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保资本评论正文

一文读懂绿色金融(附广东绿色金融简述)

2020-10-21 09:26来源:粤开崇利论市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绿色债券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截止2020年10月15日,广东省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08只,累计发行金额超过千亿元。从债券类型数量来看,企业债和资产支持证券数量最多,二者合计占比超过70%,汽车为公司债和金融债。募集资金用途包括轨道交通项目、污水处理、新能源项目、环保及再生能源项目等。

18.jpg

从绿色债券主体所处行业分布来看,以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为主,二者合计占比超过六成,主要由于绿色金融体系中公共交通和公用事业企业资金需求较大,后续还可以在环保、新能源等行业推广绿色债券发行。

19.jpg

2019年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贷款余额、绿色债券发行量和新增绿色保费收入三项指标在全国各试验区中均排名第一位,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发展最快,广州碳交所碳配额现货交易量累计成交突破1亿吨,排名全国首位,相关经验在广东全省范围内开始推广,强化绿色金融标准话语权,打造粤港澳绿色金融共同市场。

根据《2020广州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截止2019年末,广州地区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3881.52亿元,比年初增长22.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01个百分点。全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提供风险保障28.24亿元,同比增长152.39%;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321.26亿元,同比增长44.68%。创新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绿色租融保”“绿色农保+”“蔬菜降雨气象指数保险”“药品置换责任保险”等产品,支持南方电网财务公司发行绿色金融债,并为广州地铁成功发行30亿元绿色资产支持票据提供支持。

广州还将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规范、统计制度。推动设立广州绿色金融服务中心、协会和研究院。推进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研究制订广州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配套措施。同时广州还将加强与绿色金融领域相关国际组织的对接,围绕可持续金融的标准和要求,在更高标准水平上建设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蓝色金融、金融科技、影响力投资、责任投资的融合创新和发展,打造可持续金融发展的“广州模式”,为广州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提供支撑。

花都区作为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一直大力探索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和产品服务创新,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几年,区内各类绿色机构快速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区引进或设立各类绿色机构超过300家。广州绿色金融街进驻绿色机构256家,注册资本金203.4亿元,年均增加超过100家。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已达44家,年纳税额超千万元的企业8家。

政策助推绿色产业发展提速增质。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大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2019年,区内金融机构为绿色企业提供融资超过120亿元,融资利率低于一般企业贷款利率约1个百分点,其中区财政通过绿色信贷补贴为企业减负1400多万元。中国银行花都分行、中国建设银行花都分行、广州银行花都支行共同为市公交集团公交车纯电动化项目提供54亿元基准利率绿色信贷支持,用于市公交集团更新9000多辆纯电动公交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超过65万吨,截至2019年底,已发放贷款31亿元,广州市通过该项目于2019年10月获得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办的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市长峰会“绿色技术”奖项。中国工商银行花都分行创新供应链融资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2017年至2019年底累计为东风日产办理汽车供应链融资21237笔,总金额493亿元,融资利率4.35%,累计为经销商降低财务成本0.8亿元。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金融机构绿色发展活力。创新绿色金融正向激励机制。出台支持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发展的“1+4”配套政策,对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业务给予一定财政补贴。2019年发放绿色发展奖励超过1.1亿元,奖励企业和金融机构1200余家次,其中绿色信贷补贴1400多万元、绿色保险补贴300多万元。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对相关政策条款进行修订完善,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加了对通过区内绿色分行获得绿色贷款的区外省内企业给予绿色信贷补贴等条款,强化了试验区绿色金融的引领带动作用。创新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认证机制。委托第三方认证机构制定了试验区绿色企业认定方法和绿色项目认定方法,并依据认定办法对试验区内项目进行认证,共筛选出绿色项目491个,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提供支撑。创新绿色金融环境信息披露机制。推动广州银行、广州农商银行、创兴银行、广州证券、大业信托等首批参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的5家金融机构在“2019穗港澳金融合作推介会”上签署倡议书,率先发起粤港澳大湾区环境信息披露倡议。创新绿色信贷经营机制。推动区内银行机构制定差异化的绿色信贷管理和考核办法,优化绿色金融业务流程,完善绿色金融业务激励机制,目前区内已有14家银行建立了绿色信贷经营机制,明确将绿色信贷落实在经营的全过程,激励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广州开发区位于广州市东部,地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与一般开发区不同,广州开发区包含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广州出口加工区等4个定位不同的经济功能区。近年来,广州开发区的经济态势发展喜人。2019年,广州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2978.89亿元,占广州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2.6%。按可比价格计算,广州开发区GDP同期增长8.6%,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全市6.8%的经济增长水平。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湾顶明珠,广州开发区一直大力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研究制定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开发区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绿色企业和项目认证工作,大力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发展,加快建立健全全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抢占全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制高点,争当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排头兵,率先为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发展探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高地。

