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合同能源管理评论正文

节能环保:合同能源管理与PPP模式(下)

2015-05-22 08:24来源:能源观察关键词:PPPPPP项目合同能源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再取消4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将8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其中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包括依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0)249号)文件,由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共同审批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审批。同时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的常务会议中,部署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交通、环保、医疗、养老等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汇聚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的增长点。在节能环保领域,多年来合同能源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贡献,而PPP模式也在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积累了大量成熟运作经验,未来节能环保领域的商业运作模式格局是否将发生变化?是否如业内声音所言——合同能源管理的地位将被PPP模式取代?小编特对这两种火热的模式进行整理和梳理,与君共同学习和探讨。

什么是PPP?

所谓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也称为公私合作模式。

PPP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PPP,一种是狭义PPP。

狭义的PPP是政府与私人部门组成特殊目的机构(SPV),引入社会资本,共同设计开发,共同承担风险,全过程合作,期满后再移交政府的公共服务开发运营方式。与广义PPP相比,狭义PPP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对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运营过程参与更深,企业对项目前期科研、立项等阶段参与更深。政府和企业都是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对称。狭义PPP具备三个重要特征——伙伴关系、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

广义的PPP是指公私合作投融资模式,具体又分了很多种方式,例如BT、BOO、TOT、BOT等:

BT(建造、移交):企业与政府方签约,设立项目公司以阶段性业主身份负责某项基础设施的融资、建设,并在完工后即交付给政府。

BOT(建造、运营、移交):企业被授权在特定的时间内融资、设计、建造和运营,期满后,转交给公共部门。

BTO(建设、移交、运营):企业为设施融资并负责其建设,完工后即将设施所有权移交给政府方;随后政府方再与之签订经营该设施的长期合同。

BOO(建造、拥有、运营):企业自己融资、建立、并拥有永久的经营权。

DBOT(即设计、建设、经营、转让):企业负责设计、建设,完工后进行特许经营,期满后,转交给公共部门。

O&M(运营与维护合同):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根据合同,在特定的时间内,运营公有资产。公共合作伙伴保留资产的所有权。

TOT(移交、运营、移交):政府部门将拥有的设施移交给民营机构运营,通常民营机构需要支付一笔转让款,期满后再将设施移交给政府方。

图:PPP模式示意图

节能环保领域的PPP

PPP模式在中国并不新鲜,过去早已在电厂、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开展应用。北京地铁4号线就是PPP运作模式的典型成功案例。不管广义还是狭义,PPP模式最大意义是提高融资能力和提高处理效率。在当前日益严峻的环保治理需求与地方政府捉襟见肘的财务困境的矛盾情形下,PPP模式或将成为公共节能环保领域的最佳解决模式。PPP模式能够有效引入私人部门承担公共品与服务项目融资、建设、运营等的大部分工作,与政府直接提供环境治理服务相比,PPP有助于地方债务的治理,能够有效缓解政府增量债务、消化政府存量债务,能够分散部分投资风险;通过私人部分的引入,有助于提高项目运作效率。而相较于私人部门运作项目的方式,PPP模式有政府的合作参与,也有助于项目融资信用度的提升,提高项目融资能力。

今年5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汇聚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会议称“在交通、环保、医疗、养老等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竞争择优选择包括民营和国有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并依据绩效评价给予合理回报,是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改革举措。”

来自广发证券的统计显示,目前各省市已经公布的PPP项目计1940项,涉资总额达2.6万亿。以环保产业项目为例,其中已公布(还有大量项目尚未公开)的环保项目总数283项,涉及金额1445.16亿元。此前在2014年底,国家财政部公布首批30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示范项目,其中,环保项目占12个,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政府期待通过示范项目的运作,探索出更为合理有效的PPP运作机制,如风险分担机制、基于成本的调价机制以及项目推出机制等,以进一步打消社会资本对于风险、收益不公平分担的担忧。随着对PPP模式运作环节的进一步把握、各项关键机制的进一步优化,公共环保领域的PPP项目必将引来更多社会资本的关注和参与。

环保治理行业带有天然的公共事业特性,但目前环保产业资金投入有限,资源利用不足,阻碍了产业发展步伐。PPP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有利于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环保产业,解决环保产业融资和盈利模式难题,对环保企业商业模式的完善和改变,以及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最后说到,在节能环保领域PPP模式能否取代合同能源管理(EMC),小编认为,在公共节能环保领域,随着对节能服务相关补贴的取消,未来具备分担政府债务能力的PPP模式或将比EMC具备更多优势以及取得更多机会;但PPP模式相较于EMC又缺少了一定的灵活性,且EMC仍有机会在私人节能领域继续占领市场,但前提是,ESCo(节能服务公司)具备过硬的的核心技术能力以及相应的融资能力,所以“靠补贴吃饭”的、“皮包公司”类型的小规模ESCo将会逐渐被淘汰出市场。

延伸阅读:

节能环保:合同能源管理与PPP模式(上)

原标题:节能环保:合同能源管理与PPP模式(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PPP查看更多>PPP项目查看更多>合同能源管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