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硫政策正文

住建部:《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术语标准(征求意见稿)》

2020-05-29 09:27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治理环境工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

5.1 基础术语

5.1.1 生活垃圾 municipal solid waste

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5.1.2 工业固体废物industrial solid waste

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5.1.3 医疗废物 medical waste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5.1.4 农业固体废物 agricultural solid waste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5.1.5 建筑垃圾construction waste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

5.1.6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产品的拥有者不再适用且已经丢弃或放弃的电器电子产品,包括构成其产品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和材料等,以及在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报废产品和过期产品。

5.1.7 餐厨垃圾food waste

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的总称。餐饮垃圾是指餐馆、饭店、单位食堂等的饮食剩余物以及后厨的果蔬、肉食、油脂、面点等的加工过程废弃物;厨余垃圾指家庭日常生活中丢弃的果蔬及食物下脚料、剩菜剩饭、瓜果皮等易腐有机垃圾。

5.1.8 包装废弃物 packaging waste

最终用户(消费者)使用后丢弃的且不再使用或无法回收的包装。

5.1.9 再生资源 renewable resources

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5.1.10 污泥 sludge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5.1.11 利用 recycle

从固体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的活动。

5.1.12 处理 treatment

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为适合于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的活动。

5.1.13 物理处理 physical treatment

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固体废物结构,但不破坏固体废物组成的一种处理方法。

5.1.14 化学处理 chemical treatment

利用化学方法使固体废物发生化学转化,从而回收物质和能源的一种资源化方法。

5.1.15 固化处理 curing process

采用固化基材将废物固定或包裹起来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能较安全地运输和处置的一种处理过程。

5.1.16 热处理 heat treatment

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固体废物组成、结构,同时达到减容、利用目的的一种处理方法。

5.1.17 生物处理 biological treatment

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有机物,从而达到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一种处理方法。

5.1.18 处置 dispose

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份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

5.2 固体废物收集、运输与贮存

5.2.1 源头分类 source separation

在固体废物产生点按照固体废物的来源、性质以及危害性等不同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的方式,有利于固体废物后续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5.2.2 收运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将分散的生活垃圾用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集中到收集点或收集站,再用专用运输车把生活垃圾从收集点或收集站运输到转运站或直接运往末端处理场(厂)的过程。

5.2.3 垃圾转运站refuse transfer station

将生活垃圾由收集车转载到转运车的转运设施。

5.2.4 垃圾集装箱 garbage container

具有标准规格,便于水运或陆运,并可供周转使用的大型垃圾容器。

5.2.5 贮存 storage

将固体废物临时置于特定设施或者场所中的活动

5.3 预处理

5.3.1 固体废物压实 waste compression

通过外力加压于松散的固体废物上,以增大密度,缩小体积的操作。

5.3.2 压实设备 cpressing machinery

对固体废物进行压缩减容处理的机械。

5.3.3 空隙比 air space ratio

固体废物中空隙体积与固体废物体积的百分比。

5.3.4 压实系数 compaction factor

固体废物压实前后的体积比值。

5.3.5 固体废物破碎 fragmentation

利用外力克服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分裂成小块以便资源化利用或进行最终处置的过程。

5.3.6 低温破碎cold crushing

利用废物低温变脆的性能破碎废物的过程。

5.3.7 湿式破碎wet crushing

利用特制的破碎机将投入机内的含纸垃圾和大量水流一起剧烈搅拌和破碎成为浆液的过程,从而可以回收垃圾中的纸纤维的过程。

5.3.8 破碎设备 crushing equipment

用机械力对固体物料进行破碎作业,使之变成小块细料的设备。

5.3.9 破碎比 ratio of crushing

破碎前最大粒径与破碎后最大粒径的比值或破碎前平均粒径与破碎后平均粒径的比值。前者称极限破碎比,后者称真实破碎比。用以说明破碎过程的特征及鉴别破碎设备破碎的效率。

5.3.10 固体废物分选 ing

利用固体废物物理性质的差异将其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或分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粒度级别的手段。

