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日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山东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回填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征求《山东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回填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拓宽我省大宗工业固废利用途径,积极破解大宗固体废物消纳难题,努力实现堆存总量下降目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等有关规定,根据我省实际,我厅起草了《山东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回填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有关意见请于2025年7月10日前反馈至联系邮箱。
联系电话:0531-51798962
邮 箱:hbtwxfw@shandong.cn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2025年6月30日
山东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回填试点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无废城市”建设有关决策部署,探索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回填规模化消纳路径,解决我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长期堆存量居高不下等问题,防范和减少环境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24〕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试点方案。
一、试点内容
各市可结合区域产业特征,筛选产生量大、利用途径不畅、消纳困难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在环境风险可控、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经本底调查、专家论证、环境影响评价后,择优在露天开采地表挖掘区、取土场、地下开采塌陷区以及天然坑洼区等适合区域开展回填应用试点。
试点应选取第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或预处理后达到第I类标准的第I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仅pH值超标的,要采取风险评价方式论证是否可用于回填)进行回填。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中8.1条充填或回填途径的第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可按标准要求直接进行充填或回填,无需作为试点。
二、实施程序
(一)统筹规划。各市指导各县(市、区)统筹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回填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系统的分类管理体系,通过“两张清单”机制强化流程管控。一是制定“适宜回填的固体废物清单”,按照固体废物贮存量、物理化学性质、环境影响等指标,明确辖区内可回填固体废物类别,建立动态更新的筛选标准与准入机制。二是制定“回填区域清单”,划定具备稳定地质构造、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回填区清单,实现废物属性与场地条件的精准匹配,配套建设全生命周期档案,在“无废山东”智慧管理平台上形成“固体废物-回填区域-动态监管”三位一体的闭环管理体系。
(二)科学论证
1.环境本底及固体废物污染特征调查。在科学规划选址的基础上,委托专业机构对拟回填区域及周边区域开展环境本底调查,对拟使用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开展污染特征调查。
2.回填可行性分析。根据环境本底调查及固体废物污染特征调查等情况,组织开展回填固体废物污染特性分析(淋溶、长期浸出水平等)和回填的可行性分析,并结合前期调查内容形成环境本底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
3.回填实施方案编制。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环境本底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等相关要求,组织编制回填实施方案。
4.环境影响评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报相应环评审批部门。
(三)上报备案。回填项目责任主体将编制完成的项目《环境本底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报县(市、区)生态环境分局备案。省、市、县(市、区)三级生态环境部门联合组织行业专家对项目《环境本底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进行论证。省生态环境厅将论证通过的试点项目报生态环境部备案。实施方案涉及治理工程、回填固体废物来源或属性变更的,应及时调整《环境本底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并上报备案。
(四)主动公开。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主动公开辖区内开展的回填项目,通过官方网站等方式公开回填项目的关键信息;回填项目责任主体在公司网站或建设项目所在地相关媒体上发布公示信息,并在建设项目现场设置公示栏,公布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群众等社会各方监督,争取各方支持配合。
(五)回填施工。工程实施期间,回填项目责任主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地方)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等,对产生的噪声、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处置,并达到相应环境标准和要求。
(六)项目验收。施工完成后,回填项目责任主体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开展工程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工作。项目所在县(市、区)生态环境分局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开展工程验收工作。
(七)过程监督
1.工程实施期间,回填项目责任主体应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地方)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等要求,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工程监理。并根据回填固体废物特性和环境风险评估结果组织开展定期环境自行监测。回填完成后,应持续对项目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直到相关指标连续3年内不超出环境本底水平;超出的,应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2.回填应建立全过程档案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整理与归档,永久保存。
3.回填完成后,需建立维护管理制度并保存相关工作记录。回填后场区边界外应设置明显标识牌,注明施工完成时间、进入和使用该场地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长期运行设施运行管理责任主体和联系方式。
4.工程实施期间,回填项目责任主体应对回填过程进行全程视频录制,视频资料归档留存备查,回填现场视频监控实现与“无废山东”智慧管理平台的在线联网。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利用“无废山东”智慧管理平台对项目的运行情况及封场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进行全过程监督。
三、职责分工
(一)省生态环境厅负责指导各市开展试点管理工作,开展回填技术帮扶指导,指导市、县(市、区)生态环境局(分局)开展回填项目技术论证。指导各市组织编报项目,帮助申报重点工程项目,争取资金支持。
(二)市生态环境局负责统筹本市回填管理工作,组织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分局开展技术论证并上报备案。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分局具体负责会同有关单位具体组织回填项目的编报、技术论证、工程验收,开展日常监督。
(三)市、县(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在职责范围内协助开展回填试点工作。
(四)回填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开展本底调查、回填可行性分析、组织编制《环境本底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回填实施方案》等有关工作,开展工程设计并组织工程实施。施工完成后,组织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及时申请工程验收,并报送有关材料进行建档备案。
四、保障措施
(一)打破地域界限,就近区域共享。依据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种类、污染属性及运输半径等数据,将周边行政区域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纳入作业范围,实现跨区域回填基础设施共享与优化,提升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就近消纳效能。
