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卫报道正文

无废三亚“无废细胞工程”建设:旅游行业绿色转型升级及“无废”理念传播模式

2021-02-18 09:13来源:固废服务平台作者:陈国友关键词:无废城市无废细胞工程三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128号)要求,生态环境部组织各省(区、市)推荐“无废城市”候选城市,并会同相关部门筛选确定了“11+5”试点城市和地区。我们现在就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转型,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等问题交流工作经验,探索工作模式。

基本情况

三亚市是典型的旅游城市,常住人口约78.25万,2019年接待游客人次高达2294万人次。据统计,2019年三亚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贡献率的比例为6.4:8.9:84.7,旅游总收入为581亿元,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5.7%。旅游产业是三亚市的支柱产业,旅游品牌形象直接代表了游客对三亚的印象。“无废城市”建设重要任务之一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行“无废”理念,推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秉承绿色、共享、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全民共治模式的建立。对此,如何建立针对旅游人口的宣贯体系,以旅游人口作为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模式的传播主体,扩大“无废城市”建设在全国、全世界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是三亚旨在依托旅游产业优势努力解决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城市发展中固体废物污染的重要问题。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过程中,依托旅游产业优势,三亚市组织开展了全方位“无废细胞工程”建设,建立面向旅游人口的“无废”理念宣贯体系,旨在推动旅游产业绿色升级,树立绿色旅游品牌形象,打造“无废城市”宣传窗口,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主要做法

强化标准建设,建立基于旅游行业的“无废细胞工程”标准体系

结合三亚实际,制定并印发《三亚市“无废机场”实施细则》《三亚市“无废酒店”实施细则》《三亚市“无废旅游景区”实施细则》《三亚市“无废岛屿”实施细则》《三亚市大型酒店固体废物产生、处理和减量计划的申报制度》《关于创建绿色商场工作的通知》等制度文件,明确细胞工程创建标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为细胞工程创建提供标准引领。

1.jpg

图1 “无废细胞工程”部分制度文件

以旅游行业“无废细胞工程”建设为抓手,推动旅游产业绿色升级

开展旅游行业全产业链“无废细胞工程”建设,全方位打造“无废机场”“无废酒店”“无废旅游景区”“无废岛屿”“无废渔村”“无废赛事”“无废会展”、绿色商场、绿色社区等细胞工程,建立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全面落实“禁塑”,推动可循环利用物品使用,促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期间,各景区抓紧固体废物基础设施提升,改善园区环境,提升旅游品质。通过细胞工程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公众个人意识,打造绿色旅游品牌形象,推动旅游产业绿色发展,建立基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旅游产业经济效益提升战略。

以旅游行业为媒介,打造全方位“无废文化”传播渠道

一是制定“三亚市‘无废城市’建设游客指南”,在机场、码头、酒店、景区、商场等重点区域发放,提升游客对三亚市“无废城市”建设的知晓度。二是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在机场、码头、酒店、景区等游客聚集区域广泛宣传“无废城市”建设举措,打造“无废”主题场景,建立寓教于乐的“无废文化”传播模式,打造从机场-酒店-景区-商场的“无废城市”第一印象区,提升游客对“无废城市”建设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三是将“无废文化”宣传教育纳入旅游行业标准化宣贯体系,提升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环保宣传水平,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向游客宣传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理念,促进游客环保意识提升。四是打造海洋环保教育基地,分别在大东海、蜈支洲岛、西岛、梅联村建设有海洋环保教育基地,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常态化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参与的便捷性和积极性。五是以大型赛事和会展为媒介,鼓励嵌入“无废”理念,编制《无废会议及赛事指导手册》,建立“无废赛事”“无废会展”要求,打造从入会到离会的全过程“无废”体验模式,促进跨区域传播,提升三亚“无废城市”建设的国内外影响力。

2.jpg

图2 从机场—酒店—景区—商场—海岛的第一印象区打造

取得成效

基于旅游行业的“无废细胞工程”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制定并印发“无废细胞工程”实施细则、评定办法和创建通知等共计11项,覆盖从机场—酒店—旅游景区—商场—海岛的细胞工程创建,基本建立基于旅游行业的“无废细胞工程”标准体系。

