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工业固废评论正文

垃圾治理谨防看客心态

2014-10-17 09:36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熊孟清关键词:垃圾处理垃圾分类垃圾治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看客心态普遍存在于垃圾处理行业,且更具破坏性,它已成为一种社会病态,却未受到足够重视。

看客心态在垃圾处理行业主要有两个突出表现:

一是垃圾分类叫好不叫座。近期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垃圾分类公众知晓率高达90%以上,但公众参与率不足30%,公众分类投放率仅10%左右。公众不是不知道分类,也不是不赞成分类,但大部分人就是不付诸行动,且理由还很多,如垃圾桶分类标志不清晰、无奖惩措施、前分后混分类也没用等。即使部分公众付诸行动,多数也仅停留在被动响应和避重就轻的应付程度,敷衍了事,致使分类准确率低。

二是多数人在垃圾处理设施选址过程中集体失声。近年来,围绕垃圾处理设施选址的群体事件接连不断,事件参与者多是设施周边居民和极个别幕后推手。数量占优的众多受益居民选择缺位和失声,任由事件发展,不仅不站出来维护自身利益和社会公益,而且还幸灾乐祸,庆幸垃圾处理设施没有选址在自己周边。

类似这种现象还可以举出很多。尽管人人都产生和排放垃圾,人人都从垃圾处理中受益,但人人都试图与他人和社会分割,不仅不合作,反而回避、推卸并自我解脱责任,导致垃圾处理行业形成集体冷漠的局面。这正是导致垃圾处理困局的社会原因。在这种集体冷漠的局面下,失去社会合适参与,连垃圾处理和管理都不可能做好,又何谈实现从垃圾处理、管理到垃圾治理的转型,更谈何实现垃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垃圾处理必须消除集体冷漠局面,而这有赖于先治好看客心态。

不同场合下形成的看客心态的主要成因不同,其消除措施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针对上述两种情况,现象一的主要成因是旁观者效应和分类处理设施不配套,消除措施应重点放在明确各主体责任义务、建立激励机制和加速建设分类处理设施等方面;现象二的主要成因是对惹祸上身的担心,消除措施应重点放在变祸为福上。不管具体措施有何不同,其核心和目标都是共同治理,关键是满足公众参与权不断提高的要求,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公众享受参与的快乐。

原标题:垃圾治理谨防看客心态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处理查看更多>垃圾分类查看更多>垃圾治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