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报道正文

三问今秋首场京津冀雾霾“阻击战”

2014-10-10 09:37来源:新华网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节能减排京津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连年雾霾,今又雾霾。随着京津冀地区连日来再度深陷雾霾之中,上述地区已经陆续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2014年秋天的第一场“霾伏战”挨着黄金周的尾巴打响了。

大伙不禁要发问:雾霾天为何来得这么早,这些年治理雾霾治出成效来了没,紧急应对措施管用吗?带着这些疑问,“中国网事”记者带您直击今秋首场雾霾“阻击战”。

一问:今秋首场雾霾为何来得这么早?

9日上午,北京市区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中,不少地方的能见度不足500米,行人也纷纷戴上了口罩等“防霾神器”。下午14时,北京市气象局升级发布“霾橙色预警”。此前一天,北京已经启动了下半年首个黄色“空气重污染预警”,预计全市9日至11日将持续“5级重度污染”。

同一天,天津市中心六区和周边区县的主要街道上,机动车行驶缓慢,随处可见戴着口罩遮掩口鼻的“上班族”。

10月份刚从广州来到天津探亲的市民陶美英说,这几天都不敢开窗户。今年54岁的她对雾霾天气尤为敏感:“咽喉感受到了明显的刺激性,呼吸都不顺畅。”气象专家分析称,天津出现秋雾的频率或将越来越高。

而河北省廊坊市也对该市交通进行临时管控,并实施尾号限行措施。9日,河北省保定、邢台等地的空气质量更是一度“爆表”。

气象专家认为,本次污染具有上升速度快、污染浓度高、影响范围广等特点。根据9日5时气象观测图,京津冀全境能见度几乎都小于1公里。中国气象局京津冀环境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廖晓农称,无风、高湿、秸秆焚烧是今秋雾霾“提早报道”的主要原因。

“仅有的风还是南风向,将区域污染物汇聚。8日早晨短时降雨增加了空气湿度,在‘稳定天气背景’下叠加了颗粒物的吸湿增长效应,污染物浓度进一步上升。”廖晓农说。

此外,专家认为“秸秆焚烧”也是本次重污染形成的重要因素。根据环保部对秸秆焚烧的卫星遥感监测,北方地区逐渐进入秋收季节,国庆期间部分省市秸秆焚烧集中。这种本可人为减少的“特殊污染源”加重了雾霾。

二问:治霾“治”出效果了吗?

公众对“蓝天”期待已久。相关部门对雾霾“宣战”,相关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细则也已经陆续出台实施。那么,这些举措是否已经出成果了?专家指出,治霾是一场“持久战”,社会形成“共识”但更需要“落实”,既需节能减排、改变能源结构,更要严格执法。

去年9月17日,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建立了由北京市牵头的涵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的“六省区市协作机制”。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调处处长李立新说,过去一年间,相关部委出台了“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等,在政策上对联合治霾给予保障,推进了区域治理步伐。

据天津市环保局局长温武瑞介绍,天津也制定实施了《清新空气行动方案》,从结构调整、污染控制、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方面统筹考虑,以控煤、控车、控尘、控污和控新建项目污染为重点,综合治理工业源、面源和移动源。

相关治霾举措也在一一落实:北京、天津已于今年1月和7月先后大幅提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四项主要污染物收费标准。

然而,大气污染不限于“一城一池”,其治理也并非“一朝一夕”,治霾形势依旧严峻。当前,环境承载与污染排放失衡,在业内专家看来,是“资源”和“消费”冲突的延续,体现着“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原标题:三问今秋首场京津冀雾霾“阻击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京津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