去“两张皮”的问题。另外,我们成立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为摸清污染来源,以及主要传输规律发挥了很好作用,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保障。

李干杰:

四是着力强化执法督察和公众参与。这方面我们下了很大功夫,既抓宏观又抓微观。微观方面,一个机制就是强化监督,实施常态化的强化监督,并且效果非常好。2017年,通过强化监督,我们发现和交办了3.89万个涉气环境问题,去年发现和交办了5.2万个问题。这些问题整改率很高,达到了99%以上。今年我们继续“照单抓药”,现在看起来效果仍然非常好。正因为抓好微观压力的传导、工作的落实,所以使得顶层设计的一些要求都落地见效。同时,还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尤其是发挥公众包括非政府组织等各个方面,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也成为我们很好的帮手。比如我们发现交办的问题里面,有差不多一半都是群众的举报、各个方面提供给我们的信息,这也使得我们工作效率成倍提高。我们借此机会也要感谢包括记者朋友,感谢社会各个方面。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帮忙支持,才有这么好的效果。

确实正如您刚才讲的,一方面我们取得了成效,我们也有信心,说明现在的方向、路子是对的,但是确确实实现在仍然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防治的形势依然严峻,仍然还处在一个“靠天吃饭”的阶段。这个“靠天吃饭”阶段没有变,仍然处在气候敏感型、气象条件敏感型阶段,排放还是太大。如果气象条件好,我们日子就好过,气象条件不好,仍然还会有重污染天气。我们大气攻关中心的专家也做了深入的评估,气象因素对PM2.5浓度的影响大概是多大呢?以年度为单位,一般性的城市大概在正负10%,个别城市正负15%,如果是月度,那就更高,可达正负30%以上。什么概念呢?污染排放恒定不变,其他的条件、其他的因素也不变,就是气象条件变,如果天帮忙,它能够帮你将PM2.5浓度拉低10%,如果天不帮忙,它能够帮你抬高10%。去年帮忙了,压低了10%,今年不帮助,又抬高了10%,前后可以差出20%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有些波动也是正常的。

这里我特别想跟大家讲,我们一方面取得了成效,要有信心,另一方面确确实实任重道远。因此,要打攻坚战,有决心和信心,包括天不帮忙,人就得更加努力。同时,确实还得要有打持久战的耐心和恒心,包括有时候看待问题要客观,要有平常心。因为有些工作有它的规律和过程,慢不得也急不得。请大家放心,我们生态环境部作为主责部门,一定继续努力,坚决把蓝天保卫战打好,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蓝天幸福感,切切实实落实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谢谢。

田玉红:

最后一个问题。

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

王毅外长最近在联合国的讲话,是否意味着中国有可能提前实现2030年碳排放峰值目标呢?

2019-09-29 16:30:32

李干杰: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很重要。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心、也是共同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中国政府一直对应对气候变化非常重视,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因为它是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9月23日,联合国召开了气候行动峰会,王毅国务委员作为习近平主席的特别代表,出席会议并作了发言。在发言中,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和主张。我领会王毅国务委员的发言,强调就国际社会而言,一定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信念不动摇、力度不降低。应对气候变化要有“三个心”:即要有必胜的决心、行动的恒心、合作的诚心。强调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要坚持多边主义,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些基本原则。强调要充分尊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发展需要和特殊国情。另外,发达国家一定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这是就国际社会而言。

就我国而言,王毅国务委员讲,我们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言必信、行必果,无论国际风云怎么变化,我们应对气候变化保持“三个不变”:一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变,二是深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不变,三是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多边治理进程的努力不变。我觉得在王毅国务委员的发言中,把我们的立场和态度讲得非常明确、鲜明。

这些年,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我刚才给大家报告的,我们非化石能源现在已达到14.3%,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了45.8%,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了45.6亿立方米,这些都是非常可观的。我们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快,去年一年新增125万辆,这在全球遥遥领先。在减排、碳汇、森林蓄积量等方面,我们付出了很大努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前不久报道说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后续我们还会把这些工作抓好落实。

这里我必须向大家说明一点,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取得这样的进展和成效,是非常不容易、不简单的,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不是说说就能够做得到的。我们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有诸多困难和挑战,并且有些困难和挑战还非常大,我们要实现这些目标非常不容易。当然,我们会继续认真履行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相关义务,如期实现向公约秘书处提交的自主承诺目标。同时,在推进气候变化进程中不断迈出新的步伐。我就回答这些,谢谢你。

田玉红:

再次感谢三位发布人,也谢谢大家。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保护查看更多>生态环境质量查看更多>生态环境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