5.3.11 分选回收率 recovery ratio of separation

某一排料口中排出的某一组分的量与进入分选机的此组分总量之比。

5.3.12 分选纯度 purity of separation

某一组分物料在同一排出口排出物所占的分数。

5.3.13 综合分选效率 comprehensive separation efficiency

依据分选回收率和分选纯度两个参数来共同评价分选设备工作性能的综合指标。

5.3.14 筛分screening

利用具有不同粒度分布的固体物料之粒度差别,将物料中小于筛孔的细粒物质透过筛网,而大于筛孔的醋疗物料留在筛网上面,完成粗、细料分离的过程。

5.3.15 筛分效率 screening efficiency

物料经筛分后,筛下物质量占进料中可筛下物质量的百分比。

5.3.16 重力分选gravity separation

根据混合固体废物在介质中的密度差进行分选的方法。

5.3.17 风力分选air separation

根据固体废物中不同物质颗粒间的密度差异,在运动介质中受到重力、介质动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使颗粒群产生松散分层和迁移分离,从而得到不同密度产品的分选过程。

5.3.18 光电分选 photometric separation

利用物质表面对光线的不同反射特性而分离物料的方法。

5.3.19 磁力分选magnetic separation

利用固体废物中各种物质的磁性差异在不均匀磁场中进行分选的一种方法。

5.3.20 电力分选electric field separation

利用固体废物中各种组分在高压电场中电性的差异而实现分选的一种方法。

5.3.21 浮选flotation

在固体废物与水调制的料浆中,加入浮选剂,并通入空气形成无数细小气泡,使欲选物质颗粒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上浮于料浆表面成为泡沫层,得以刮出回收的过程。

5.4 固化/稳定化

5.4.1 固体废物固化solidification

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掺和并包容在密实的惰性基材中,使其稳定化的一种过程。

5.4.2 稳定化 stabilization

将有毒有害污染物转变为低溶解性、低迁移性及低毒性物质的过程。

5.4.3 水泥固化/稳定化 cement solidification/ stabilization

将废物和水泥混合,加水使之水化形成钙铝硅酸盐的坚硬晶体结构的一种固化/稳定化方法。

5.4.4 石灰固化 lime solidification

以石灰、水泥窑灰以及熔矿炉炉渣等具有波索来反应的物质为固化基材的一种固化/稳定化方法。

5.4.5 热固性塑料固化 thermosetting plastic solidification

用热固性有机单体和经过粉碎处理的废物充分地混合,在助絮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形成海绵状的物质,从而在每个废物颗粒的周围形成一层不透水保护膜的方法。

5.4.6 热塑性塑料固化 thermoplastic plastics solidification

用熔融的热塑性物质在高温下与废物混合,实现稳定化目的的方法。

5.4.7 自胶结固化 self-binding solidification

利用废物自身的胶结特性来达到固化目的的方法。

5.4.8 熔融固化 fusion solidification

又称玻璃化技术。将待处理的废物与细小的玻璃体,在1000~1100℃高温下熔融形成玻璃固化体,借助玻璃体的致密结晶结构,确保固化体的永久稳定。

5.4.9 药剂稳定化 reagent stabilization

采用化学药剂使废物达到稳定化的处理技术。

5.5 热处理

5.5.1 焚烧 incineration

以一定量的过剩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的高温热处理技术。

5.5.2 焚烧系统incineration system

垃圾焚烧炉及其辅助设备组成的成套装置,主要包括:垃圾进料装置、焚烧炉、点火及助燃设备、供风系统、出渣装置、监测与控制系统等。

5.5.3 焚烧炉 incinerator

利用焚烧技术处理固体废物的主体设备,使垃圾燃烧并将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的装置。