2020年5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意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加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力度,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持引领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支持必不可少。但它所需的金融支持,并非传统的金融能够有效提供:一方面,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有两种制度、三种货币、四个核心城市的湾区城市群,涉及到港澳与内地城市之间的跨境合作,传统金融安排无法解决跨境资源的融合利用问题;另一方面,现有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和科技创新需要的直接融资不匹配。因此,需要在制度层面做出安排,便利金融更好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支持香港、澳门和广州三个核心城市发展特色金融。香港起到引领带头的作用,重点是发挥投融资和咨询等职能。澳门核心职能是连接中国和葡语国家的金融服务,发展租赁等特色金融业务。依托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广州在发展绿色金融中承担重任,并研究建立广州期货交易所。

《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依托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立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广州碳排放交易所的平台功能,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权益交易与金融服务平台。开展碳排放交易外汇试点,允许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资格审查的境外投资者(境外机构及个人),以外汇或人民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碳排放权交易。研究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相关标准。鼓励更多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利用港澳平台为绿色项目融资及认证,支持广东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香港、澳门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及其他绿色金融产品,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企业、项目。支持香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建设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

2020年7月,广州开发区金融局发布《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措施实施细则》,意在推动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发展,加快建立健全全区绿色金融体系,引进集聚各类绿色金融要素和金融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绿色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对绿色金融组织给与补贴、对绿色贷款余额增量达到一定标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和对发行绿色债券融资的企业进行奖励等方式,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绿色金融产业发展。

20.jpg

除了广州地区以外,江西绿色金融也发展较快,已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能推广的产品和服务模式。通过拓宽抵质押品范围、依托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创新推出绿色信贷、信托和租赁产品40余项,绿色保险产品20余项,2019年末,全省绿色信贷余额2372亿元,同比增长21.6%。

在各项政策持续推动下,各个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金融产业将持续发展,有望带动周边地区甚至全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

四、绿色金融产业发展及配置建议

做好绿色金融的发展工作,需要顶层设计,对未来的发展路径做好长期规划,引导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思维,积极创新,利用多元化的金融工具支持绿色企业与绿色项目。

目前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绿色信贷稳步提升,未来绿色信贷发展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强化信息披露,防范贷后的道德风险。由于政府对绿色企业与绿色项目有政策上的照顾与优惠,部分企业可能会借绿色发展之名,骗取政策优惠。因此,建议强制性要求获得绿色信贷或绿色资金支持的项目或企业定期披露资金的用途与去向,最大程度的避免道德风险,提高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效率。

第二,鼓励银行对绿色支行或分行设立差别化的内部考核体系。很多绿色环保项目建设与回收现金流时间长,盈利能力较低,风险较大,尤其是中小企业主导的绿色项目。银行基层业务人员在信贷质量、不良坏账的内部考核压力下,为其提供绿色信贷支持的意愿有限,即使外部政府会给予银行机构正向的激励。因此,除外部激励外,政府相关部门还应鼓励银行内部对绿色项目或绿色信贷给予差异化的考核体系。

第三,鼓励银行类机构在开展非绿色项目时,也充分有效评估其对环境和社会的综合影响。从当前业内的情况看,各个地区都已经将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作为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突破口,但对于绿色金融内涵的另一个层面,即将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要求纳入银行整个信贷流程中,对拟授信客户进行严格的合规审查,制定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合规文件清单和合规风险审查清单等工作还没有大规模的推广。这种对所有信贷项目均考虑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原则,被称为“赤道原则”,已经被国际多家银行机构采用。

