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海绵城市报道正文

黄土高原上的海绵之城 庆阳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综述

2020-03-19 10:41来源:中国甘肃网关键词:海绵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甘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海绵项目接地气贴民生

2016年4月,甘肃庆阳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这对于一个西部欠发达的城市来说,既是重大的政策机遇,也是重塑城市建设理念的新挑战。

三年多来,庆阳市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为引领,全面落实“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三大环节,采取“雨水集存、中水利用、水质净化、有序排放、生态修复、环境治理、防洪防涝、固沟保塬、智慧管控”九大措施,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

截至2019年底,庆阳市已开工建设海绵项目220余项,完成投资30亿元,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和样板项目,为西部湿陷性黄土高原建设海绵城市探索出新路径。

又到阳春三月,城市里的每个角落都点染着新鲜的绿意,公园里,广场上,道路旁,校园里以及小区花园里,一个又一个“海绵体”正在发挥作用。它们既是美化环境的生态小景观,也是收集雨水、净化雨水的重要设施。如今,这些“海绵体”与生态、与环境、与自然融合为一体,让城市里的水更清了,绿更多了,也更宜居了。

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为29.6平方公里,试点项目256项,批复总投资47.35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沟道海绵化治理、海绵道路、海绵校园、海绵广场、海绵地块及小区改造以及内涝治理等七大类海绵项目220余项,完成投资30亿元。

庆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金龙说:“庆阳海绵城市建设是以源头减排—中途滞蓄—下塬排放—固沟保塬全系统海绵体系构建为核心,以三湖三沟道—绿地—内涝两大道等十大项目为重点,实施综合治理。”

通过源头地块类海绵项目的有效实施,建设城市公园8处,城市广场9处,街头绿地28处,城市新增人工水系蓄水量 110万立方米,新增城市绿地50.5万平方米以上,人均绿地面积1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通过海绵城市内涝治理项目建设,新增城市雨污水管道60.9公里,治理黑臭涝池5处,消除内涝点17处,彻底解决老城区雨污混流合流、地下管网建设标准低和排水不畅等问题,破解城市内涝顽疾。

通过实施海绵道路项目,优化“丁字路”,打通“断头路”,改造“拥堵路”,新建改造海绵道路85.9公里,全面完善城市路网系统,改善城市形象面貌。

庆阳市董志塬水厂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近期处理规模为7万立方米/天,远期处理规模为14万立方米/天,将彻底解决市区水质不达标以及饮水安全问题。

规划实施西湖、东郊湖和小北湖“三湖”重点建设项目,通过雨水花园、生态截留网、前置净化塘、推流曝气机和纳微水处理等海绵元素和各类新工艺、新材料的合理运用,保证湖泊水质四类标准,打造调蓄湖、海绵湖、生态湖、景观湖,完善城市人工水系,增加雨水调蓄容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与其他海绵城市不同的是,庆阳市还创新性的提出了“控源拦沙固沟保塬护城治河”理念,规划实施火巷沟、张铁沟、小崆峒沟“三沟道”综合治理项目,通过海绵城市与“固沟保塬护城治河”的有机结合,全力打造黄河中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项目,最终将火巷沟建成海绵森林公园,将张铁沟建成海绵湿地公园,将小崆峒建成海绵地质公园。使试点区域每年每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量由6988吨减少到1988吨以内,有效遏制塬面萎缩,防止水土流失。

湖水美了,绿地多了,道路不积水了,环境更美好了。经过三年的努力,庆阳市将海绵项目与民生工作、城市建设结合起来,补齐不同区域之间的基础设施短板,从而让市民从身边变化中切实感受到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品质的提升。

“我们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上始终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期待的项目优先安排实施,宁做‘雪中送炭’的事,不做‘锦上添花’的事,确保项目更加突出地域特色、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近民生,也更加切合国家政策。”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秦晓宏说。

湿陷性黄土地上的探索

庆阳市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省的1/4,全国的1/8,是典型的西部干旱缺水城市。近年来,由于城市扩张、地面硬化,导致雨水下塬集中排放,塬边沟道冲刷严重。据测算,每年有42公顷土地被雨水吞噬,有1.2亿吨泥沙流入泾河。

“宝贵的雨水不仅没能有效利用,还不时引起城市内涝,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建设、生态建设以及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王金龙说。

但是,庆阳具有典型的西北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形地貌及气候生态特征,所以海绵城市建设不仅需要解决城市内涝、水质污染问题,更需要解决西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普遍存在的水土流失、生态退化、水资源短缺问题。

针对西北湿陷性黄土高原的独特地貌,庆阳市依据“源头地块减排—过程管网控制—末端湖体滞蓄—下塬沟道治理”的建设思路,采用“滞蓄为主,以净促用,适度渗透,有序排放”的技术路线,通过海绵措施、水保措施、生态措施的有机结合,形成‘三位一体’式的海绵城市建设策略。

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总工程师王兆峰进一步解释说,黄土高原的土壤结构遇到水之后往往会出现塌陷问题,但是下陷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在海绵建设实施的过程中,要对项目工程中特定的区域,比如道路、小区、人行道等进行适当的处理,防止土壤遇水之后下陷。

因此,庆阳海绵建设目前采用的是半透水性铺装,这与其他海绵城市采用的透水性铺装有所不同。在对下面的基础土层进行处理之后,上面用素混凝土垫层,这两层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土下陷,而且还要做成一个坡度。水渗下去之后沿低处流,在低的地方采用排水明沟或是暗沟,有组织的收集雨水并输送到蓄水设备当中。这样做的效果就是水没有渗下去,而是被收集起来,原来的土质没有被破坏,而上面的面层也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