5.5.4 焚烧线 incineration line

为完成对垃圾的焚烧处理而配置的进料、焚烧、热交换、烟气净化、排渣出渣、监测监控等全部设备和设施的总称。

5.5.5 流化床焚烧fluidized-bed incineration

被预先粉碎到一定粒度的固体物料,入炉后在具备一定风压和风速的一次风作用下,在炉膛炽热环境中形成悬浮燃烧状态的焚烧方式。

5.5.6 回转窑焚烧 rotary kiln incineration

固体废物进入旋转的具有一定内径和长度的圆筒状窑炉进行边滚动边燃烧,烟气进入二燃室二次燃烧的焚烧方式。

5.5.7 机械炉排焚烧 grate incineration

垃圾被投加到具有机械动力的可移动炉排上进行燃烧的焚烧方式。

5.5.8 焚烧能力 treatment capacity of incinerator

指在设计(额定)工况下单位时间内焚烧炉的焚烧量。

5.5.9 焚烧速率 rate of incineration

单位炉排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垃圾焚烧量,又称炉排机械负荷。

5.5.10 炉排热负荷 grate heat release rate

单位炉排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垃圾焚烧释热量。

5.5.11 炉膛主控温度区 the main temperature keep space

用于垃圾焚烧产生的带有挥发性气体和不完全燃烧产物的烟气二次燃烧的主要空间。即自焚烧炉最后的二次风供入点所在断面往后,可使任何工况下烟气停留时间大于或等于2s的炉膛空间,需对该空间的温度进行重点控制以使烟气在850℃以上停留时间大于或等于2s。

5.5.12 热灼减率 loss of ignition

焚烧残渣经灼热减少的质量占原焚烧残渣质量的百分数。

5.5.13 辅助燃料 auxiliary fuel

水分多、热值低的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时,为了帮助其燃烧而同时添加的燃料。

5.5.14 飞灰 fly ash

从烟气净化系统排出的粉状固态物质,包括反应塔、除尘器、烟道及烟囱底部排出的灰。

5.5.15 炉渣 slag

垃圾焚烧过程中,从焚烧炉排渣口排出的残渣,以及锅炉受热面下方排出的锅炉灰的总称。

5.5.16 灰渣 residue

生活垃圾焚烧后排出的残渣,包括从生活垃圾焚烧炉排后部出的炉渣、从锅炉受热面下部排出的锅炉灰和从烟气净化系统排出的飞灰。

5.5.17 热解pyrolysis

固体废物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高温分解成燃气、燃油等物质的过程。

5.5.18 热解气化 refuse gasification

固体废物在高温无氧(控氧)条件下,产生可燃气体,并对可燃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后加以利用的固体废物热处理方式。

5.6 生物处理

5.6.1 好氧堆肥 aerobic composting

在对有机废物供氧的情况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有机废物进行处理,使有机废物堆体内产生55℃以上高温,并维持一定时间,最终达到物料稳定的有机废物处理方式。

5.6.2 高温堆肥 thermophilic composting

主要利用嗜热性微生物进行堆肥的过程,最佳温度范围为55~65℃。

5.6.3 中温堆肥mesophilic composting

主要利用嗜温性微生物进行堆肥的过程,最佳温度范围为35~45℃。

5.6.4 静态堆肥 static composting

堆肥原料在有氧和处于静态条件下完成生物降解的过程。

5.6.5 动态堆肥dynamic composting

在有氧条件和在外力作用下,物料处于持续或间歇的运动状态完成生物降解的过程。

5.6.6 熟化 maturation

堆肥物料经高温发酵后,在微生物作用下继续降解并达到稳定的过程 。

5.6.7 发酵周期fermentation period

堆肥原料腐熟并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所需的时间。

5.6.8 腐熟度 putrescibility

反映堆肥过程中稳定化程度的指标。

5.6.9 厌氧消化 anaerobic digestion

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使废物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稳定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

5.6.10 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 biological processor for organic waste

使用微生物菌剂或酶制剂对有机垃圾进行生物处理的设备。

5.7 资源化

5.7.1 物质回收利用 material recycling

采取工艺措施改变物质的原有形态或使用性能后对其进行循环利用的行为。

5.7.2 能源回收利用 energy recovery

将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加以利用的行为。

5.7.3 固体废物建材利用utilization of solid waste as building materials

利用固体废物直接代替传统建筑材料生产原料,或将其转化为建筑材料生产原料来生产建材的过程。固体废物建材利用的主要形式包括利用固体废物生产水泥、砖瓦、轻骨料、混凝土、玻璃、陶瓷、陶粒、路基材料等。

5.7.4 固体废物土地利用application of solid waste to land use

利用固体废物本身具备的部分营养成分,将固体废物直接利用或间接转化用作土壤改良剂或肥料的过程。固体废物土地利用通常需要进行必要的生物处理、热干化等预处理及加工。固体废物土地利用不包括固体废物矿区回填。