“无废细胞工程”创建数量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开展“无废机场”建设,全市31家4星级以上酒店全部开展“无废酒店”建设,8家4A级以上景区全部开展“无废旅游景区”创建,西岛开展“无废岛屿”建设,梅联村开展“无废渔村”创建,包括三亚免税店在内的4家大型商场积极创建绿色商场,30个农业园区开展休闲农业旅游,基于旅游行业的“无废细胞工程”数量上升至76个,辐射游客上千人次。据环保产业协会初步估计,公众“无废城市”参与度达到80%以上。

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成效显著

“无废细胞工程”均不再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塑料餐具;通过“无废机场”建设,三亚凤凰国际机场80%的航线废物得以回收再利用;蜈支洲岛景区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使得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25%,园林垃圾实现全量化利用;“无废酒店”取消六小件主动供应,一次性废物产生量显著下降,企业成本也大幅降低;西岛全岛居民积极参与“爱岛”行动,回收各类再生资源累计3700公斤;梅联村每年减少村内生活垃圾堆积和随船垃圾倾倒1吨以上。

初步建立全链条精品绿色旅游品牌,生态红利逐渐显现

伴随着“无废渔村”“无废岛屿”“无废景区”“无废酒店”等精品绿色品牌的建立,公众对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获得感逐渐提升。疫情环境下,2020年下半年,三亚市旅游人数和收入逆势上升,实现了环境效益到经济效益的高质转化。以“无废岛屿”建设的西岛为例,废船改造的海上书房、废物再造文创馆成为网红打卡和综艺直播聚集地。以“无废渔村”的梅联村为例,通过村内垃圾整治、海漂垃圾打捞、海洋渔场建设等,形成渔业社区共管机制,生态环境大幅改善,游客人数显著提升,社区居住人口在旺季高达2万人,带动民宿从1家上升至100多家,渔民年均收入比原来打鱼所得的明显提升。

典型案例

案例1:西岛—环保与文创有机融合,打造“无废岛屿”,提升公众意识

天涯区西岛与三亚主城隔海相望,岛上居民世代打渔为生,是海南省沿海第二大岛屿,总面积2.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千余人。常年粗暴的海洋捕捞活动,造成海洋生态严重破坏,鱼类资源逐年减少,居民环保知识的淡薄,造成各种固体废物随意丢弃,严重威胁海洋环境。

为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再造绿色祖宗海,建设绿色子孙岛,西岛2019年开启“无塑生态岛”建设推行年,2020年启动“无废岛屿”建设,并制定了十年“无废”目标。为全岛居民办理“爱岛卡”,助力生活垃圾分类:将废纸箱、塑料瓶、玻璃瓶等废物分类运至西岛环保中心,称重后算积分存在“爱岛卡”里,可兑换香皂、毛巾、电饭煲等生活用品。成立环保中心,充分探索垃圾利用路径,牵头国内外艺术家,通过“艺术进村”的“再加工”,将居民交来的一些塑料垃圾变身为各种文创品,废纸加工成纸质礼品或包装纸,废布料加工成特色环保衣服,废旧船舶彩绘后变成渔岛特色风景。通过对废物的艺术再加工,西岛打造了一道道网红风景线,吸引了大批明星、国内外游客前来打卡。社区定期组织当地居民、游客开展净滩活动,建立奖励机制。目前,西岛已形成海上游玩+渔村生态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绿色精品旅游线路,不断输出“无废”环保理念。

3.png

图3 西岛“无废岛屿”建设场景

案例2:梅联村“无废渔村”建设—推动海洋环境保护

梅联村位于三亚市崖城镇最西部,东接梅西村、南临南海、北毗青山,西接乐东县九所镇交界,是梅山革命老区的四个村庄之一,也是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

