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碳交易评论正文

中国20年碳排放回顾与展望

2014-09-02 13:43来源:华夏能源网作者:翟永平关键词:碳排放能源结构雾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能源领域,很多国际组织或学术机构最常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展望”,对未来中期、长期能源的需求以及相关的碳排放做一番预测,为各国政府部门和企业界制定政策或投资提供依据。由于中国在国际能源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涉及到中国的未来展望更受各方关注。然而,过去这些年来国际间对中国的预测究竟靠不靠谱呢?

这里我们就以能源界最权威的国际机构之一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gy Agency,以下简称IEA)每年发布的《国际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以下简称《展望》)为例做一个回顾,将其当年对中国未来与能源消费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的预测数字与此后实际排放的统计数据做个比较;在此基础上再对其最近对中国未来20年的相关预测做一简评。

1994年版的IEA《展望》以1991年的实际统计数据为基础,预测中国在2010年的能源碳排放为49.86亿吨二氧化碳。那么,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实际水平是多少呢?根据2012年版《展望》的公布数据,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高达72.14亿吨。也就是说,IEA在1994年的预测明显低估了2010年中国能源碳排放的水平,误差达45%。

而2002年版的《展望》以2000年的实际统计数据为基础,又预测中国在2010年的能源碳排放为41.55亿吨二氧化碳。也就是说,IEA在2000年对中国碳排放的预测误差反而比1994年的预测还要大些,高达74%。

事实上,中国的能源碳排放在2005年就达到了51亿吨(参见2007年版《展望》),比IEA的预测“提前”了大约5年。

IEA的预测失准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首先,IEA对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预测有误。IEA在1994年预测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4.22亿吨标准油(不计传统生物质能源,下同),而2010年一次能源实际消费为22.15亿吨标准煤(见2012年版《展望》),误差达56%。具体到二氧化碳排放最高的能源——煤炭,IEA预测2010年消费总量为9.95亿吨标准油,而2010年煤炭的实际消费量高达16.02亿吨标准油,误差达61%。值得注意的是,虽然IEA对一次能源总量预测失准,但是对一次能源结构估计大体准确。原因很简单,以煤为主的中国能源结构过去20年来基本保持不变。

那么,为什么IEA对中国一次能源需求的预测会有如此大的误差呢?

我们知道,一次能源的需求的总量与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单位GDP产出所需能源投入)有关。在1994年IEA假设在1991至2010年间能源强度下降50%,这个假设与实际情况大体吻合(1990年到2010年我国能源强度下降55%),所以IEA对一次能源需求的预测误差最主要原因是IEA大大低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1994年版《展望》对1991至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给出高、中、低三组预测,高值为平均每年GDP增长8.7%;中值为7.9%;低值为6.2%。IEA对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的预测就是基于中值(称为“参考值”)做出的,而1990年至2010年中国GDP的平均年增长率超过了10%(世界银行数据,见http://edit.worldbank.org),高于IEA最乐观的预测,比参考值高出了近2个百分点以上。

从以上对20年前IEA对中国碳排放预测的回顾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能源需求还是碳排放,预测数字本身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关键是数字背后的判断和假设。正是在吸取了过去的经验基础上,IEA近年来不再做单一的能耗和碳排放的中长期预测,而是进行“情境分析”(Scenario Analysis),描述了未来能源发展三种可能情景:

第一种情境比较保守,称为“当前政策情境”(Current Policies Scenario),即各国政府不出台新的减排措施,只是按既定方针办,持续当前已有的能源政策;第二是“新政策情境”(New Policies Scenario ),即各国政府将引入新的更为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第三是“450ppm情境”( 450 Scenario ),即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控制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以下,将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以内,各国所必须承诺并施行的强化低碳政策和措施。

在最为可行的“新政策情境”下,IEA在最新版的2013年《展望》中“推断”中国的能源碳排放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102.39亿吨),2025年、2035年的碳排放将分别达到100.56亿吨、102.38亿吨。

这一次,IEA的“预测”靠谱吗?

当然,现在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应该可以这样说,如果20年后我们又发现IEA的数据偏离事实较远的话,其主要原因将不是错判了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无论是政策制定者的主观意愿还是能源与环境的客观限制,已经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的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增长不会也不应该维持过去20年的高速度。

但是,在IEA的“新政策情境”下,中国到2035年煤炭依然占一次能源消费的53%,核能仅占6%。做为比较,2010年经合组织国家核能占一次能源比例达10%(核电约占发电总量的20%),中国经过未来20年间持续努力,经济水平势将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核能在2035年达到经合组织在2010年已经达到的比例(即占一次能源的10%,发电量的20%)甚至更高应该说完全有可能实现,再辅以天然气、水电、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将降至45%以下。这样,中国的能源碳排放的峰值有望提早到来,2035年的碳排放总量应该明显低于100亿吨。

换句话说,IEA这次对中国未来碳排放的“预测”可能还是会有失误,但这次不是因为低估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是低估了中国政府为应对雾霾和气候变化而调整能源结构的决心和力度。

原标题:中国20年碳排放回顾与展望:IEA的预测为何会失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排放查看更多>能源结构查看更多>雾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