5.8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

5.8.1 填埋 landfill

按照工程理论和土工标准将固体废物掩埋覆盖,并使其稳定化的最终处置方法。

5.8.2 卫生填埋 sanitary landfill

填埋场采取防渗、雨污分流、压实、覆盖等工程措施,并对渗沥液、填埋气体及臭味等进行控制的处理方法。

5.8.3 安全土地填埋 secure landfill

一种改进和强化的卫生填埋方法。主要用来处置危险废物。

5.8.4 准好氧填埋semi-aerobic landfill

通过填埋场底部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与空气的接触和排气系统的排风作用,使空气进入部分垃圾体内部,发生好氧反应而加快垃圾稳定化进程的填埋方法。

5.8.5 防渗系统lining system

在填埋库区和调节池底部及四周边坡上为构筑渗沥液防渗屏障所选用的各种材料组成的体系。

5.8.6 粘土防渗衬层 clay liner

由经过处理的天然粘土机械压实形成的防渗衬层。

5.8.7 人工合成衬里 artificial liners

利用人工合成材料铺设的防渗层衬里。

5.8.8 复合衬里 composite liners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防渗材料复合铺设的防渗系统。

5.8.9 渗滤液 leachate

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发酵等物理、生物、化学作用,同时在降水和其他外部来水的渗流作用下产生的含有机或无机成份的液体。

5.8.10 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 leachate collection and removal system

在填埋库区防渗系统上部,用于将渗沥液汇集和导出的设施体系。

5.8.11 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 groundwater collection and removal system

在填埋库区和调节池防渗系统基础层下部,用于将地下水汇集和导出的设施体系。

5.8.12 填埋气体 landfill gas

填埋体中有机废物分解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5.8.13 填埋气体收集系统 landfill gas collection system

用于收集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的系统,主要包括导气井(导气盲沟)、输气管网和抽气设备。

5.8.14 填埋气体预处理系统 landfill gas pre-treatment system

填埋气体利用前对填埋气体进行处理的设施和设备的组合系统,一般包括脱水、稳压、过滤、脱硫化氢等。

5.8.15 填埋气体火炬 landfill gas flare

对填埋气体实施燃烧处理,使其中的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恶臭气体有效去除的装置。

5.8.16 填埋气体利用 utilization of landfill gas

将填埋气体作为燃料使用、发电或回收有用组分等的利用行为。

5.8.17 填埋场封场 closure of landfill

填埋作业至设计终场标高或填埋场停止使用后,堆体整形、不同功能材料覆盖及生态恢复的过程。

6 噪声振动与电磁辐射污染控制工程

6.1 基础术语

6.1.1 环境噪声 environmental noise

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6.1.2 环境噪声污染 noise pollution

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6.1.3 噪声源强 noise source intensity

噪声污染源的强度,是反映噪声源声辐射强度和特征的指标,通常用辐射噪声的声功率级或确定环境条件下、确定距离的声压级(均含频谱)以及指向性等特征来表示。

6.1.4 噪声控制 noise control

指采用降低激励力、减小系统各环节对激励力的响应,以及改变操作程序或改造工艺过程等在声源处抑制噪声;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措施在声传播途径中降低噪声辐射;或从保护接收方的角度采取人佩戴耳塞、耳罩、有源消声头盔等,以及将精密仪器设备安置在隔声间内或隔振台上等技术措施称为噪声控制。

6.1.5 噪声敏感目标 noise sensitive target

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自然保护区等对噪声敏感的建筑物或区域。

6.1.6 环境振动 environmental vibration

指相关环境中因人为振源产生的所有振动的综合影响。或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振动。

6.1.7 振动源强 vibration source intensity

即振动污染源的强度,即反映振动源强度的加速度、速度及其频谱等特征指标,常用指标为振动源参考点位置垂直于地面方向的Z振级。

6.1.8 振动控制 vibration control

指采用隔振技术来降低振动的传递率;用振动阻尼减弱物体振动强度并减低向空间的声辐射;用动态吸振器将机械的振动能量转移并消耗在附加的振动系统上等技术称为振动控制。

6.1.9 振动敏感建筑物 sensitive buildings of vibration and noise

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等振动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建筑物。