梅联村有303户人家,常住人口大约有一千三百多。之前由于开发较晚,村民文化水平有限,一半以上村民在村附近的企业打工,另一部分依然靠打鱼为生,面临着环境和生态污染、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渔民生活收入方式单一、生活条件差等问题。渔民暴力、落后的捕鱼方式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威胁,海底拖网、张网、电鱼、炸鱼、禁渔期非法捕鱼等现象时有发生。年平均出鱼量由10年前的1吨下降到每年500公斤。梅联村村民人均年收入4000元左右,渔民的平均年收入在3900元左右。同时,村庄内垃圾遍地,废弃渔网、塑料垃圾在海滩上随意堆积,形成恶行循环。

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提升居民对幸福生活的获得感,梅联村村委会不断探索渔业社区共管,2020年开展“无废渔村”建设,重点解决环境问题。

1. 梅联村村委会引入第三方环保协会,组织梅联村所有渔民多次召开会议,推广渔业社区共管模式,如不能到会者或者对此模式有不理解者,环保协会工作人员与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得到每一户渔民的支持。

2. 由政府(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代表、企业(三亚大小洞天发展有限公司)代表、环保协会、梅联村村委会与梅联村95户渔民签订环保协议。帮助梅联村通过新旧媒体结合方式推广旅游项目,长期有志愿者在梅联村服务。

3. 通过科普进校园,使梅联村小学学生成为“海洋卫士”,从小培育保护海洋的意识。组织召开系列研讨会、讲座及环保电影放映等活动,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4. 开展海漂垃圾打捞,建设海洋渔场,规范村内垃圾处置,增设垃圾回收装置等活动,减少村内及海滩垃圾污染,改善整体生活环境,促进海域水质、生物多样性恢复和鱼虾产量提升,增加渔民收入。

5. 通过建设农家乐,推广梅联村生态旅游,提高妇女参与劳动的能力,增加收入。

6. 通过召开一系列研讨会,讲座及环保电影放映等活动,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7. 开发村内旅游资源,从渔村向旅游地转型。

通过“无废渔村”建设,村内增设垃圾回收装置160个,每年减少村内生活垃圾堆积以及随船垃圾倾倒1吨。村内民众的海洋环保意识增强,对社区拥有感指数上升,社区渔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力显著提高,渔民年渔获量增加到3000斤,特别是稀有鱼类数量增加到800斤/年。截止2019年4月,梅联村的捕鱼船只由2013年的86艘减少至55艘,专职渔民由2013年的86人减少至20余人。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了旅游和民宿业的发展,从2014年只有一家民宿发展到2019年全村拥有100多家民宿,渔民的年均收入明显提升。

4.jpg

图4 开展“无废渔村”建设前后梅联村对比图

案例3:蜈支洲岛—“无废”理念融入景区建设,化环境效益为经济效益

蜈支洲岛景区在建设初期即探索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景区协调发展的绿色模式:建设景区生活垃圾分拣站,产生的所有废物实施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据统计,景区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4000吨,分拣出可回收物约1200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高达景区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率达30%。园林垃圾经粉碎、沤制腐熟后进行再利用;餐厨垃圾将两次分拣去除纸巾、贝壳、金属等物品再下岛处理;建立危废暂存间,对分离出的有害垃圾分类存放,定期处理。同时,景区建设海洋牧场,修复海洋生态,实施五员文化,景区的潜水员、讲解员等除日常工作外,也是海洋环境和海岛环境的保护者。截止目前,疫情期间,蜈支洲岛旅游人次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取得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5.png

图5 蜈支洲岛“无废旅游景区”建设举措

案例4:阳光壹酒店“无废酒店”建设—推动绿色可持续生活方式

三亚海棠湾阳光壹酒店的酒店管理层组建了关于倡导“无废城市”行动的组织委员会,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式融入酒店设计与发展理念,提倡绿色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酒店处处彰显“无废”的环保理念,如不主动提供酒店“六小件”、采用可回收材料进行酒店装饰、建立节能减排系统、提倡减少纸张以及塑料用品的使用等。让宾客享受身心放松的同时,感受“无废”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

6.png

图6 阳光壹酒店“无废酒店”场景展示

推广适用条件

国内同类型以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均可推广应用。推广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各种场景的“无废细胞”建设的可操作性标准,同时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建设中应注意环境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化,以激励和提升企业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无废城市查看更多>无废细胞工程查看更多>三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