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用法治破解“多龙治水”之困

2014-11-20 13:31来源:北京日报作者:郑昕 闫祥岭 吴钟昊关键词:水污染防治环境保护法水资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饮用水污染、水生态破坏、地下水枯竭……当前,我国越来越多地方遭遇水安全问题,水安全已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得不面对的一道坎。水安全既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也关系到工农业生产,要想彻底迈过这道坎,必须破解“多龙治水”的格局,以法治手段增强管理部门“一盘棋”的意识以及治理效果。

兰州、武汉、靖江……今年4月10日至5月9日,一个月之内,我国就有3座城市因饮水问题牵动公众神经;国内一些原本水资源丰富、景色秀丽的地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却耗费了极大的环境成本。发展带来的环境“牺牲”之中,水安全首当其冲,一些地区的水资源要么极度匮乏,要么严重污染,陷入了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叫渴不迭”的窘境。

这种现象大量存在,不外乎一些地方陷入发展“误区”。相比于矿产、森林等资源,水资源变化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水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跨区域特征。但在水安全治理上,一些地方没有把本区域对发展的需求、对水资源开发的力度放在全局和整个流域的角度去考虑,应对政策措施自然局限于一城一地,缺乏统筹协调与联动。

以简单的河流管理为例,不少河道是行政区划的天然界限,河道两侧属于不同城市管理,即使在同一城市,水利、交通、园林、环保等多个部门都负有责任。然而,都负有责任往往意味着都不负责任,让一些部门有了“踢皮球”的空间,阻碍了整个河道的统一规划、统一治理,反倒有越治越污的趋势。水多了、水少了、水脏了,都会带来水危机;无论是部门分割所带来的“多龙治水”,还是地区分割所带来的“多龙治水”,都会使水危机加剧,解决的正确路径只能是依法治水。要在法治的框架内,对管理者业已习惯的条块分割格局“动动刀子”。

说到底,条条块块的扯皮无非为了争“利”躲“责”,而“一盘棋”意识恰恰能够从区域、流域层面对水资源和有关建设进行统一规划、进一步细化权责。不仅仅包括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调配,大江大河流域的全面治理,也要对小流域河流、小面积湖泊进行统筹规划,划定“红线”,以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各自圈水、不顾下游的现象。

中国水问题的治理与水危机的消除,最终只能走法治之路,只有以强有力的涉水良法作基础,才能真正解决部门分割和地区分割所造成和加强的治水难题。20多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水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接下来,还需要各地、各流域依照情况制定相关的流域水环境工作条例、“河长制”原则等,建立起水安全法律体系,为依法治水实现法律保障。

把“绿水青山”兑现为“金山银山”,就要将水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加以认识。保障水安全是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以依法治水思维破解“多龙治水”之困,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踏石留印的劲头保护、开发、利用好现有水资源,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目标。

原标题:用法治破解“多龙治水”之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法查看更多>水资源查看更多>