6.1.10 有源噪声(振动)控制active noise (vibration) control (AN(V)C)

用位相相反的次级声(振动信号)去控制原有噪声(振动)的技术。

6.1.11 可听声 audible sound

指引起听觉的声波或声波引起的听觉,频率范围大致为20Hz至20kHz,在1 kHz处的强度范围大致为0dB至130dB。

6.1.12 无规噪声 random noise

瞬时值不能预先确定的声振荡。无规噪声的瞬时值对时间的分布只服从一定的统计分布规律。

6.1.13 白噪声 white noise

用固定频带宽度测量时,频谱连续并且均匀的噪声。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不随频率改变。

6.1.14 粉红噪声 pink noise

用正比于频率的频带宽度测量时,频谱连续并且均匀的噪声。粉红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与频率成反比。

6.1.15 背景噪声 background noise

被测量噪声源以外的声源发出的环境噪声的总和。

6.1.16 声压 sound pressure

有声波时,媒质中的压力与静压的差值,单位为帕[斯卡],Pa。

6.1.17 声强 sound intensity

声场中某点处,与质点速度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在时间单位内通过的声能称为顺势声强。

6.1.18 声功率 sound power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声能。单位为瓦,W。

6.1.19 声压级 sound pressure level

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20,单位为分贝(dB),基准声压为2×10-5 Pa。

6.1.20 声强级 sound intensity level

声强与基准声强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10,单位为分贝(dB),基准声强为1 pW /m2 。

6.1.21 声功率级 sound power level

声功率与基准声功率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10,单位为分贝(dB),基准声功率为1 pW。

6.1.22 声级 sound level

用A、B、C计权网络测得的计权声压级。所用的计权网络必须说明,否则指A声级。基准声压为2×10-5 Pa。

6.1.23 频带声压级 band sound pressure level

有限频带内的声压级。基准声压和频带宽度必须指明。

6.1.24 频带声功率级 band sound pressure level

有限频带内的声功率级,基准声功率和频带宽度必须指明。

6.1.25 基频 fundamental frequency

周期性振荡中与其周期相同的正弦式量的频率,振动系统的最低固有频率。

6.1.26 频程 frequency interval

两个声或其他信号的频率间的距离,它以高频与低频的频率比的对数来表示,此对数通常以2位底,单位为倍频程(oct)。

6.1.27 倍频程octave

两个基频相比为2的声或其他信号间的频程。

6.1.28 频谱 frequency spectrum

频率谱密度的简称,是物理量按频率分布的图形。

6.1.29 自由场 free [sound] field

均匀各向同性媒质中,边界影响可以不计的声场。

6.1.30 直达声场 direct sound field

室内稳态声场中声源周围直达声强度大于反射声强度的区域。

6.1.31 混响声场 reverberant sound field

室内稳态声场中主要由反射声和散射声起作用的区域。

6.1.32 半自由场 half free field

无限大刚性平面一侧的均匀各向同性媒质中其他边界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声场。

6.1.33 近场 near [sound] field

自由场中,声源附近瞬时声压与瞬时质点速度不同相的声场。

6.1.34 远场 far [sound] field

自由场中,离声源远处瞬时声压与瞬时质点速度同相的声场。

6.1.35 扩散【声】场 diffuse [sound] field

能量密度均匀、在各个传播方向作无轨分布的声场。

6.1.36 脉冲噪声 impulsive noise

具有声压猝增特征的噪声,持续时间不大于1s。

6.1.37 有调噪声tonal noise

主要由一个或几个可清楚辨认的单频声构成的噪声。

6.1.38 点声源 point sound source

以球面波形式辐射声波的声源,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与声波传播距离(r)成反比。任何形状的声 源,只要声波波长远远大于声源几何尺寸,该声源可视为点声源。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大几何尺寸 2 倍时,可将该声源近似为点声源。

6.1.39 线声源 line sound source

以柱面波形式辐射声波的声源,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与声波传播距离的平方根(r)成反比。

6.1.40 面声源 area sound source

以平面波形式辐射声波的声源,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不随传播距离改变(不考虑空气吸收)。

