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卫报道正文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如何?听听人大代表怎么说

2019-11-18 10:58来源:上海发布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利用上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9年11月15日下午举行的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本市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情况的报告和相关专项监督调研报告,并对相关报告进行了审议。

今年以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好于预期。全市1.2万余个居住区达标率已由去年年底的15%提升到目前的90%。垃圾分类工作下一步该怎么做?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们发言提出了哪些意见建议?详↓

1.《关于本市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情况的报告》(节选)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好于预期

今年以来,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好于预期。广大市民主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上海发布”的垃圾分类功能查询量已达2000多万人次;全市1.2万余个居住区达标率已由去年年底的15%提升到目前的90%;至10月底,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较2018年10月增长4.6倍,湿垃圾分出量增长1倍,干垃圾处置量减少33%,有害垃圾分出量较2018年日均增长9倍多。

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全面提速

全市已完成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完成4万余只道路废物箱标识更新。至10月底,全市共配置及涂装1395辆湿垃圾车、3086辆干垃圾车、84辆有害垃圾车及192辆可回收物回收车。已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3998个、中转站181个、大型集散场9个。

下一步怎么做?

下一步,将立足常态管理,健全长效机制。高标准推进示范街镇创建工作,确保年底实现达标街镇达到70%以上、示范街镇达到50%的任务目标。2020年二季度前建成3座湿垃圾资源化项目,到2022年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2.《关于本市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情况的专项监督调研报告》(节选)

专项监督工作的总体情况

本次监督检查有以下特点:①总体推进与重点督查相结合,推动瓶颈问题的解决;②监督工作与《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宣传相结合,增强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的法治意识;③市区两级人大工作联动,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④引入第三方力量评估,提高监督检查的科学性、权威性和监督工作水平。

上海的生活垃圾分类主要有这些做法

上海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主要有这些做法和成效:①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措施扎实推进有力,分类实效超出预期;②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③全程分类体系初步建立,硬件设施建设全面提速;④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撬动社会治理的有力支点。

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的建议

①发挥联席会议的综合协调作用,加强督导形成合力;②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夯实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的基础;③完善居民小区的分类投放模式,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机制;④做好宣传动员和执法监督工作,不断增强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⑤加快破解瓶颈难题,全面实现生活垃圾的全程分类管理。

3.部分审议意见及回应

多措并举,着力解决好现有的中小型湿垃圾处置设施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冯经明说,从调研情况来看,由于湿垃圾分出量远超预期,本市湿垃圾末端处置能力尚有不足,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规划和布局湿垃圾的处置设施。

市绿化市容局回应:为了确保湿垃圾得到分类处置,已制订并实施了源头中转及末端环节设施改造、农业有机肥厂集中处置、改造提升就地分散处置能力、提高集中处置能力等四种方式。目前,本市已经建成湿垃圾集中处置设施6座,更多湿垃圾项目已经在建和纳入规划,到2021年底通过上述四种方式可以满足最高峰11630吨/天的处理能力。同时,制定了上海农贸市场标准化湿垃圾就地处置设施的配置标准,有序推进菜市场湿垃圾处理设施的改造工作。

加强科学技术研发应用在垃圾全程分类处置中的作用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鸣围绕垃圾分类中加强科技的研发应用提出三点建议:

①坚持问计于民,在大众创新的社会氛围中进一步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生活垃圾设备设施的研发、改进、更新换代;

②完善生活垃圾设备设施的各项标准和规范,鼓励和支持相关行业不断推进有关设备设施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完善,完善设备设施加速折旧的财务制度政策;

③进一步优化政府财政资金在科技研发应用中的作用,通过优化财政资金的安排来更好地促进科技研发在垃圾分类设备设施中的促进作用。

将垃圾分类纳入整个生态循环建设当中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魏东说,垃圾分类实施以后,居民热心程度、参与程度超出预期。他建议:应当关注未来垃圾分类工作的可持续性,最终使垃圾分类纳入整个生态循环建设当中;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目标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可以按照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布局和研发。如果纳入到循环经济里,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具有很大的研发空间和潜力。

