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卫报道正文

东莞长安:试点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制度

2020-06-16 10:11来源:中国网视窗作者:刘献兵 郑沛聪等关键词: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分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0年,东莞市长安镇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年内将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此外还将开展“1+1”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制度,推动全镇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形成切合该镇实际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部分区域先行先试打造特色生活垃圾分类样板

哪些区域先行先试?长安镇明确,今年率先推动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和“1+1”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

首先,全镇党政机关和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2020年底前,实现全镇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笔者在长安政务服务中心看到,这里的电梯口、楼道转角处、办公桌旁,随处可见垃圾分类垃圾桶,而工作人员早已习惯这种垃圾分类模式,都能按着上面的标识将垃圾投放到不同的分类垃圾桶里。

该中心综合组办事员张婷婷就告诉笔者,前段时间,中心就已经实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工作人员已懂得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投放。就她自己而言,平时也会按分类扔垃圾,因为这样比较环保,有助改善环境。

此外,长安镇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农村实际情况,在镇中心区、上角社区开展“1+1”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制度。

按照计划,在2020年底前,镇中心区、上角社区分别推进30%以上的区域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2年底前,分别完成示范片区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打造东莞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到2025年,长安镇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系统,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实行分类运输探索“不分类、不收运”倒逼机制

如何确保实施分类?长安镇提出,探索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分类后的生活垃圾必须实行分类运输,推行“桶车同色”“标志明显”分类运输,提倡通过技术革新提升中转压缩效能、采取源头滤水滤油等方法和手段,实现运输环节减容减重。通过新建中转站及对中转站的升级改造,实现收贮、分类、中转各类生活垃圾等综合功能。

2020年第二季度起,镇中心区、上角社区这两个示范片区启动住宅小区“楼层撤桶”“收集点改造”及“定时定点投放”工作,同时充分考虑居民生活习惯,合理配备分类收集容器,科学设置投放时间及定时、误时投放点,并根据示范片区建设计划有序推进。

同在2020年第二季度起,镇中心区、上角社区启动可回收物单独收运处理服务,在这两个区域设置若干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提供定点交售和上门回收服务。同时,引导支持企业库内的企业进小区、进村(社区)设置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开展可回收物收运处理,并在选点及场租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对于垃圾分类,有市民表示,实施垃圾分类是环保的体现,也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自己非常赞同。“这是一件好事,很值得我们去支持。”上角社区居民王先生表示,在生活中有很多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被浪费了,因此生活垃圾分类很有必要。

建立引导员现场引导模式实现垃圾分类教育培训进“三区”

如何发动市民参与垃圾分类?长安镇在各辖区建立垃圾分类督导员现场引导模式,现场指导市民群众定时定点投放,开展桶边引导及入户宣传,切实提高源头分类效果。民政部门、团委积极发动社工、志愿者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现场引导,建立“社工+义工”的联动督导模式。

长安镇依托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平台,加强各类院校、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互动实践,2020年底前,实现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同时,对垃圾分类从业者、志愿者等开展知识培训,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分类技能;组建生活垃圾分类宣讲团,定期深入居民区、学校、商场、工厂等进行宣讲;培育志愿者队伍,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入户宣传、引导、服务等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绿色家庭”创建,引导家庭成员积极自觉成为垃圾分类的参与者、践行者、推动者。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处理查看更多>城乡一体化查看更多>生活垃圾分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