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评论正文

赵斌:警惕过度消毒带来潜在生态风险

2020-02-26 08:58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作者:赵斌关键词:消毒剂生态系统流域生态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疫情当前,为最大限度杀灭潜在致病源,不少地方选择了对城市进行“大消毒”。此举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

城市“大消毒”属于非常规手段,是因“突发”且“重大”才采用的。客观地说,在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的当下,重点防控区域开展消毒工作是有利于抑制病毒滋生、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的。但是,这一做法并不适合在小区或全国范围推广。有些社区和单位,出现了过度消毒的苗头,而个别污水处理厂也加大了含氯消毒剂的使用力度。这就有些不妥了。因此,相关部门和专家及时呼吁叫停,提倡适度消毒,科学防疫。

过度开展城市消毒作业,除了会带来我们短期可见的环境问题以外,还会带来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消毒剂残留可能给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对流域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带来一系列次生问题。

生态问题与环境问题并不能依靠同一种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是看得见的问题,大多是即时发生的,是相对容易解决的;而生态问题则是看不见的,非即时发生的,就像病毒一样,有很长的潜伏期,用行话来说就是慢变量。

解决环境污染,我们可以采用稀释法。过去许多燃煤电厂修建高烟囱,就是用稀释来解决污染问题,将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局部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使其尽可能扩散。换一句话说,就是排放到其他地方。但物质不灭,排放到环境中有多大的量,就有多大的环境代价。所以,稀释可以解决局部环境问题,但不能解决区域生态问题。

我们总以为,无用的东西丢弃后便会“消失”。实际上,它们并没有“消失”,而只是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从一种分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分子形式,作用于各种有机体的生命过程,并在其中停留一段时间。全球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在这个联系体中,任何东西都不能免费得到或随意丢弃,总体的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

关于环境容纳量,我们可以参考新近发生的一个案例。今年春节假期恰逢疫情,社会活动水平很低,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仍然出现了重污染天气过程。这说明大气污染程度不仅与排放有关,也和大气环境容纳量有关。虽然受假期和疫情影响,社会活动水平下降,但下降幅度仍远未达到环境容量。遇到不利气象条件,就导致雾霾天气。所以,对环境影响的生态学代价,有时是非常深远的。它可能发生在不远的未来,但都是因为我们今天仅仅满足短期指标而所造成的。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创新了人地关系的思想。当下,我们强调注重生态系统保护与监管的整体性,避免“系统性破坏”,这与生态系统管理的思维模式是相适应的。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就是流域生态系统。流域是生态学研究的最佳自然分割单元,是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的异质性空间所组成的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水是推动流域内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媒介。

在对抗疫情的攻坚战中,各种举措可谓“多管齐下”。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更需要我们站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对各项治理措施有一个通盘的考量。比如:目前大量消毒药水在某些区域的施用已成定局,那么,我们要考量,它们进入地表水体,对地表、地下水、水生生物将会产生何种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整个或多尺度流域生态系统带来怎样的挑战?要对上述这些做到“心中有数”,我们现在就需要考虑消毒剂的施用及其他一些防控措施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后果,进行充分的预案分析和评估。

此外,疫情之后,是否会出现谈野生生物色变的现象?我们以后对于宠物养殖、野生动物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管理有什么新的举措?我们应该反思这次疫情在流域尺度、城市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利用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确定对疫情的防控及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反馈机制。

此次疫情,为我们带来了有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生态环境影响”方面的思考。原生影响可能主要是环境问题,而次生问题则是对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点、局部和短期的,而后者则是面、流域和长期的。疫情防控之下,切莫因为要治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就又产生一个新的棘手问题。

(作者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原标题:赵斌:警惕过度消毒带来潜在生态风险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消毒剂查看更多>生态系统查看更多>流域生态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