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6月1日,由《世界环境》杂志主办、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和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支持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解读活动今日在京举办,通过现场和在线方式举行专家解读活动。
《世界环境》杂志于2019年末启动全球十大环境热点的评选活动,通过专家评选和网友投票,最终涉及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海洋塑料污染、固体废物处理等内容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在众多环境新闻中被评出。
在“2019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中,有的热点展现全球环境已受到严重破坏。历时5年完成,2019年3月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6》称,“地球已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如果不采取紧急且更大力度的行动来保护环境,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将日益受到更严重的威胁。”
而地球生态超载日也在继续提前。2019年夏季,由位于美国奥克兰的国际研究组织——全球足迹网络(Global Footprint Network)发布最新版的年度全球《生态足迹》报告显示,2019年7月29日,人类已耗尽全年的自然资源分配量进入了生态赤字状态。自1970年12月29日地球首次进入“欠费”状态以来,超载日每一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提前到来,2019年堪称史上最快。
全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执行理事、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吴昌华热点解读
出席解读会的全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执行理事、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吴昌华表示,“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从根本上破解‘库兹涅茨曲线’的魔咒,也没有真正找到经济增长与生态和环境安全全面‘脱钩’的妙计。破解‘脱钩’,需要全方位理解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支柱支撑。”
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5),在经过40多小时的“加时赛”之后,于2019年12月15日闭幕,成为史上延期最长的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大会未能就包括《巴黎协定》第六条实施细则在内的一些关键问题取得一致意见。
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建宇热点解读
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建宇表示,“我们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本世纪决定人类命运的重大议题,这其中缺少不了全球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希望我们总结经验和教训,吸收对全球未来治理结构潜在的影响,改进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结构的设置和运作机制,为共同迎接挑战和全球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携手共治,应对全球资源环境挑战和全球环境问题,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必然选择。在“2019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中,可以看到,人类正在积极采取行动,守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
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于2019年3月11日在肯尼亚召开,大会的主题是“寻找创新解决办法,应对环境挑战并实现可持续消费与生产”。自2014年第一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召开以来已经召开了三届,本届大会规模为历届最大。它之所以引起广泛的重视,在于大会的主题:“寻找创新解决方案,以应对环境挑战并实现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研究员李俊峰热点解读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研究员李俊峰表示,“自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世界各国逐步达成了摒弃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也为之进行了锲而不舍的努力,但是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仍是人类发展与生存的最大威胁。”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世界环境》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贾峰解读发言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世界环境》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贾峰表示,“迄今,全球环保的巨轮已驶过近半个世纪。一方面,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前所未有;另一方面,环保引领者方阵中出现了发展中国家的身影。全球应对资源环境挑战,中国后来居上。中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引,做出一系列积极贡献,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举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分享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经验。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控制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取得的成果。
2017年中国出台全面禁止“洋垃圾”进口政策。在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后,印度、马来西亚、越南、泰国随后相继出台“洋垃圾”进口限令,美国、日本、英国等国都开始重新审视垃圾回收这一重大议题,全球处理废物的方式发生了巨变。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热点解读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讲到,“在中国、菲律宾等国家相继出台‘洋垃圾’进口限令后,发达国家正在重新审视垃圾回收的议题。在西方国家重新对垃圾回收做出调整的同时,中国也需要做好自身的应对。在中国出台‘洋垃圾’禁令之后,造成国内部分品类的原材料紧缺,价格上涨,同时自身的垃圾产生量在快速增长,中国迫切需要加强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再生利用,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张仁志发言
活动支持方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张仁志表示,“通过全球环境热点的评选和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检视过去一年全球发生的环境保护重大事件,有助于审视未来世界环境保护走势,助推世界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面对2020年环境保护新形势,由于突发新冠疫情,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将积极投入到国家和省市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工作中,关注国内外的环境热点,注重环境教育,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了人类新的挑战。如同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性问题,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挑战需要全球携手共治。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世界环境》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贾峰谈到,“与新冠疫情防控相比,应对资源环境挑战的任务更艰巨,其影响及后果会更深远,犹如背水一战。只有采取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政策行动,‘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携手共治,方能‘有所前进’,确保人类文明得以延续。”
