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碳交易报道正文

北京市碳交易首个履约期顺利收官

2014-09-26 14:48来源:北京日报关键词:碳排放碳排放权交易北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北京、上海等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以下简称“试点”)。2012年3月28日,北京市正式启动试点建设。2013年11月28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交易。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表示,本市已顺利完成第一个年度的碳排放权履约工作,基本建成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北京市碳排放权

交易试点建设总体成效

市场交易日趋活跃

量价走势稳中有升

自2013年11月28日开市以来,截至2014年9月22日,北京市碳市场共成交676笔,累计成交量约204.8万吨,累计成交额突破亿元。其中,线上公开交易共成交650笔,成交量97.6万吨,成交额5875.7万元,成交均价60.23元/吨;协议转让共成交26笔,成交量107.2万吨,成交额4254.4万元。在市场配额总量较少的情况下,市场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位居7个试点前列。北京市碳交易价格从开市初的50元/吨逐步波动式上涨,最高时达到80元/吨。价格波动始终处于合理区间,客观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总体稳定,供需基本平衡。

市场体系基本建成

首个履约期顺利收官

北京市建成了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填报系统、注册登记系统和电子交易平台系统。碳排放数据报送、第三方核查、排放配额核定与发放、配额交易和清算(履约)等五个环节的碳交易流程实现了一个履约期的闭环运行。根据排放单位上报的2009年-2012年碳排放报告,经第三方核查后,415家企业(单位)纳入2013年度重点排放单位,需履行强制减排责任,重点排放单位主动履约率达到97.1%。对未按规定履约的12家单位开展了碳交易执法。首个履约期的实践表明,本市已初步建成了履约主体明确、规则清晰、监管到位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市场功能有效发挥

节能减碳效果显现

市场中介培育发展

催生新兴服务业态

北京市公开遴选备案了19家核查机构和210名核查员。深入推进试点交易企业、中介咨询及核查机构、绿色金融机构三大联盟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带动了一批低碳咨询服务、第三方核查咨询业务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核查、咨询等专业人才。通过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有力助推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项目的实施,促进了节能低碳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培育了一批从事碳资产、碳投资、碳金融等新兴企业,促进了节能低碳环保产业发展。

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健全

保障碳市场有序运行

北京市在碳市场筹建之初,就科学编制了试点实施方案,率先提出了在控制碳排放总量前提下,对不同行业实行绝对总量和相对强度控制相结合、既抓直接排放又抓间接排放的碳排放权管控机制。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关于北京市在严格控制碳排放总量前提下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决定》,确立了碳排放总量控制、配额管理、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报告和第三方核查等5项基本制度,并确定了罚则。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北京市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配额核定方法、核查机构管理办法、交易规则及配套细则、场外交易实施细则、公开市场操作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定、碳排放权抵消管理办法等10多项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1+1+N”较为系统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为顺利推进试点建设和碳市场健康有序运行提供了法规政策保障。

北京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的特色

北京市碳排放权试点建设既积极稳妥,又勇于创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苏明山研究员认为,该试点建设体现出6大亮点。

第一,建立了自上而下完善的组织支撑体系。

试点建设启动以来,组建了由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市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组建了试点交易企业、中介咨询及核查机构、绿色金融机构三大联盟,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处、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市应对气候变化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了试点建设在顶层设计、技术支撑、工作实施、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组织体系支撑。

原标题:本市碳交易首个履约期顺利收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排放查看更多>碳排放权交易查看更多>北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