(二)做好项目谋划,纳入各级规划。市、县(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应统筹谋划试点项目,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试点项目纳入固体废物“十五五”规划省重点项目库,会同有关部门、单位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三)统筹资金资源,多维协同保障。拓宽社会资本、绿色金融等多种投资渠道,强化政策工具联动组合,实现资金配置与回填目标的精准协同,加大试点项目多元化资金支持力度。
试点时间为2025年月 日至2028年月 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健全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支撑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负责同志解读《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其中包括修文县首融独立储能电站及虚拟电厂项目、贵安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建设项目等共3199个。详情如下:2025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共3199个)一、四化项目(2438个)(一)新型工业化(1429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6月26日,工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点内容提炼如下: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相关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
日前,十堰市政府印发《十堰市2025年度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十堰市202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十堰市2025年度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详情如下: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2025年度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公布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贵州省黔南高新区这个从磷矿开采起家的老工业基地,凭借单位增加值碳排放强度五年骤降45%,同时工业增加值翻番的硬核指标成功入选。在“富矿精开”背景下,黔南高新区从能源、产业、治理三方面发力,构建起磷及磷化工、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的千亿级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推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开征求《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推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为进一步构建党委和政府领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科技支撑、社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推荐工作的通知,推荐的工艺技术设备主要面向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和机电产品再制造等四个领域。详情如下: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生态环
2月13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的通知。要求申报项目为2025年有投资计划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总投资在1000万元及以上。申报范围包括工业节能和减碳项目。工业节能和减碳项目是指具有显著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或有效提升工业企业绿色化管理水平的项目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发改环资〔2024〕1812号,以下简称《目录》),遴选公布了112项先进适用绿色技术,对加快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
近期,国家连续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文)(以下简称136号文)、《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发改能源规〔2025〕411号)、《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25〕394号)(以下简称394号文)等系列政
我国的海岸线长、可利用海域面积广,在发展海上风电方面有着天然地理资源优势。在全球积极推进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随着对深远海风电项目的不断探索开发,海上风电输变电系统创新开始聚焦于输电距离长且投资成本相对可控的柔性直流与低频输电技术上。目
2025年7月16日,由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高光新能源、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做时间的朋友”山东工商业储能城市专场在济南隆重举行。政府机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投资方等近300人齐聚一堂,共同聚焦“双碳”目标与电力市场化改革浪潮下,山东工商业储能如何实现从“政策驱动”到“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6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24.0亿吨,同比增长5.4%。6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2亿吨,同比增长3.0%,日均产量1404万吨。原煤生产平稳增长。据海关统计,1-6月全国进口煤炭2.2亿吨,同比下降11.1%。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统计,排名前10家企业原煤产量合计为11.8亿吨,同比增
7月15日凌晨三时许,由东方旭能(山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担任PC总承包的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润湖新能源50MW/100MWh储能电站项目成功并网,这不仅标志着淮安市迎来重大新能源基建发展成果,同时也体现出东方旭能为区域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力量,在贯彻绿色低碳转型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定的一步。
7月14日,国家能源集团日发电量达40.7亿千瓦时,较去年迎峰度夏期间提前8天突破40亿千瓦时大关,月累发电量同比增长9.2%。其中,光伏发电量达3.02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7月以来,全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打破历史最高纪录,电网用电负荷持续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6日晚间,亨鑫科技发布公告,集团拟于中国山东省滨州市投资建设的800MW/1600MWh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已成功入选山东省能源局近日发布的2025年度新型储能入库项目公示名单。根据山东省能源局公示信息,该项目以800MW/1600MWh的规划容量成为本批次入选项目中单体规模最大的项目,
7月16日,唐山中厚板公司炼铁3#高炉热风炉增加脱硝系统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候选人第一名:河北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山东省环能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投标价格:10682000元;中标候选人第二名:河北万旭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投标价
随着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其特性让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和大范围资源配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电网作为能源转型的坚实基础,特高压正日益成为优化全国乃至跨区域能源资源配置、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保障。2025年上半年,我国特高压建设延续
夏季高温,且是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季节,保供电形势严峻复杂。国家电网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在各地,科技保供手段不断涌现,提升了负荷预测、灾害预警、电网巡检及抢险救灾质效,为迎峰度夏保供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未雨绸缪精准预测天气负荷变化准
砥砺奋进的十年系列报道之二#x2014;#x2014;党建引领党建引领,阔步新篇。十载春华秋实,国家电投资产规模从7738亿元跃升至1.9万亿元,总装机容量突破2.7亿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73.08%,建成全球最大清洁能源企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征程中书写央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