“海绵是地上地下相结合的工程,地上是通过打造园林景观来实现的,获得感就是地上美了,但发挥根本作用的是在地下层面。海绵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雨水‘文章’,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有限的雨水充分留下来,并且利用好。”王兆峰说。

目前,庆阳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实现了“综合施策”,通过给水管网、节水设施、中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回用提标、雨水收集净化设施、地块小区及城市道路雨水中水回用设施的同步建设,实现高效节水、全面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通过海绵设施与综合管廊同步建设、管理、运营,实现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与市政设施的智慧管控。通过塬面海绵与沟道生态同步建设,实现城市双修,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与此同时,结合西部湿陷性黄土特性,庆阳探索形成10项技术导则、标准图集和5项科研课题,为西部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初步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创新机制社会参与建设

庆阳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共256项,国家批复47.5亿元,实际按照系统化方案通过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整合项目,鼓励社会投资将累计完成65.05亿元。

“为有效解决资金问题,庆阳市广泛采取PPP合作模式建设实施,充分发挥中央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按照汇水分区划分4个PPP项目包,通过注入资本金,以奖代补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注入。项目建成后,由政府购买服务,各项目公司负责维护运营20年。”王金龙说。

2016年12月,庆阳市成立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市场化运作平台,代表市政府出资与社会资本方合作。同时选定国内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管理规范的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公司、中建股份集团有限公司、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创集团4家大型央企或国企,组建项目公司,开展项目融资、建设、管理、运营,累计吸引社会投资35亿元,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资金缺口。

庆阳市制定出台《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暂行规定》《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等制度和规范共46项,将城市中心区范围内的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全部纳入海绵规划管控范围,要求必须编制海绵城市设计专篇,并作为市国土资源、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办理前置条件。同时,将社会资本方实施的所有项目依据绩效考核相关规定,明确各方责任,实行年度考核、排名、督促和付费,形成了海绵城市源头、过程、考核全流程管控。

2018年2月,庆阳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第四批PPP示范项目库。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庆阳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自然治理、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正确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围绕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和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紧扣“一轴两心三带五湖三沟道五片区”的城市发展框架,通过试点项目建设,实现试点区域内90%的雨水不外排,径流污染削减率达到60%,雨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顺利完成“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水土少流失,水源有保证”的总体目标。

通过各类海绵项目建设,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在黑臭水体治理、沟道治理、内涝治理、海绵道路建设、老旧小区及校园海绵化改造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并在试点区域内打造旧城海绵化改造示范区,新城海绵化建设示范区,西部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东部固沟保塬系统构建示范区,南部水生态保持示范区5个排水分区。

留住水铺满绿生态宜居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的持续推进和实施,一个融合海绵理念、管廊建设、固沟保塬的大生态理念已经逐步融入到庆阳的城市建设进程中,全域化打造庆阳海绵城市的大格局正在形成。

这些既有颜值,又有内涵,还有多功能的“海绵体”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的“海绵”作用。

位于西峰城区南部的海绵运动广场是庆阳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性工程之一,占地面积2955亩,于2018年10月正式开放。在海绵功能上,它与雨洪集蓄保塬生态工程融为一体,共同构建起城市与工业园区间的天然隔离带,并有效控制雨水径流量,起到固沟保塬作用。在城市功能上,这块绿地上既有水系又有森林,绿化面积超过80%,可以说是天然“绿肺”和生态“氧吧”。同时,它又是市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有滨水休闲、儿童活动、农乐体验、体育健身、林下休闲、生态漫步等8个功能区域,提供了不同功能的户外活动场所。

走进团结小学和庆阳四中的校园,首先引入眼帘的便是橘黄色与绿色相结合的海绵化改造广场。“深藏不漏”的地下贮水池、美丽的生态树池、色泽鲜艳的透水砖、吸水力超强的塑胶跑道等海绵元素,不仅提升了校园的“颜值”,更增强了校园的功能性,师生们彻底告别了小雨湿鞋、大雨淌水的历史。

居民小区经过海绵工程改造后,小区里的雨水花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花园内植草茂盛,设有溢流式雨水井,并在四周铺设卵石,用于收集雨水。车行道和人行道一侧设有开口式路缘石,路面雨水经开口路缘石进入到雨水花园中。雨水花园虽然面积不大,却承担着小区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的重要作用。

在严格控制海绵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庆阳市以“高标准设计”和“高标准建设”整体推进海绵项目的落地。按照“整体规划、样板先行、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思路,确定重点,打造样板,建设精品示范工程。

位于西峰区北京大道与安化东路交汇处的庆阳海绵管控业务技术用房及海绵广场项目,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重点项目之一。项目于2019年7月15日开工建设,计划于今年6月底全面竣工。

建成后的庆阳海绵管控业务技术用房集海绵理念展示、海绵技术研发、海绵管控信息、海绵创新孵化、海绵科普教育于一体,被称为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枢纽中心”和“集控中心”。

而与业务技术用房配套建设的海绵广场项目总占地约53.21亩,建设实施前置塘、石笼、溢流井、生物滞留带、雨水花园、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生态树池、生态旱溪、透水铺装、地下管网、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等20余项海绵设施,打造成为城区东部最具有代表性的海绵工程。

“经过三年多的试点建设,我们现在已经达成共识,庆阳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契机,也是重塑城市建设理念的重要实践。坚持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加快推进海绵项目的实施,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最终将美丽神奇的庆阳市打造成为天蓝、地绿、水碧、城美的生态宜居城市。”秦晓宏说。

原标题:黄土高原上的海绵之城 庆阳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综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项目查看更多>海绵城市建设查看更多>甘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