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淮河流域污染频发折射流域治理难题

2015-07-03 16:29来源:《小康》作者:郭煦关键词:流域治理污水处理水质监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是在有关淮河的作品中引用最多的一句民谚,这句民谚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淮河流域人民安居自得的情形。

淮河流域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主管淮河水利的淮河水利委员会,早在1978年就制定了《淮河流域水源防治污染规划要点》,同时进行水质监测网络建设。

而在1994年6月15日,由原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和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沿淮四省共同颁布《关于淮河流域防止河道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决定》。这是我国大江大河水污染预防的第一个规章制度。

淮河污染治理20多年,污染还在继续。今年5月,媒体相继披露淮河蚌埠段污染事件,将淮河流域污染再次推到风口浪尖。《小康》记者在安徽蚌埠市实地探访发现,部分工业企业偷排污水现象严重;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淮河流域一个重要污染源。据了解,淮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6,是我国主要的产粮区,流域内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很大,其污染也相对较重。

有关专家指出,淮河是高度人工控制的流域,流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水质的好坏。由于目前淮河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抗御污染冲击的能力很弱,加之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难度较大,因此,淮河流域主污染防治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淮河治污任重而道远。

旧污未去,新污又来

2011年,安徽省蚌埠市仇岗村曾吸引了世界目光。一部记录该村村民与当地一家化工厂抗争历程的环保题材纪录短片《仇岗卫士》入围当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提名。

《仇岗卫士》讲述了蚌埠农民张功利与化工污染企业抗争的故事。张功利本来是一个农民,耕田、种菜、喂猪,忙于生计,生儿育女,然后慢慢老去。是化工厂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自然进程。2004年,三家生产有机化工品的化工厂落户安徽省蚌埠市仇岗村,其中最大的一家化学有限公司,排放的工业污水浸漫张功利的自留地,导致后者颗粒无收。由诉讼索赔受挫,到自学法律继续上诉而无果,张功利开始了一段他自己也始料不及的历程。

经过张功利的不懈抗争和媒体披露,2009年4月,化工厂着手搬迁,撤出仇岗村。

但《小康》记者事隔多年后来到仇岗村,发现村庄仍不得不面对依旧惨淡的现状:光秃秃的泥土寸草不生,只有枯死的树立在围墙边;地面上像是附着一层薄霜,呈现出淡淡的白色;围墙根部的一小块水洼,里面的水泛着暗红色和淡淡的刺鼻腥味……

虽然化工厂已搬离了6年,但其厂区至今一直没有正常生长的植物,和周围的杂草丛生形成鲜明对比。

蚌埠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位于仇岗村的蚌埠九采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族光两家化工厂依法关闭后,两家企业开始组织力量对厂区明显受污染的土壤进行清理,疏通厂区内的雨水排水系统,确保厂区全部雨水能够通过城市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但是,几年过去了,环境修复效果却微乎其微。在仇岗村村民仍在挣扎的同时,更多村庄也开始面临环境被污染的类似境地。

6月中旬,《小康》记者探访安徽蚌埠市境内的淮河支流三浦大沟和沫冲引河发现,河水呈深褐色,漂浮着大量死鱼。附近的三浦村村民告诉记者,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附近工业园区治污最后一道防线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出现诸多问题,严重影响附近村民的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安徽省环保厅已督促淮上区环保局尽快解决污染问题。

在附近一些化工厂旁边的沟渠中,记者看到漂着黄褐色油污,或者繁殖了大量绿色藻类占满水面,沟段发出刺鼻气味。这些沟渠部分可以直接排到三浦大沟内。

三浦村村民告诉记者,当地的农民世代用这两条河的水直接灌溉,但是现在却不得不从别处挑水灌溉。“早在四五年以前沫河口工业园区正式建成以后,这两条河就开始发臭,水质变得越来越差。大概是去年开始,用河水浇灌的小麦生长出现了异常,很多麦粒只长空壳。不仅是小麦,水稻用河里的水灌溉也明显减产。”

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农业生产。村民的饮用水四五年前井深只有18米,现在即使打到60多米,井水还是有一股难闻的味道,水烧开以后还黏乎乎的。没办法,大部分村民只能在家中添置了净水器。

“这几年来,村里很多村民得了癌症去世,都说与水的污染有关,现在我们天天活在恐慌中。”几位村民说。

原标题:淮河流域污染频发折射流域治理难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流域治理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水质监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