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工业废水技术正文

膜分离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2020-03-11 09:41来源:乾来环保作者:罗丹 等关键词:垃圾渗滤液有机废水膜分离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摘要: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重污染的有毒有机废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综述了垃圾渗滤液现有的膜处理技术,与传统处理工艺相比,膜技术具有低能高效等优点,是未来渗滤液处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由于垃圾渗滤液组成的复杂性,根据不同处理目的,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4 种膜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总结发现,其中MF 和UF 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较差,一般作为渗滤液的预处理技术;NF 和RO 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较好,主要作为其深度处理技术。然而,膜污染阻碍了膜技术在渗滤液处理方面的发展与应用,为此可通过研究开发新型膜材料、有效的预处理技术和膜分离工艺优化等方面来防止膜污染的发生,以便膜技术在渗滤液及其他水处理方面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废水;膜;纳滤;膜污染;污染防止

近年来生活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是目前最常用的垃圾处理方式[1-3],垃圾堆积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分解与物理化学过程,产生一种成分复杂、毒性较大的渗滤液[2]。垃圾渗滤液的性质主要受垃圾成分、堆放时间、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一般具有以下特征[3-7]:有机物含量高(脂肪酸、灰黄霉酸类、腐殖质类等);氨氮含量高,导致C、N、P 比例失衡;无机化合物种类多(如Ca2+、Mg2+、NH4+、SO42.等);重金属种类多(如Cd2+、Cr3+、Cu2+等)。高毒高污染的垃圾渗滤液对自然水源造成严重的威胁,其处理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要技术之一。

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有:生物法、物理化学法和土地处理法[8-11]。其中生物法和土地处理法处理成本低,但其处理效率较差;物理化学法处理效率较高,但其成本较高[12]。因此渗滤液处理技术在高效节能方面还有待研究,近年来膜技术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尤其在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和海水淡化等方面应用较为广泛[13]。与传统的水处理方法相比,膜技术具有能高效去除污染物、实现资源回收、装置简单易操作以及稳定性好等优点[14]。在渗滤液处理方面膜技术也受到了高度重视,为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膜技术在渗滤液处理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1 膜技术在渗滤液处理上的应用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膜技术在渗滤液处理方面的应用基本成熟。由于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针对不同的处理目的,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技术(RO)都得到一定的应用[4,15]。膜分离原理如图1 所示。


1.1 微滤

微滤(MF)是以压力差作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其本质属于筛分过程,主要通过溶液中微粒粒径不同从而实现分离目的。微滤膜孔径较大,一般为0.02~1.2μm,通常直接用平均孔径表示其截留特性[16]。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粒径小于膜孔的颗粒随溶液通过微滤膜,粒径较大的颗粒被截留,从而实现不同粒径颗粒的分离。膜的截留方式主要包括:机械截留、吸附截留、架桥截留和网络内部截留。由于微滤膜的截留吸附特性,常被用于去除悬浮物、大的胶体和微生物等。

微滤膜孔径较大,只能有效地去除渗滤液中粒径较大的胶体和悬浮物,而对其中的小粒径污染物去除率较低。因此,在渗滤液处理中微滤膜一般不作为其深度处理工艺,而作为其他膜(UF、NF 和RO)或者其他物理化学工艺的预处理工艺。表1总结了微滤膜的一些相关研究,其中一些研究[17-18]将微滤膜作为反渗透膜的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微滤膜虽然对渗滤液中污染物去除率较低,但经微滤膜预处理的水质提高,达到反渗透膜进水要求,减少了反渗透膜的污染,而且有效提高了整个膜系统的产水水质和产水率。Moravia 等[3]也将微滤膜处理技术作为纳滤的预处理技术,结果也证明了微滤膜预处理技术的有效性。在作为其他物理化学工艺的预处理工艺方面,Visvanathan 等[19]研究了将微滤膜作为臭氧氧化工艺的预处理,结果显示其组合工艺对渗滤液的着色度和COD 去除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表1 中实例验证了微滤膜在水处理方面的可实用性,但目前微滤膜对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去除率较低,需要结合其他工艺同时进行,使处理工艺复杂化且加大了其处理成本是微滤膜实际应用中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超滤

超滤(UF)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以压力为驱动力的一种膜分离,膜孔径在0.001~0.1μm 之间[20]。在一定压力下,超滤膜能截留部分大分子有机物、胶体和微粒,通常其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300000。根据超滤膜孔径对杂质进行物理筛分作用,超滤去除处理液中的部分大分子物质、胶体和微粒等,从而达到分离、浓缩和净化的目的。


超滤可有效地去除渗滤液中的部分大分子物质、胶体和微粒等,但其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较差,难以达到排放标准,故较少作为渗滤液的深度处理工艺。近年来,超滤膜在渗滤液处理上应用较多,在表2 中对部分研究进行了总结。超滤膜在渗滤液处理方面和微滤膜一样,也通常作为纳滤或反渗透的预处理工艺[21]。Piatkiewicz 等[17]与Bohdziewicz等[22]将超滤作为反渗透膜的预处理工艺,结果显示渗滤液经超滤膜预处理后COD 降低,经过预处理提高了进入反渗透膜的渗滤液水质,减小了反渗透膜的污染,同时也提高了反渗透的产水效率。其中Piatkiewicz 等的研究将渗滤液经微滤膜预处理,再经过超滤膜预处理,而其超滤膜对渗滤液的COD去除率仅为5%~10%,而未能充分发挥其超滤膜的作用。因此在研究中应选择合适且精简的预处理工艺,以形成简单高效的处理工艺,避免高成本低效率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渗滤液成分比较复杂,含有粒径不同的各种颗粒物、胶体以及大分有机物等,因此在超滤膜处理过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膜孔径有密切联系。Renou 等[23]通过石灰絮凝-UF组合工艺,结果表明膜孔径越小的超滤膜对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去除率越高,其中对COD 的去除率最高可达66%。然而,在应用中超滤膜的孔径也并不是越小越好,Pi 等[24]利用超滤(UF)-水解酸化(HAR)-好氧生物接触氧化(ABOR)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液,研究了不同膜孔径的超滤膜在不同操作压强的条件下处理渗滤液,结果表明同一操作压力下膜孔径小的超滤膜对污染物去除率较高,但同时也证明了膜孔径较小的超滤膜需要更大的操作压力,能量消耗更高,且更容易形成膜污染。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所处理渗滤液的性质以及处理目的,选择合适超滤膜以及操作条件,避免能量消耗过高、膜污染严重以及滤出液不稳定等情况产生。

1.3 纳滤

纳滤(NF)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膜分离技术。纳滤膜在分离的过程中表现出两个特征:一是NF 膜孔径较小,为0.001~0.01μm,对相对分子质量数百的小分子也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其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200~1000;二是膜表面带有电荷对不同电荷和价态的阴离子存在不同的Donnan 电位效应[25]。根据纳滤膜的分离特性,对不同价态离子表现出不同的截留能力,对于高价金属离子的去除率高达98%以上,对于二价金属离子的去除率也高达95%以上[26]。基于纳滤膜分离技术有高透水性以及对有机物、金属盐和胶体粒子的高截留性,纳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食品工业,尤其是污水以及渗滤液处理领域。


原标题:膜分离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渗滤液查看更多>有机废水查看更多>膜分离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