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工业固废报道正文

辽宁大连社区电子废物回收站 明年再建800个

2014-09-12 09:56来源:华夏经纬网关键词:垃圾焚烧焚烧发电垃圾围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公共政策的最大民意风险,来源于信息披露得不充分。

我市将建首个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这个“魔术房”一年能“吃”50万吨垃圾,“吐”2.26亿千瓦时电……最近这些天,晚报“垃圾发电影响几何”系列报道,引来相当数量市民的关注。

对于人们关心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园区如何选址,垃圾、垃圾发电废弃物的具体处理方式,相关部门通过晚报都给出了相应的说明。而对于垃圾焚烧发电可能给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核心问题,部分村民代表和晚报记者到我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的模本——上海老港再生资源利用中心进行了实地探访,以求解答。罗列事实、阐释理论,让广大市民对垃圾焚烧发电一事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洛阳现有的两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库容”已接近饱和,在城市用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又难寻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这个问题需要正视,更需要解决。平心而论,在“垃圾围城”即将成为现实的情况下,其他处理垃圾的方式也许比焚烧更环保,更可持续,但垃圾焚烧发电确实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可是,垃圾焚烧毕竟是个敏感话题。近些年,广东番禺等地垃圾焚烧厂的选址、建设问题屡屡引发争议。

通过这些公共事件,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公共政策的最大民意风险,来源于信息披露得不充分。如果有完整的信息、透明的决策、充分的说理加上良好、真诚的官民沟通,一切可能存在的因沟通不畅形成的“疙瘩”,就能在相当程度上被解开。

垃圾焚烧,市民最关注的是对环境的影响有多大。客观来讲,对一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虽然国家若干法律法规都要求或鼓励设置公众参与环节,但少有硬性要求。再者,现阶段,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程序、渠道仍不完善。在此背景下,政府想得细一些,放下身段,主动多做一些沟通解释工作,听一听民众的声音并给予回应,意义就很大。假如因为担心民意演变为阻碍项目上马的“洪水猛兽”,采取回避或遮掩的态度,恐怕只会适得其反。因为,“被蒙在鼓里”的感觉,没有人喜欢。

就像之前晚报报道的,在用电高峰期,我市出现供电预警,部分市民之所以竭力抵制变电站的建设,多是源于对“辐射谣言”的恐慌,而恐慌的产生还要归结于不了解相关情况。

我市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项目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其后续如何发展,仍然值得关注。

比如,在各个地方、各行各业,在监管缺失成为老大难问题的情况下,怎样让大家对垃圾焚烧发电厂各项指标的监管持续保持信心?要知道,处理有毒废弃物的成本是很高的,这些有毒废弃物能否始终得到有效处理?

比如,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起来后,相关的配套生态补偿机制有没有?对厂区附近的居民,无论是迁出还是补偿,具体、合理的安排能否落实?

比如,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用后的全程监控,是不是应该有独立的第三方监管机构,包括邀请当地居民参与监管?

当然,随着越来越多人对“垃圾围城”“垃圾焚烧”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洛阳人会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需要一个真正的绿色出口——践行绿色生活,推动垃圾分类,终究是方向。

原标题:大连社区电子废物回收站 明年再建800个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焚烧查看更多>焚烧发电查看更多>垃圾围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