湿垃圾农业资源化利用进展如何?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吴健生询问关于湿垃圾资源化产品应用到农林业的相关问题。市农业农村委回应:今年以来,农业农村委结合现有垃圾分类和有关现状,进行试验和评估,制定了相关产品的技术标准。目前在菜场湿垃圾制作有机肥方面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定。餐厨垃圾制备土壤调理剂的应用在进行应用试点。

可回收体系能够有更大程度的整合

市人大代表秦畅提出几点建议:①要进一步告知市民,湿垃圾去哪了,怎么利用这些湿垃圾,让老百姓看到参与的实效;②一些低价值可回收物找不着出处,希望可回收体系能够有一个更大程度的整合;③物业企业应该进一步履行好分类投放管理责任的法定义务。

多渠道促进可回收物的资源回收利用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迅雷建议,完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提高可回收物资源利用率,特别是中转站、集散场的建设。

市商务委说,目前全市有可回收物的点站场三级网络:两网融合服务点13998个,中转站181个,集散场9个。围绕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将末端的可回收物实时推送到信息平台,与末端回收利用企业进行对接,积极推动回收和利用的渠道建设。

市绿化市容局表示,将持续推进点站场的体系建设,提升规范化的建设水平,到2020年将完成6000个服务点的品质提升。完善中转站集散场的补贴政策,提高服务水平,对符合条件的集散场纳入本市循环经济补贴。关于回收体系和循环利用体系,将加快培育主体企业,积极推进循环园区建设,落实低价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政策,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

进一步做好湿垃圾源头减量,推进湿垃圾资源化利用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阎祖强围绕垃圾源头减量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建议:①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企业包装减量化、循环利用,餐饮行业、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推行光盘行动,实现湿垃圾源头减量。②政府部门在政策、标准、处置力度上实现协同,加大力度推进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持续研究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孙雷围绕湿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①重视源头减量,大力推广净菜上市,尽量减少蔬菜水果废弃物进家庭,减少湿垃圾比重。②要坚持相关执行标准和底线,持续研究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③提高能力建设,对湿垃圾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办法要及时跟踪。

提升湿垃圾清运能力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高德毅就提升湿垃圾清运能力建设提出两点建议:①希望管理部门增加清运频次,从硬件的设施提升和作业模式这两个方面提高湿垃圾清运能力;②提升湿垃圾车专业化水平,逐步增加专业的湿垃圾清运车辆。

加强高校、医院等单位垃圾分类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任忠鸣建议加强对高校、医院等单位垃圾分类情况的监督、宣传和引导。

市教委回应:将在高校进一步广泛发动师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培训和宣传工作,加强指导检查;结合目前高校垃圾分类工作的痛点和难点,着力压实高校主体责任、完善高校垃圾分类的政策标准体系、严格监测测评、加强师生宣传教育、强化示范引领。

市卫健委说,要求各个医疗机构守住垃圾分类的工作底线,做好医院内部工作人员的垃圾分类,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的设施和装置,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对病人的宣传引导。

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林晶围绕垃圾投放点设置和垃圾清运问题,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加强垃圾厢房建设改造。政府后续监督管理中既要监督检查运输企业是否做到分类收运,也要检查服务质量。

市房管局回应:已经将17000多个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和垃圾箱房的改建,纳入美丽家园的建设范畴。下一步将努力完善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①新建住宅项目的垃圾收集设施同步建设。②对增建垃圾箱房建设的流程、规范和相关设计标准,将会同市相关部门形成有力的政策供给。

以垃圾分类为契机,推动城市治理和法治建设

市人大代表施政建议:①关注垃圾分类的市场化进程,垃圾管理在终端分类阶段,要对可回收物中的高附加值部分做好规范和完善监管;低附加值的可回收物需要抓紧建立落实合理的补贴激励机制,加快市场化全覆盖。②发挥群体作用助力垃圾分类工作,在涉及市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各项工作中,形成更完善的社区治理体系,推动上海城市治理和法治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活垃圾分类查看更多>垃圾资源化利用查看更多>上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