2019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
01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引领全球经济走向更可持续的轨道
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Fourth session of the UN Environment Assembly,UNEA-4)于2019年3月11日至1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署总部召开。大会的主题是“寻求创新解决方案,应对环境挑战并实现可持续消费和生产”,鼓励国家、私营部门和个人致力于寻找“创新方案”,对自身的消费和生产模式进行批判性审视。
大会主席希姆·基斯勒(Siim Kiisler)表示,“在全球目标的激励下,我们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始终有一个障碍横亘在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选择,当前的消费活动和生产习惯不断挑战着地球的极限,并且可能将其推至崩溃的边缘。”
“当前的增长是以牺牲地球为代价的。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改变我们的消费和生产模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理执行主任乔伊斯·姆苏亚(Joyce Msuya)表示。“2019年联合国环境大会为改变现状提供了创新平台,绘制路线图确保那些大胆创新的想法能够最终开花结果。”
02《全球化学品展望II》:化学品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2019年3月11日,在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期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全球化学品展望II》。报告指出,各国无法实现全球商定的目标,即在2020年前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品和废物的不利影响。虽然有解决办法,但迫切需要所有利益攸关方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防止化学品和废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报告指出,目前化学品的生产能力为23亿吨,全球化学品和药品经济效益每年大概在5.68万亿美元左右,预计到2030年将翻一番。
尽管全球承诺将发挥化学品的最大效益并减少化学品行业产生的环境风险和影响,但有毒有害化学品仍大量地被释放到环境中。它们存在于空气、水、土壤、食物、人与人的接触中,无处不在。
报告列举了十大主要发现,明确指出填补化学品管理立法空白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需要优先考虑的重要任务。
03历时5年《全球环境展望6》发布:地球已受到严重破坏
2019年3月13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重磅报告——《全球环境展望6》(GEO-6)。这份报告由来自70多个国家的250名科学家和专家历时5年完成,是世界上唯一一份对全球环境进行全面评估的报告。
报告警告称,地球已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如果不采取紧急且更大力度的行动来保护环境,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将日益受到更严重的威胁。报告强调,要想实现“健康地球,健康人类”愿景,我们需要开启新的思维方式,彻底摒弃“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福”的发展方式,向近乎零浪费的经济模式转型。
04中国举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分享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经验
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中国杭州举行,聚焦“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主题。这一国际重大活动由中国主办,旨在激发全球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世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专致贺信,韩正副总理出席,宣读习主席贺信并做主旨讲话。
中国空气污染治理经验正在为全球提供“可借鉴模型”,愿与国际社会积极分享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经验。活动当天,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2019年3月9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发布《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指出,北京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和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致力于寻求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达20多年之久,其坚持不渝的努力和所获得的成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型。“了解北京的大气污染治理故事对任何一个想要实现类似成就,遵循类似路径的国家、地区或城市都至关重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理执行主任乔伊斯·姆苏亚(Joyce Msuya)表示。
05地球生态超载日再提前
2019年7月29日,人类又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2019年仅仅7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已耗尽全年的自然资源分配量进入了生态赤字状态。
2019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比以往时候来的都要早。自1970年12月29日地球首次进入“欠费”状态以来,超载日每一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提前到来,2019年堪称史上最快。这意味着从2019年7月29日起至12月31日,近5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都在过着生态“透支”的生活。
这一日期由国际研究组织全球足迹网络(Global Footprint Network)通过其生态足迹工具计算得来。这笔超支的成本包括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更多的碳排放。当务之急是向循环经济模式过渡,向可持续消费与生产模式转型。
06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确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19年9月3日,时任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与《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时任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帕斯卡·帕梅尔共同发布《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Ecological Civilization-Building a Shared Future for All Life on Earth)。
CBD COP15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该主题与《公约》2050年愿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度契合,顺应了世界绿色发展的潮流,反映了世界各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同心愿,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
