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报道正文

投资215亿治理渭河!昔日“揪心河”今日幸福河

2019-11-21 14:45来源:中国水利报关键词: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陕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国庆期间,陕西省咸阳市的许多市民没有像往年那样去外地旅游,而是选择在咸阳湖滩区度过:这里有2万余株树木以及66万平方米花草装点的湿地景观,市民漫步亲水栈道,尽可观赏花卉、体验绿色;这里有被称之为咸阳“马尔代夫”的人工沙滩和7座生态景观岛,又软又细的沙子带给人们无限的乐趣;这里还有2365米的健身步道,篮球场、足球场等设施组合的运动休闲区,健身达人可尽情享受奔跑和跳跃的运动时光。

尽管河段不同、项目不同,但像咸阳湖滩区那样方便周边居民休闲健身、深得群众喜爱的景观和场所在渭河沿岸比比皆是。

“虽为人作,宛似天成”的好景致,以及多样化的健身场所,是渭河综合治理的重大成果。2011年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在渭河综合治理上持续发力,分阶段实施防洪安澜、环境提升、生态保护等三大战略,渭河区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水患频发的渭河两岸,如今已变身防洪安澜的坚实屏障、堤岸结合的景观长廊、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从保障防洪安全,到提升群众福祉,再到区域生态保护,陕西近十年的治水实践,持续刷新渭河治理水平,打造了一方守望群众幸福生活的生态高地。

协同治理——奏响气势磅礴的治水壮歌

2011年2月17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在西安市灞河口隆重举行渭河全线整治开工动员大会,一场渭河全线综合整治的攻坚战就此全面打响。

渭河治理,期盼已久。作为陕西人民的“母亲河”——渭河,在陕西境内有512公里,流域主体关中地区约占陕西省1/3的土地面积,集中了全省64%的人口,经济总量占全省65%,既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国防、科研教育基地,其地位不言而喻。但过去几十年间,渭河一直“带病运行”。

洪涝灾害频发。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10年年底,渭河流域先后发生24次洪水,累计受灾面积1800万亩次,受灾人口3000万人次,死亡978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50亿元。让渭河两岸安然度汛,是摆在陕西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紧迫课题。

泥沙淤积严重。由于三门峡水库带来的泥沙淤积,以及潼关高程影响,渭河入黄受阻,溯源淤积,最终使渭河及其支流逐步变成地上悬河,给当地群众带来严重威胁。

水质污染严重。渭河是关中唯一的废污水承纳和排泄通道,以全省18%的水资源量,接纳了占全省80%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非汛期,渭河宝鸡市以下河段流淌的基本上是城市污水,水质多为Ⅴ类或劣Ⅴ类。

河流来水锐减。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渭河林家村年径流量平均为21亿~23亿立方米,1997年和2000年仅有4亿立方米。

上游干了,中游臭了,下游淤满了,千百年来哺育关中人民的“母亲河”却成了两岸群众挥之不去的伤痛。

2011年初,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渭河综合治理的重大部署,将其列为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重大民生工程,统筹谋划,铁腕整治。经过4年多时间的艰辛努力,昔日“揪心河”华丽转身,成为绵延千里的生态河,兑现了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做出的“五年时间完成渭河综合治理”这一庄严承诺。

过去几十年想干没干成的事如何在短短4年多时间完成?“各级党委、政府的行政推动力是最主要的因素。”陕西省渭河生态区保护中心主任党德才告诉记者,省、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躬身部署、上阵,靠前指挥,强力推动,渭河上下形成了强大的合力,确保了渭河协调治理、顺利推进。

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以来,渭河治理就不曾间断,但受到资金的制约,成效不甚明显。

此次资金难题是如何破解的?

据了解,渭河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投资21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0.4亿元,省级财政补助50亿元,其余为地方配套资金。地方配套资金主要来源于防洪功能增强、生态环境改变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

加宽堤防、疏浚河道、整治河滩,使得渭河陕西段全线防洪能力大幅度提升,城防段普遍达到百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西安段达到300年一遇,农防段达到30年一遇至50年一遇防洪标准,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洪工程体系。

2018年7月,渭河发生30年一遇洪水,过去“天下雨、人上堤”的现象被“洪峰来临、悠哉看水”的场景所取代,沿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提升环境——奏响民生为本的流水欢歌

2015年7月22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召开渭河治理主体项目投运暨续建工程启动动员会,渭河进入新一阶段治水高潮。

早在渭河综合治理伊始,陕西就把治理目标定为“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把渭河打造成关中防洪安澜的坚实屏障、堤路结合的滨河大道、清水悠悠的黄金水道、绿色环保的景观长廊、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

在治理水患的同时,治污和绿化美化工作及时跟进。连续实施两个“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通过对入河排污口的全面排查,加大沿渭排污口关停力度,加快建设垃圾和污水处理厂,辅以优化汛期和非汛期水量调度、启动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对水体进行生物净化等措施,入黄断面年均水质由过去的Ⅴ类或劣Ⅴ类提高到Ⅲ类。