6.1.41 固定声源 fixed source

在声源发声时间内,声源位置不发生移动的声源。

6.1.42 流动声源 hydrodynamic source

在声源发声时间内,声源位置按一定轨迹移动的声源。

6.1.43 噪声源鉴别 noise source identification

在同时有几个噪声源,或包含有许多振动发声部件的复杂声源情况下,为了确定各个噪声源或振动部件的声辐射,区别噪声源并根据它们对总声场所起作用加以分等的方法。

6.1.44 降噪量 niose abatement/noise reduction

噪声的声压级或声强级或声功率级的降低程度。

6.2 吸声控制

6.2.1 吸声 sound absorption

声波通过某种介质或射到某介质表面时,声能减少或转换为其他能量的过程。

6.2.2 吸声系数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在给定的频率和条件下,分界面(表面)或媒质吸收的声功率,加上经过界面(墙或间壁等)透射的声功率所得的和数,与入射声功率之比。一般其测量条件和频率应加说明。吸声系数等于损耗系数与透射系数之和。

6.2.3 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in random incidence

当声波从各个方向以相同的概率无规则入射到材料表面测定的吸声系数,又称混响室法吸声系数。

6.2.4 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in vertical incidence

当声波以材料表面法线方向垂直入射至该表面测得的吸声系数,又称驻波管法吸声系数。

6.2.5 降噪系数noise reduction coefficient

在 250、500、1000、2000Hz 测得的吸声系数的平均值,算到小数点后两位,末位取 0 或 5。

6.2.6 吸声量(等效吸声面积) equivalent absorption area

在与某物体或表面吸收本领相同而吸声因数等于1的面积。一个表面的吸声量等于它的面积乘以其吸声因数。一个物体放在室内某处,吸声量等于放入该物体后室内总吸声量的增量,单位为平方米,m²。

6.2.7 吸声平均降噪量 average noise reduction of absorption

利用吸声材料分布于室内壁面或室内空间某些位置上,吸收声能以减弱混响声,降低室内空间噪声的程度。

6.2.8 混响时间 reverberation time

声音已经到稳态后停止声源,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变到其百万分之一(60 dB)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秒,s。

6.2.9 混响半径(扩散场距离) diffuse field path

在有混响的房间内,各方向的平均均方直达声压与均方混响声压相等的点到声源的声中心的距离。

6.2.10 声源指向因子 source directivity factor

声源放在室内不同位置时对应的不同取值。对无指向性声源,声源放在房间中心时,取值为1;放在一面墙的中心时,取值为2;放在两面墙夹角处时,取值为4;放在三面墙夹角处时,取值为8。

6.2.11 房间常数 room absorption

房间内各表面和物体的总吸声量加上房间内媒质中的损耗。

6.2.12 吸声材料 sound absorption material

平均吸声系数超过0.2的材料。

6.2.13 多孔吸声材料 porous absorbing material

从表到里具有大量互相连通的微孔的吸声材料。

6.2.14 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perforated panel resonance absorption-sound structure

将穿孔板固定在框架上,并在板后设置空气层,在声波的作用下系统产生共振,消耗声能的结构。

6.2.15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micro-perforated sound-absorbing structure

孔径为1mm以下,穿孔率为1%~3%的微穿孔板和空腔组成的复合吸声结构。

6.2.16 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Panel resonance sound-absorbing structure

在声波的交变压力激发下,迫使薄板—空腔系统产生共振,将机械能转为热能的吸声结构

6.2.17 薄膜共振吸声结构 membrane resonance sound-absorbing structure

在刚度很小、受拉力而处于拉张状态的弹性薄膜(如塑料薄膜、金属薄膜等)后,设置适当厚度的封闭空气层,薄膜与其背后封闭空气层形成的共振系统。在系统共振频率附近具有较大的吸声作用。