CBD COP15将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会议将总结过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进展,制定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蓝图,确定203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和方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寄予厚望。举办COP15对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07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布2019年“地球卫士奖”
2019年9月,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在美国纽约揭晓。其中,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获“政策领导力奖”;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教授、气候科学家凯瑟琳·海霍(Katharine Hayhoe)荣膺“科学和创新奖”;美国户外运动品牌巴塔哥尼亚(Patagonia)被授予“商界卓识奖”。“激励与行动奖”则由中国“蚂蚁森林”(Ant Forest)和“星期五为未来”(Fridays for Future)青年气候运动摘得。这也是中国绿色创新项目和环保人士连续第三年获此奖项。
“地球卫士奖”(Champions of the Earth)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05年设立,是联合国表彰环境保护行动的最高奖项,授予那些在环保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给环境带来积极重大改变的个人或组织,每年颁发一次。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蚂蚁森林利用科技带动5亿人低碳环保,鼓励用户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推动大家拥抱更环保的生活方式,并将城市碳减排转化成真树,对世界具有示范意义。
08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两年半以来,全球废物处理方式巨变
自2017年7月,中国政府实施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以来,已有两年半时间。随着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理解和支持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改革工作。在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后,印度、马来西亚、越南、泰国随后相继出台“洋垃圾”进口限令,日本、法国、英国等国都开始重新审视垃圾回收这一重大议题,全球处理废物的方式发生了巨变。
据报道,当前美国各州正在寻求更加全面且“国内化”的方法,为废物回收开拓新市场。美国废弃物回收协会(ISRI)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美国向中国内地出口的废塑料较2017年初减少89%,废杂纸出口减少96%。在此期间,美国向所有国家出口的废塑料总量减少64%,废杂纸出口减少42%。
美国对垃圾处理问题感到“压力山大”,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言人承认,“美国回收系统今天面临挑战的原因不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实施进口限制,相反,他们揭露了之前我们如何在美国管理回收材料的问题。”
09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5),在经过40多小时的“加时赛”之后,于2019年12月15日闭幕,成为史上延期最长的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大会通过了《智利-马德里行动时刻》政治决议,强调各国需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确定的原则尽快提高行动力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
大会未能就包括《巴黎协定》第六条实施细则在内的一些关键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相关谈判将在2020年继续。此外,美国于2019年11月4日正式启动退出《巴黎协定》程序,凸显气候变化多边进程面临复杂的形势和挑战,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增加了更大难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
10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无处不在
在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体内,都发现了微塑料的踪迹。
2019年12月25日,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首次在南大洋宇航员海开展微塑料调查,并成功获取样品。中国考察队此前在南大洋威德尔海、阿蒙森海等海域考察时都发现了微塑料。科学家们在南极和北极地区均发现了微塑料颗粒的身影。
2019年2月27日,《皇家学会开放科学》(The Royal Society)期刊登载一项最新科学研究,研究显示,塑料已经布满世界海沟最深处——位于西太平洋 7 英里(10890米)之下的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研究人员在马里亚纳海沟中的片脚类动物(amphipods)消化系统内部,发现塑料纤维和颗粒,并且海沟越深,微塑料含量越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说到危险废物,大家都会产生恐惧和害怕,因为都会想到有毒、有腐蚀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危险废物”。什么是危险废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危
6月30日,江苏自然资源环境厅发布《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076号建议的答复》。其中提到,发展海洋蓝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下一步将通过持续深化蓝碳交易、加强碳汇认购司法适用研究协同推动江苏省蓝碳司法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全文如下: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076号建议的
6月27日,广南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2025年第一批新能源项目优选投资开发主体公告。公告显示,项目范围为已列入《云南省2025年第一批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规划清单的5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0.5万千瓦,其中:布标村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5万千瓦;羊街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6万千瓦;石
日前,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山西省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市场操作指引2.0(精编版)》。详情如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7日,国家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到2030年新建船舶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比例进一步提高。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加注及充换电设施建设,完善船舶燃料加注作业和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制定充电设施建设等标准。鼓励实施新能源清洁能源船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35年,现代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江河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水文化繁荣发展,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其中包括修文县首融独立储能电站及虚拟电厂项目、贵安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建设项目等共3199个。详情如下:2025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共3199个)一、四化项目(2438个)(一)新型工业化(1429
