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碳交易市场正文

天津完成6万吨首笔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

2014-11-05 16:10来源:天津网作者:付献杰关键词:碳交易碳排放天津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1月4日,天津天丰钢铁有限公司与中碳未来(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完成了6万吨天津首笔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此次CCER交易是天津首家纳入碳交易试点企业(控排企业)通过购买CCER减排量用于抵消下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配额),是天津控排企业首次与CCER交易运营商合作,既确保了控排企业能够低成本完成履约,又使企业尝试了碳交易的市场运作。

根据2013年出台的《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钢铁、化工、电力、热力、石化、油气开采等重点排放行业和民用建筑领域中2009年以来排放二氧化碳2万吨以上的企业或单位纳入试点初期市场范围。2014年,天津市共有107家企业纳入交易体系。根据实施方案,这些控排企业每年都将获得一定的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在强制碳交易市场中,配额具有抵消机制,控排企业如果有配额结余可以在交易市场上出售,如果配额不够可以通过市场来进行购买,也可以通过自身节能减排来达到这个目标,企业具有选择权。”天津市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王靖介绍,“目前碳交易市场处于运作初期,在市场上的交易配额结余有可能不够的情况下,国家还给控排企业提供了抵扣机制,即允许控排企业通过购买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扣其部分碳排放量,比例不得超过年度排放量的10%。”

“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减少当前的雾霾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碳排放交易,将引导整体减排成本最低化。目前,除了配额市场,还有CCER交易市场,相比配额市场,中国核证减排量的价格会相对较低,对于控排企业来说,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来完成温室排放量配额指标。”王靖介绍,此次CCER交易签约仪式的完成,标志着CCER抵扣机制已被天津控排企业接受并运用。同时这也是机构投资者首次将其持有的CCER通过市场模式提供给国内控排企业,标志着中国碳市场正在向成熟市场迈近。

卖方 市场交易是有效的履约手段

“作为经济发展最快、也是碳排放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将很快成为最具潜力的低碳发展市场。未来的发展将是可持续的低碳发展市场。此次交易中,控排企业通过投资公司拥有的CCER完成履约交易,这说明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市场交易是一种有效的履约手段。”中碳未来(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寇维维表示,中碳未来(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碳资产实现与管理的专业运营商,拥有强大的资本运营模式,拥有近十年的碳资产交易经验以及富有经验的碳资产技术开发团队,在中国本土有200余个碳资产项目成功开发与管理的宝贵经验。

买方 将碳排放作为一种现钞

“政府对企业制定了强制的碳排放指标,这是企业必须要完成的,但是对于我们企业而言,感到压力的同时也发现了商机。我们将‘碳排放’作为一种现钞,转变成企业盈利的另外一种手段。”天津天丰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苗振元表示,这种经济动力将会促使企业主动降低自身的碳排放标准,同时客观上有助于帮助国家实现总的碳排放量的降低,实现对环境的积极意义。“去年,企业实现了余热低压发电项目,这是全国首创,对于减排具有积极作用,未来我们还将进行将碳直接回收作为产品原料的科研项目,一旦成功,将实现‘变废为宝’。”

原标题:天津完成6万吨首笔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