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环保发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报道正文

重庆市自主研发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填补我国相关技术“零出口”空白

2014-10-23 13:48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关键词:垃圾发电垃圾焚烧重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欧盟2000标准规定垃圾焚烧排放的有毒气体不超过每立方米0.1纳克,今天,我郑重宣布,我们的垃圾焚烧发电装备排放的有毒气体可达到每立方米不超过0.01纳克的标准!”近日,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新才在谈到清洁排放时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自主研发的垃圾焚烧发电设备在国际上的地位已实现大逆转,其价格比进口设备降低大约50%,且燃烧高效、排放清洁。

记者获悉,由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三峰卡万塔创业有限公司联合进行的《大型机械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集成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了“2013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的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些垃圾发电装备不仅适合我国国情,被广泛运用在各地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同时还出口到美国、德国、印度等国家,填补了我国垃圾焚烧技术“零出口”的空白。

由于生活习惯等问题,我国的垃圾有着水分高、热值低、不分类等特点,被部分国家称为“穷垃圾”。10年来,我国垃圾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如何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

“目前,重庆每天生产垃圾大约5000吨。”朱新才告诉记者,由于垃圾在填埋场中的分解时间为10~30年,垃圾填埋不仅占用土地,还会产生有毒气体和物质,这就迫切需要研究生活垃圾处理的新方式。

从2003年开始,上海等一些城市开始引进美、德等国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但进口设备不仅费用惊人,且需交纳巨额的技术转让费。而且外国的洋设备也并不适合中国的“穷垃圾”。由于垃圾成分和性质的不同,导致高价买回来的国外垃圾焚烧设备不能对国内垃圾很好地烘干、切割等处理,以至于不能充分燃烧和利用,达到最佳的效果。

2004年,时任重庆科技学院副院长的朱新才开始组建团队从事垃圾焚烧研究;2006年,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庆科技学院、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正式联合组建了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

从高价进口国外设备,到自主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生活垃圾特点的垃圾焚烧发电装备……这10年来的艰辛科研之路让朱新才记忆尤深。

“攻关‘穷垃圾’,再臭也不怕。”朱新才说,在没有任何借鉴样品的情况下,他的团队只能自己摸索。除加大炉排的面积外,科研团队还在炉排上设计出成排错开的刀刃,当垃圾随着倾斜的炉排下滑时,刀刃便逆推进行搅拌和切割,以达到将垃圾粉碎的目的。这一步骤决定了垃圾在后面工序中的充分利用与燃烧。

2007年,他的研发团队成功研发出机械炉排,不仅价格比国外低了一半左右,更为关键的是,其粉碎处理后的垃圾可以得到更充分高效的燃烧,这意味着他们生产出了真正适合我国的垃圾焚烧发电装备。

在炉排这一关键设备取得突破性进展后,该团队又围绕相应的工艺和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

垃圾焚烧,最让居民担忧的是焚烧之后排放的气体。”朱新才说,除了高效燃烧,清洁排放也至关重要。如今,该团队焚烧之后排放的气体每立方米不超过0.01纳克,比欧盟2000标准整整扩大了10倍,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目前,朱新才及其团队已在广东、江苏、上海、重庆等地建立起垃圾焚烧发电厂37个,生产线80条,并在美国、德国、印度等国家建立了15条生产线,填补了垃圾焚烧技术“零出口”的空白。

原标题:重庆市自主研发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填补我国相关技术“零出口”空白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发电查看更多>垃圾焚烧查看更多>重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