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时间:2017-05-18 | 结束时间:2017-05-20 |
举办地区:海南 | 举办场馆:海口市 |
主办单位:住建部建设环境工程技术中心 | |
承办单位:住建部建设环境工程技术中心 | |
本届会议规模:600人 | 上届会议规模:500人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环境污染及黑臭水体问题突出,严重损害了我们的人居环境影和城市形象。数据显示,我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污染,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为此国务院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明确要求2017年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住建部也牵头制定和编制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试行)》,提出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任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撑下,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为指导各地方加快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更好更快地完成我国黑臭水体治理目标,提升面源污染控制和水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水平,推广先进适用产品技术及工程经验,住建部建设环境工程技术中心将于2017年5月18-20日在海口举办“2017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与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创新技术大会”,将助力行业快速发展。届时邀请相关部委领导及行业专家、学者到会发言和交流探讨,望有关单位积极派人参加。现将大会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1、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与防治技术政策;
2、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发展趋势;
3、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选择及其他治理措施交流探讨;
4、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
5、城市河湖黑臭治理新技术应用;
6、城市黑臭水体治理PPP模式下的探索;
7、城市景观水体生态治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8、河道边坡生态修复新技术、新材料研究应用;
9、城市黑臭水体产生机理及治理方法探讨;
10、城市黑臭河道富营养化次生灾害形成机制及其控制对策思考;
11、河道黑臭污染简易评价方法研究;
12、黑臭水体治理新技术、新设备运用效果;
13、城市黑臭水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保持技术分析;
14、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
15、实际工程、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应用及案例;
16、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交流与合作及中央财政扶持的条件。
二、参会对象
全国各城乡建设(城管)、市政、水务、环保、规划等主管部门有关领导及处室负责人,各水利院(所)、环境科学研究院(所)、给排水管理处、排水公司、排水监测站、水质监测中心、规划院(所)、设计院所、高等院校,黑臭水体治理公司,环保公司、污水处理厂,致力于水污染治理、化工、水生态修复、水质净化,设备生产等企业负责人及技术人员。
四、时间、地点
2017年5月18日- 20日 海口市(详细地点见报到通知)
五、参会费用
会务费企业2200元/人、企业演讲:8000元/30分钟(含会务、资料、中餐、专家、场地等费用),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组织机构和拟邀嘉宾名单
一、指导单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环境保护部
二、主办单位:
住建部建设环境工程技术中心
三、 支持媒体:
北极星环保网、谷腾环保网、中国环境报、慧聪水工业网、中国水工业网、中国环保设备网、环保人才网、中国环保设备网等
四、拟邀嘉宾
国务院资深参事 住建部建设环境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王秉忱
住建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主任 张 悦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原副司长 李新民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总工程师 张 辰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 王洪臣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 王凯军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总工 郑兴灿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总工 李 艺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分院资源能源所所长 王家卓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主任 成玉宁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副主任 董战锋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杨永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院副院长 谢映霞
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赵敏华
索取报名表请联系翟亮老师
联系人:翟亮
手机:13141290707
电 话:010-82666833
传 真:010-52818116
邮 箱:1650184353@qq.com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