绿色债券2019年的发行占总体债券发行的比例仅有0.65%,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推动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首先,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强劲,但是中国和国际的绿色定义仍然存在差异,导致境外投资者难以对基础资产的绿色资质进行标准化评估,应参照央行等机构发行的《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进一步推进国内绿色债券标准的一体化,缩小绿色资产分类标准和国际定义的差距,推进绿色债券发行前的绿色评估认证和发行后的募集资金追踪,以减少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顾虑,促进中国全面参与到全球绿色倡议中。其次,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仍存在较大问题,应增强不同类型绿色债券定期报告披露频率和披露程度的统一,加强信息披露标准和制度建设。发债企业可以通过引入ESG评价体系,多维度制定皮率指标,增加信息透明度。明确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各方的指责,提高绿色债券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增强披露信息的质量。第三,投资者目前对于绿色债券的认可度有待提升,应增强绿色债券基本信息的普及,引导养老金基金、银行、保险公司等长期大类资金对于绿色债券的长期投资。最后,继续推进绿色债券市场品种、领域的创新。针对绿色ABS及ABN推进监管条例和标准化的制度建设,明确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的业务规范。联合“一带一路”环线的绿色产业投资机会,创设出与其相匹配的绿色债券品种,商业银行可以依仗其原先的国际化布局,增加“一带一路”绿色债券的承销发行。推进绿色主权债券的发行,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及国内绿色市场发展提供助力。地方政府也可以积极推动绿色市政债券填补节能减排发展带来的投资缺口。

碳金融市场目前包括节能减配等项目融资市场、碳配额交易现货市场、期货期权等衍生市场,总体发展和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

为了推进碳金融体系的发展,首先,应增加碳金融试点城市的推广,推进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建立健全碳金融的标准化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制度,对于碳资产评估、碳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增强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其次,丰富碳金融工具的品种模式。积极推进碳金融期货期权的标准化进程,为碳交易提供风险对冲工具。创设关于碳金融相关的融资租赁模式,如为一部分低碳企业的绿色设备提供融资租赁。丰富节能减排相关的绿色质押融资和回购贴现业务,根据碳指标特性推进绿色信贷。开设碳交付担保模式,增强碳资产市场的接受度和议价能力。增设碳指数相关的基金等产品,提升二级市场对于碳资产和相关企业的关注度。第三,推动泛金融化碳市场的发展,增强碳市场的流动性。

绿色产业项目适合发展PPP模式,但是绿色PPP当前对于财政补贴的过度依赖性、国有企业市场份额过高、融资方式单一等限制了其发展。首先,绿色PPP应采用多途径减少对于政府和财政补贴的依赖性,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绿色PPP项目可以通过创设资产支持证券,成立SPV,通过节约开支和项目收益来支付运营费用,增强项目的流动性,引入市场监督,提升项目效率。第二,丰富绿色PPP参与主体,增加民营企业的参与度。降低民营企业的进入门槛,创新融资工具来增强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通过增强监督和建立法律约束降低政府违约风险。对于绿色PPP相关的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等进行多维度的创新,丰富绿色PPP融资模式。

我国发展绿色保险需要统筹兼顾环境污染治理及气候变化,当前绿色保险市场仍在起步阶段。

为了促进绿色保险市场的完善,首先,应加强强制环境责任保险的立法进程,明确环境事故的判定标准和赔偿细则,完善环境风险标准和制度,增强企业对于环境风险的披露,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执法力度,为保险公司精确涉及绿色保险提供数据池。其次,加大企业的绿色保险的宣传,提供对绿色保险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增强绿色保险激励机制。第三,继续推进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度,大力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建筑保险、绿色企业设备保险等多品种绿色保险,提升绿色保险对于绿色项目投资建设的参与程度,增强绿色保险对于绿色产业的保障功能。

最后,提高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与环保意识,将消费者纳入宣传工作中也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辅助。如果在宣传下,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与环保意识增强,对于清洁与环保产品的需求增加,那么在市场均衡条件下,清洁与环保产品的价格将上升,其效果相当于政府对清洁与环保产品提供补贴,生产这些清洁与环保产品的企业或项目现金流与盈利能力将提升,信用风险下降,金融机构对其提供融资支持的意愿提高,融资成本也会随之下降。

关注绿色金融政策直接受益大金融行业龙头标的,同时关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优质标的。

五、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风险,绿色金融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


原标题:粤开策略专题 | 一文读懂绿色金融(附广东绿色金融简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色金融查看更多>绿色产业查看更多>绿色债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