“能源企业于境外应积极履行多重使命”——访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启钊近年来,中国和上合组织国家持续推进产业合作,取得了诸多务实成果。其中,一批经济效益好、综合效益优、可推广性强的能源领域标志性工程纷纷落地,为上合组织国家提供了可靠、安全的绿色电力。在上合组织框架中,能源企
6月2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办法》指出,重点排放单位可以通过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购买或者出售碳排放配额,其购买的碳排放配额可以用于清缴。重点排放单位足额清缴其碳排放配额后仍有结余的,可予以结转,具体规定由市
6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环保督察典型案例。2025年6月,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山西省发现,临汾、长治等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填埋场渗滤液直排,一些填埋场违规填埋。一、基本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加强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黄河流域以及
日前,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南京市工业领域经认定的经营者(AEO)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宁政办规字〔2025〕4号),以“免申即享”+“告知承诺”的方式,在工业领域试点推行经认定的经营者(AEO)分级行政检查制度。经认定,共726家工业企业获工业领域AEO制度首批试点企业资格。本次试点企业范围包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我国的“3060”目标,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内涵、基本路径和重点任务,“双碳”工作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性工作,碳排放核算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尤为重要。碳排放核算是碳管理、
全球气候变化愈发严峻,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国际共识。根据《巴黎协定》,要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各国须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2030年碳排放削减约40%至50%则是关键一环。然而,这是一个近乎“刀刃上的赛跑”,脱碳不仅需要政策推动,也要依靠技术革新。特别是在用能密集、碳排放巨大的工业企业
国际能源研报(2025年6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本期核心观点❖进入6月,俄乌冲突进入关键阶段,双方博弈持续升级,美伊核谈判陷入僵局,中东局势骤然紧绷,地缘政治风暴瞬间席卷全球原油市场,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截至目前,中东局势仍陷于紧张漩涡中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上任后特朗普政府大幅调整拜登政府的气候及能源政策,不仅对美国自身能源、环境、经济、社会等诸多层面造成冲击,而且在国际范围产生广泛影响。本文系统梳理本届特朗普政府自上任以来的能源政策动向及全球影响,分析我国应如何有效对冲特朗普政府能源政
印度尼西亚政府近期正式通过《2025-2034年电力供应业务规划》(RUPTL),明确将在未来十年新增69.5GW发电装机容量,其中42.6GW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包括17.1GW的光伏发电容量。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数据,截至2024年底,印尼已投运的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为14.3GW,其中光伏仅占815MW。分阶段推
石油企业开启了一手卖油,一手卖“碳”的新业务模式!(来源:石油Link文|木兰)石油企业的业务版图正经历新一轮重构。发展新能源与低碳业务,本应该是石油企业转型路上的挑战,却意外成为油田创造收益的新路径。日前,塔里木油田通过光伏项目产生的2.67万吨碳减排量,在欧盟碳市场完成了交易。近日,欧
5月27日上午,瓦努阿图副总理科纳坡一行莅临天合光能德阳基地参观交流,落实去年中瓦两国发布的联合声明,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等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四川省外办副主任李怀强、德阳市委副书记朱莉、德阳市委外办主任顾申伟、什邡市委书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28日,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联合声明发布,其中提到,鼓励社会资本和政府部门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和合作,包括在东盟、中国和海合会相关倡议下的海底电缆和跨境输电等项目,以推动多边电力贸易,加强区域能源联通性、韧性和市场一体化,包括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液化
作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5月23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该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通过系统评估近20年来青藏高原三大温室气体收支,预估不同增温和畜牧业发展情景下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收支变化。他们研
2025年5月13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方愿同拉方携手启动五大工程,共谋发展振兴,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中拉双方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拓展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拉清洁能源合作迎来更
钢铁行业是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贡献了全球约7%的碳排放,其脱碳对于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1.5℃温升目标及国家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传统的流程改造和能效提升等措施难以彻底消除钢铁行业的碳排放,因此,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对于钢铁行业碳中和目标的达成不可或缺。该技术涉及碳排放点源与地质封存
4月6日,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国日报社共同主办的2016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在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揭晓,英国重启大规模核电建设,用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名列其中。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核电的国家,1953年就开始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商用核电站,到1994年,英国的核电已经有14个电厂,31个反应堆
6日,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国日报社共同主办的ldquo;2016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rdquo;宣讲会在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举行。ldquo;回顾2016年,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在世界经济面临重大转型的时期,解决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