而治理的脚步并没有停歇。“渭河治理好了,是要为民所用。要让群众近水亲水,成为休闲的场所,周末孩子们在里面打打篮球、踢踢足球,提高生活品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对治理后的渭河有了新畅想。

而柔性治水理念的付诸实践,让渭河综合治理丰富内涵,超越传统。

所谓柔性治水,即由单一防水向防用结合转变,治水方式由工程治理向生态修复转变,其本质是人水和谐。这是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治水新理念,并迅速成为全省治水兴水的共识。

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各级各部门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水利、环保、林业、城建、交通、体育等方面共同发力,把渭河两岸打造成绿树成荫、花草遍地、设施齐全的休闲区域。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古诗中江南风光,如今再现“渭河百里画廊”眉县段。近千亩荷塘,21种荷花莲池成片,与过去这里支离破碎的堤防和满目疮痍的河滩有天壤之别。每到花开季节,旅客纷至沓来、人气爆棚。步道长廊、观荷塔、荷香亭等亲荷平台,停车场等过去不属于河湖治理内容的设施如今出现的渭河边,不仅便于游览观光,也让荷塘附近的河底村村民在享受优良环境的同时,多了一些挣钱的门路。

渭河岐山县蔡家坡段又是另一番景象:十里芦苇绿色景观长廊兼具湿地功能,郁郁葱葱的芦苇、香蒲等植物在风中摇曳,水鸟穿梭其中,成为一道生态自然的亮丽风景。这样的湿地既能净化水质、涵养水源,又成为人们休闲观景的好去处。

“围绕全省‘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岐山县在渭河沿岸规划建设了‘两带五区一基地’,即河流景观带、滨河休闲带,生态运动区、城市休闲区、原生态保育区、芦苇核心区、水质净化示范区,水生植物繁育景观基地。”渭河综合治理带来的巨大变化让该县渭河综合治理办主任魏军刚很有成就感。

以民为本,顺应自然,突破传统,丰富内涵,这次渭河综合整治赋予河流新的功能,提升了人们对治河的认识和治理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民生福祉。

在西安市区东北灞河与渭河交汇处,有一座气势恢宏、与河堤路相连接的灞渭桥。这座建于2014年9月的桥梁以“渭灞长安”为主题,除具备桥梁功能外,人们通过桥梁护栏表面刻着的治河、生产和秦岭七十二峪画面,了解与渭河、灞河相关的历史典故、诗词歌赋、治水文化、桥梁文化等内涵,品味厚重的历史氛围,感受丰富的文化底蕴。

最大的生态公园、最美的景观长廊、最长的滨河大道——2017年陕西渭河获得首届全国“最美家乡河”荣誉称号,当之无愧!

共抓保护——奏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颂歌

2016年1月13日,陕西省政府召开第8次专项会议,决定设立渭河生态区,划定一定范围对渭河实施系统保护与利用,把渭河综合治理推向新境界。设立生态保护区,这在全国治河中尚属首例。

渭河治理初期,明确防洪安全优先,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原则,完成防洪治理、滩区清障整理、水量保障、生态景观、水污染防治、经济产业等六大工程,凸显“安澜、亲水、文化、生态、发展”五大主题,系统性很强。那么,为什么还要设立生态保护区?

“一些河段临近城镇,有的穿城而过,如果不加强保护,渭河综合治理的成果就不能得到巩固。设立生态区,以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目标,从更高的层面上来对渭河进行保护和开发,确保河流永续利用。”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拴虎道出了设立生态区的初衷。

据了解,渭河生态区范围西起渭河陕西与甘肃交界,东至渭南潼关入黄口,沿渭河两岸堤防向外侧按城市核心区200米、城区段1000米、农村段1500米控制。

在这个区域内,以系统化的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与保护,实施滩面整治、河道疏浚、水污染治理、湿地建设、水量保障、生物保护、河湖连通、开发利用,构建河湖库塘连接,人工水道与自然水道贯通,渭河与其他主要水系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的关中柔性水系。

“生态区的发展与利用不矛盾,这个范围内的发展要以保护为前提,以绿色为基调,必须符合生态要求,高质量发展。”党德才阐述了生态区开发利用原则。

基于这一原则,陕西在生态区内规划了24处33万亩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基地,57处13万亩集中化滨水休闲及体育健身游憩区,12处4630亩滨水综合产业中心,45处1098亩三等级综合集散服务区,在未来5年内实施。

解决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陕西早已进行谋划,并着手实施。王拴虎告诉记者:“正在建设的东庄水库和引汉济渭工程,都是解决区域水资源紧缺、提高渭河中下游纳污能力、改善关中生态环境的关键性工程,可谓是打开关中水资源瓶颈的两把‘钥匙’。做好水文章,就要统筹长远、干在当下。”

千里最美家乡河,一方水域生态区。随着渭河综合治理的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相连、产业集群发展、基础设施完备的蓝图必将在渭河两岸落地,成为陕西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的重要载体。

生态渭河,造福三秦,美景可期!

原标题:渭河治理“三部曲”:昔日“揪心河”今日幸福河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生态修复查看更多>陕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