6.2.18 亥姆霍兹共振吸声器 Helmhotz resonance sound absorber

由小孔、孔径与空腔组成的共振吸声结构,常用作低频降噪。

6.2.19 吸声尖劈 wedge absorber

外形为尖劈状的(高效率)吸声构件。

6.2.20 空间吸声体 suspended absorber

一种分散悬吊于声场中的吸声结构。因各外表面均置于声场中,可充分地发挥材料的吸声作用,其吸声效率高,有较宽的吸声频带。

6.3 隔声控制

6.3.1 空气声 air-borne sound

建筑中经过空气传播而来的噪声。

6.3.2 结构声 structure-borne sound

建筑中机械振动引起结构振动及传播而导致的声音。

6.3.3 二次辐射噪声(室内二次结构噪声) secondary noise,secondary air-borne noise in buildings

被激励产生振动的建筑构件,其固体表面振动向周围空气介质辐射的声压波,亦称固体噪声,二次辐射噪声的评价指标为等效A声压级。

6.3.4 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 Structure-borne indoor Noise From Associated Facilities

指固定设备排放的噪声通过建筑物结构传播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激发的室内噪声。

6.3.5 撞击声 impact sound

在建筑结构上撞击而引起的噪声。

6.3.6 隔声 sound insulation

利用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阻挡声能的传播,把声源产生的噪声限制在局部范围内,或在噪声的环境中隔离出相对安静的场所。

6.3.7 隔声量 sound reduction index

分界面(墙或间壁)一面的入射声功率级与另一面的透射声功率级之差。

6.3.8 透射系数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在给定频率的条件下,通过材料后透射的声能量与入射的声能量之比。

6.3.9 计权隔声量 weighted sound reduction index

将测得的构件空气声隔声量频率特性曲线与规定的空气声隔声参考曲线按照规定的方法相比较而得出的单值隔声评价量。

6.3.10 计权标准化声压级差 weighted standardized level difference

将测得的标准化声压级差频率特性曲线与规定的空气声隔声参考曲线按照规定的方法相比较而得出的评价空气声隔声的单值隔声评价量。标准化声压级差指声源室内与接收室内的平均声压级之差加上修正项,修正项等于接收室的混响时间与参考混响时间(0.5s)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10,单位为分贝(dB)。

6.3.11 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 weighted standardized impact sound pressure level

将测得的标准化撞击声压级频率特性曲线与规定的撞击声隔声参考曲线按照规定的方法相比较而得出的评价撞击声隔声的单值评价量。标准化撞击声压级指测试楼板用标准撞击器激发时,接收室内的平均声压级减去修正项,修正项等于接收室的混响时间与参考混响时间(0.5s)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10,单位为分贝(dB)。

6.3.12 撞击声改善量 impact sound improvement

楼板在铺设了面层后撞击声压级降低的值,单位dB。

6.3.13 结构混响时间 structure reverberation time

结构声声源停止后,结构上加速度级衰减60 dB所用的时间。

6.3.14 插入损失 ion loss

采取某种降噪措施前后,某一噪声敏感点的噪声级差值。

6.3.15 声桥 sound bridge

在双层或多层隔声结构中两层间的刚性连接物、声能以振动的方式通过它在两层中传播。

6.3.16 单层匀质构件的隔声量(质量定律) single homogeneous component of the sound insulation (Mass Law)

声波在空气中法向入射至理想无限大的单层匀质构件上,并向另一侧自由场辐射声能,由此形成的理论正入射隔声量。

6.3.17 隔声罩 acoustic enclosure

为减少高、强噪声设备的噪声对操作人员及周围环境的危害,而加装在该设备外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外隔内吸式罩壳。

6.3.18 隔声室(间)sound-insulation chamber

在强噪声的现场,采用隔声构件建造的小室。

6.3.19 隔声幕 sound-insulation curtain

具有隔声效能的帘、幕。

6.3.20 隔声窗 sound insulation window

具有相当隔声能力的窗。

6.3.21 隔声门 sound-insulation door

具有相当隔声能力的门。

6.3.22 声屏障 noise barriers

一种专门设计的立于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声学障板,它通常是针对某一特定声源和特定保护位置(或区域)设计的。

6.3.23 声屏障插入损失(IL) ion loss of noise barriers

指在保持地形、地貌、地面和气象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同一噪声源在声屏障设置前后,在同一受声点上先后测定的噪声声压级之差。声屏障的插入损失,应注明频带宽度、频率计权和时间计权特性。

6.3.24 浮筑楼板 floating floor

指在刚性楼板之上垫以轻质减振板材或弹性隔声层,再铺筑楼面,使之与主体建筑完全脱离刚性连接。可以有效降低楼板本身的振动和撞击声的影响,具有较好的隔绝固体声效果。

6.4 消声控制

6.4.1 消声器 silencer

能有效地衰减噪声而允许气流通过的装置。

6.4.2 消声量 noise elimination factor

采用消声器(措施)前后的噪声量差值,表征消声器(措施)的降噪能力。

6.4.3 消声器插入损失 ion loss of silencer

在系统中,装置消声器以前和装置消声器以后相对比较,通过管口辐射噪声的声功级之差定义为消声器的插入损失。

6.4.4 消声器传递损失transmission loss of silencer

消声器进口端入射声的声功率级与消声器出口端透射声功率级之差。

6.4.5 阻性消声器dissipative silencer

利用铺设在气流通道内的吸声材料,将声能转变为热能,使声波能量衰减的消声设备。

6.4.6 抗性消声器 reactive silencer

通过管道截面的突变或旁接共振腔、干涉源等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阻抗的改变而产生声能的反射、干涉,达到消声目的的消声设备。

6.4.7 扩张室消声器 expansion silencer

又称膨胀式消声器。利用声波传播通道上截面突变(扩张或收缩),使声波沿通道发生反射、干涉和摩擦,达到消声目的的消声器。

6.4.8 共振消声器 Resonance silencer

在气流通道的壁管上开凿一定数量的小孔,与管外的一定封闭的空腔相通,构成一个弹性系统。当气流中的声波与这个系统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在共振器中激发起强烈的强迫振荡,振动时的摩擦阻尼使部分声能转化成热能得以消耗的消声器。

6.4.9 干涉式消声器interferometry silencer

利用相干声波相互抵消作用来达到消声目的的消声装置。类型包括无源干涉式消声器和有源干涉式消声器。

6.4.10 阻抗复合消声器 impedance composite silencer

兼有阻性和抗性消声器的性能,可在较宽频率范围内有较高消声效果的消声设备。

6.4.11 微穿孔板消声器 fine diaphragm orifice silencer

利用微穿孔板的吸声结构实现消声目的的一种消声器。

6.4.12 高压排气消声器 high-pressure exhaust silencer

用于降低高压排气或放空所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消声装置。类型包括小孔喷注消声器、节流降压消声器、多孔扩散消声器等。

6.4.13 小孔喷注消声器 injection silencer

以许多微小的喷口代替大喷口。通过缩小喷口孔径,使噪声的频率移向高频,达到消声目的的一种消声器。

6.4.14 节流降压消声器 throttling decompression silencer

利用多层穿孔板或穿孔管分级扩散减压,并使通过孔板的流速得到一定控制,从而取得消声效果的一种消声器。

6.4.15 多孔扩散消声器 porous diffusion silencer

利用材料自身带有大量细小孔隙的特点,使通过的气体压力降低,流速被扩散减小,从而减弱辐射噪声的强度,实现消声效果的一种消声器。

6.4.16 消声弯头 lined bend

内衬吸声材料的弯头。

6.4.17 有源消声器 active muffler

利用电子设备产生与噪声的声压幅值相等(相近)、相位相反的声波,使之与原噪声相抵消,从而实现消声目的的消声器。

6.4.18 全压损失total pressure loss

试件上游与下游之间的全压差。

6.4.19 全压损失系数total pressure loss coefficient

全压损失除以试件上游动压(基于迎面风速压强)。

6.4.20 管道自鸣频率pipe self-sounding frequency

管道横截面的最低共振频率。

6.5 振动控制

6.5.1 隔振 vibration isolation

利用弹性支撑降低系统对外加激励起响应的能力。在稳定状态时,隔振用传递比的例数表示。

6.5.2 主动隔振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为减小机器产生的振动,而对其采取的隔振措施。

6.5.3 被动隔振 passive vibration isolation

为减小振动敏感的仪器、仪表或机器受外界的振动影响,而对其采取的隔振措施。

6.5.4 智能隔振intelligent vibration isolation

有外界控制能源输入,控制力可根据控制目标进行智能调节的隔振措施。

6.5.5 隔振屏障 vibration isolation barriers

在地面以下设置于振源和被保护结构(受保护区)之间的用来阻碍或切断振动传播的隔离层。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保护查看更多>大气污染治理查看更多>环境工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